別樣的美麗 這個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美:整齊劃一是美,參差錯落是美,安靜平淡是美,熱鬧喧囂亦是美。
美無處不在。
然而有一別樣的種美麗,卻常常被人忽略,甚至不為人所接受,那就是孤獨。
人是一種群體性動物,由此易知,人對于孤獨的排擠是本能地對它心懷恐懼。
但孤獨又不是自閉,更多的時候,它是一種狀態,在某些情況下,孤獨反而能顯示出常人無法企及的崇高境界,成為一種別樣的美麗。
孔子周游列國,卻總不被接受,是因為他超前的目光與認知,眾人無法理解他。
有一次,有人要拜訪孔子,但不認識去孔子家的路,就問一個看守城門的人。
守城門的人知道他要去拜訪孔子后,如此說道:“哦,就是那個知其不可而為之的人嗎?” “知其不可而為之”,用來評價孔子實在太恰當了。
因為“不可”,所以不被接受,而他又偏偏“為之”,則眾人更無法理解他了。
孔子陷入了深深的孤獨之中。
更有甚者,還借此來諷刺孔子。
孔子與子路外出,途中子路向人問路,那人知道來者是子路后,說道:“你的老師是孔子嗎?他是知道路的。
”其實,孤獨的又何嘗只有孔子,還有很多人。
早就有人感嘆過,古來的圣賢皆“寂寞”,而那些不學無術的“飲者”卻名噪一時。
但這種孤獨不會是永久的,歷史會還那些孤獨的人一個清白。
早在漢朝,武帝就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今天,孔子被確定為中國最偉大的教育家;更有7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聯合簽名,宣稱只有“孔孟”之道才能挽救這個危機四伏,矛盾沖突不斷的世界。
孔子最終不再孤獨。
而他生前的孤獨,則反過來突現出他超乎常人的智慧,長遠的目光與深邃的思想,使他贏得了世人的尊重與欽佩。
所以,不要再對孤獨抱有偏見或恐懼。
如果旁人無法理解,就讓他們去說吧,好好走自己的路。
也許這孤獨會給你帶來坎坷與痛苦,不用擔心,這只是暫時的。
應該滿懷信心,只要堅信自己是正確的,就要對未來充滿希望。
總有一天,人們會發現你的價值,那時,你就不再孤獨。
而你之前的孤獨,不僅僅是一筆珍貴的寶藏,更是生命中一抹別樣的美麗。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以感受閱讀之美寫一篇作文600字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