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1310年11月4日-1381年6月20日),初名壽,字景濂,號潛溪,別號龍門子、玄真遁叟等,漢族。
祖籍金華潛溪(今浙江義烏),后遷居金華浦江(今浙江浦江)。
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思想家,與高啟、劉基并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又與章溢、劉基、葉琛并稱為“浙東四先生”。
被明太祖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學者稱其為太史公、宋龍門。
宋濂自幼多病,且家境貧寒,但他聰敏好學,號稱“神童”。
曾受業于聞人夢吉、吳萊、柳貫、黃溍等人。
元末辭朝廷征命,修道著書。
明初時受朱元璋禮聘,被尊為“五經”師,為太子朱標講經。
洪武二年(1369年),奉命主修《元史》。
累官至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時朝廷禮儀多為其制定。
洪武十年(1377年)以年老辭官還鄉,后因長孫宋慎牽連胡惟庸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于夔州病逝,年七十二。
明武宗時追謚“文憲”,故稱“宋文憲”。
擴展資料:
主要作品介紹:
1、《環翠亭記》
《環翠亭記》是明代文學家宋濂的一篇散文,出自《宋文憲公全集》卷十六。
該文是一篇應人而寫之作,寫于明朝開國之初,記述了一座園亭由興到廢,由廢到興的過程,贊揚了許氏一族生生不息的創業精神。
但作者寫作此文的目的并不僅在于此,他把一座園亭的興廢與世道人心,國之盛衰聯系了起來,歌頌了明朝開國皇帝“正四海、致大平”的豐功偉績,并對剛剛建立起來的明朝政權寄予深切的期望。
2、《元史》
《元史》是系統記載元朝興亡過程的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成書于明朝初年,由宋濂(1310~1381年)、王袆(1321~1373年)主編。
全書二百一十卷,包括本紀四十七卷、志五十八卷、表八卷、列傳九十七卷,記述了從蒙古族興起到元朝建立再到元朝北逃蒙古高原的歷史。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宋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