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云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
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
三尺劍,六鈞弓,嶺北對江東。
人間清暑殿,天上廣寒宮。
兩岸曉煙楊柳綠,一園春雨杏花紅。
兩鬢風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煙雨,溪邊晚釣之翁。
沿對革,異對同,白叟對黃童。
江風對海霧,牧子對漁翁。
顏巷陋,阮途窮,冀北對遼東。
池中濯足水,門外打頭風。
梁帝講經同泰寺,漢皇置酒未央宮。
塵慮縈心,懶撫七弦綠綺;霜華滿鬢,羞看百煉青銅。
貧對富,塞對通,野叟對溪童。
鬢皤對眉綠,齒皓對唇紅。
天浩浩,日融融,佩劍對彎弓。
半溪流水綠,千樹落花紅。
野渡燕穿楊柳雨,芳池魚戲芰荷風。
女子眉纖,額下現一彎新月;男兒氣壯,胸中吐萬丈長虹。
春對夏,秋對冬,暮鼓對晨鐘。
觀山對玩水,綠竹對蒼松。
馮婦虎,葉公龍,舞蝶對鳴蛩。
銜泥雙紫燕,課蜜幾黃蜂。
春日園中鶯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
秦嶺云橫,迢遞八千遠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出處:出自清朝車萬育的《聲律啟蒙》。
車萬育幼年家境貧寒,父親迷信風水。
一天,請了一位陰陽先生來選擇墓地,陰陽先生指著某地說:“此地甚佳,但需五百年后始可發跡。
”當時車萬育年幼,隨在父側,插嘴說道:“那就把五百年前的祖宗,改葬到這里來,不就發跡了么?”
陰陽先生見其聰慧,說道“此子日后,必定發跡。
”此后,車萬育發奮攻讀,參加科考,一帆風順,由秀才而舉人,康熙三年中了進士,接著授戶部給事中,后升掌印。
車萬育授戶部給事中,常直言面對皇上,專揀當務之急,他人咋舌難言之事上奏,同僚為他擔心,他說:“進言是我職責,竭盡忠誠,哪顧個人安危?”有人黑夜送金銀托他辦事,他鐵面無情地說:“你不知道世上有個不愛錢的車育三嗎?”
擴展資料:
《聲律啟蒙》是訓練兒童應對,掌握聲韻格律的啟蒙讀物。
按韻分編,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應對。
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一字對,聲韻協調,瑯瑯上口,從中得到語音、詞匯、修辭的訓練。
從單字到多字的層層屬對,讀起來,如唱歌般。
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見韻味。
這類讀物,在啟蒙讀物中獨具一格,經久不衰。
明清以來,如《訓蒙駢句》、《笠翁對韻》等書,都是采用這種方式編寫,并得以廣泛流傳。
詩詞和對聯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文學形式,兩千多年來一直薪火相傳,至今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在古代,自私塾的幼童起,就開始這種文學修養的訓練,對聲調、音律、格律等都有嚴格的要求。
因此,一些聲律方面的著作也應運而生,而其中清朝康熙年間車萬育所作的《聲律啟蒙》,則是其中較有代表性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