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線索的作用:貫穿全文,使文章渾然一體,使結構完整嚴謹.這是明線,如果有暗線,是與明線共同貫穿全文,也為抒發的感情找到了一個很巧妙的切點,但有時會有雙線索,即兩條線索相輔相成,既處處相關聯,又看似毫無關系,是文章線索的難點!
文章線索的分類分為以下幾類:
1、以人物為線索
2、以事情為線索
3、以物品為線索
4、以地點為線索
5、以時間為線索
6、以感情為線索
拓展資料:
文章的基本要素——主題、材料、結構、語言,是文章學的主要研究對象,以往各種寫作論著論之甚詳,但對其概念內涵的揭示似欠斟酌,定義并不嚴格。
新近出版的寫作論著,或沿用舊說,或雖有改動而仍值得商榷。
本文擬從嚴格意義上的定義要求出發,結合有關知識,對這四個要素概念的種種“定義”質疑問難,并試提出自己的修正意見,以就教于寫作界同行。
將“主題”定義的中心詞改成“思想與傾向”,雖只是一詞之增,但由于它符合作文心理過程的實際,符合文章內容的實際,因而無論對寫作實踐或閱讀實踐,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寫作,尤其是文藝創作,正如黑格爾所說:“一方面求助于常醒的理解力,另一方面也要求助于深厚的心胸和灌注生氣的情感。
”樹立了“主題”是“最主要的思想和傾向”的深刻觀念,將使習作者更自覺地用“兩條腿走路”,更自覺地醞“情”發“思”,使二者相互滲透,相互激發。
這就是“情感思維”。
在“情感思維”中,情之所至,材料躍然,思如流水(聯想和想象的紐帶就是情感)。
作家的經驗證明:正是在情思激越時,妙筆才能生花,寫出文情并茂的傳世之作。
即使是寫邏輯類的論說文,也當如朱光潛先生所說:“也還是要動一點情感,要用一點形象思維”。
如果把“主題”僅僅定義為“主要思想”,就會“暗示”人們去寫所謂“零度風格”的文章。
而“零度風格”的文章既不易寫成,更不會打動讀者(“零度風格”,zero style,參見朱光潛《漫談說理文》)
閱讀呢?固然,閱讀要通過概念、判斷、推理去評析,但首先要通過形象、情境和美感等去鑒賞。
主題僅僅是“主要思想”的觀念,會“暗示”人們將閱讀的注意力投向理性分析,而忽視形象思維(不少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差,與他們自小就接受的“主題就是主要思想”這個定義不無關系)。
其實,閱讀應當交錯地運用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領會文中情理相生的旨趣。
鑒賞文學作品,既要借助想象(與“深厚的心胸和灌注生氣的情感”相關聯),又要借助分析、綜合和概括(與“常醒的理解力”相關聯),挖掘作品的思想意義和所蘊含的哲理。
這才能發揮文學的認識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的整體功能。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文章的線索有哪幾種類型作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