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靈動,山的沉穩
萬物皆有性格,水有水的性格——靈動;山有山的性格——沉穩。
文化亦應有其性格,但文化的性格是什么呢?是水的靈動還是山的沉穩?
一直向往只身前往大西北,在朔風呼嘯中追逐那消失千載的駝鈴聲;一直向往著能獨自下江南,在月光盈盈風拂芭蕉的夜晚,漫步在退思園中的小徑上,貪婪地呼吸著晚風送來的檀木清香。
旅游勝地、名山大川不可勝數,我之所以選擇朔風呼嘯的大西北和草長鶯飛的江南,是因為我認為只有蒼涼悲壯的西北文化與輕盈靈動的江南文化才能代表中國文化,才能代表中國文化的性格。
我謂江南文化以靈動,水的靈動;我謂西北文化以沉穩,山的沉穩。
求之于詩,若江南文化是輕盈明快的七絕,西北文化則是古樸厚拙的五古;若江南文化是李白的清新俊逸,西北文化則是杜甫的沉郁頓挫。
求之于詞,若江南文化是柳永的纏綿悱惻,西北文化則是東坡的超曠豪放;若江南文化是“楊柳岸,曉風殘月”,西北文化則是“大江東去,浪淘盡的千古風流人物”。
求之于樂器,若江南文化是幽咽欲泣的二胡,西北文化則是悠揚嘹亮的嗩吶。
求之于人物,若江南文化是溪邊濯足的浣紗女,西北文化則是鬢發染霜的牧羊人;若江南文化是活潑伶俐的黃蓉,西北文化則是端凝厚重的郭靖。
求之于時序,若江南文化是朵花生樹群鶯亂飛的陽春三月,西北文化則是秋風蕭蕭雨雪霏霏的深秋嚴冬。
江南文化若是溫飛卿的鮮艷濃麗,西北文化則是王安石的朗肅內斂;江南文化如古箏獨奏般的淡雅清麗,西北文化則如烽煙滾滾的戰場殺伐;江南文化若……西北文化則……上天以水的靈動和山的沉穩分別滋潤著江南文化和西北文化,使得中國文化不致于太單調,太寂寞。
我終于明白了。
文化的性格既有水的靈動又有山的沉穩。
二者如魚戲水,恰合無間,形成了輝煌燦爛的中國文化,中華文明!
水的靈動……
山的沉穩……
輝煌燦爛的中國文化……
水的靈動與山的沉穩
水山水,有山有水才是好風光。
水有水的飄逸靈動,但始終保持著一種單調的蔚藍色;山有山的沉穩厚重,但一年四季卻能以不同的色彩、風光展示山的美麗。
活潑的有單調的一面,安靜的有變換的色彩。
山和水的融合,是靜和動的搭配,單調與精彩的結合,也就組成了最美的風景。
在青山間探索,在綠水間泛舟……多么美妙!
歷代多少文人墨客,寫盡了水的魅力,水的靈動,水的深邃,水的神韻。
那以水為畫、以水為歌、以水為詩、以水為曲的作品,不勝枚舉。
“水調歌頭”的詞牌,演繹出多少耐讀的詩篇;“高山流水”之琴音,傾倒了無數天下知音……
而贊頌山的詩句,抒寫山的散文,描繪山的畫卷也不在少數。
泰山之雄偉,華山之峻峭,廬山之瀑布,衡山之煙云……讓多少仁人志士傾倒,在青山之間留戀忘返。
水,那么靈動清麗,令人神往遐思;水,那么雄渾澎湃,充滿了無限激情。
有時人稱柔情似水,有時又說咆哮奔騰,這就是水的個性。
瀑布的壯麗,波濤的洶涌,泉水的叮咚,小河的潺潺,全都日夜永恒。
山,綿延綿亙;山,險峻挺拔;山,巍峨挺立……山,氣勢磅礴,讓人想起五岳;山,新奇秀麗,令人憶起娥眉…… 山,猶如令萬人敬仰的圣賢,沉穩是他的天性,不露聲色地詮釋著生命的博大,生命的肅穆,生命的莊嚴……
水,可以化作古樸的“大浪淘沙”的雄渾與蒼勁,也能夠渲染出《楓橋夜泊》的萬籟俱寂。
襯托出“軍港的夜啊靜悄悄,遠航的水兵頭枕著波濤”的意境。
水,那么氣魄非凡,象征著不息的生命與靈魂,無窮的力量和信心。
山,好似讓眾人擁戴的偉人,仁厚是它的本色。
它默默獻出了喜馬拉雅的皚皚白雪,獻出了黃山的溫泉、云海、奇松、怪石…… 山,相信沉默是金,它無語、無悔、無懼。
然而冥冥之中,卻永不停息地為世人演繹著動人的神話,最美的風景。
智者愛水,仁者愛山。
我不是智者,我也不是仁者,但我卻偏愛大自然的山山水水,在青山綠水、名山大川中找尋最美的風景。
終于,我明白了,最美的風景不是靈動的水,亦不是沉穩的山,只有山水的融合才能交織出世間最美的景色!
山因水而巍峨,水因山而秀美;山有狀而水無形,山有頭而水無盡。
山是靜止的,水則奔騰不息;水是永恒的蔚藍,山則色彩絢爛。
山水相依便有了大自然的明麗。
山水產生了文明,山水延續了生命。
當沉穩的山與靈動的水交織在一起,山庇護起水,所以有了清潭,有了池塘;水滋潤了山,所以有了花草,有了綠樹;所以山明水秀,所以水秀山明!
山水山水,讓山與水交融,讓靈動與沉穩結合,讓智者與仁者相輔相成!
水的靈動,山的沉穩
山是高大的,看著高大的山、高大的樹,你會知道天空有多高;聽著樹葉宏亮的聲音、鳥兒清脆的聲音,你會知道云朵有多高;感受著樹縫中的陽光,你會知道太陽有多高--全都在山頂,在樹梢。
因為高大,所以山明。
水是柔美的。
那小鎮中幾曲幾折的溪流,緩緩地欣賞著同樣柔美的地方;那春雨一絲絲,柔柔地染濕臉龐;露珠一顆顆,依偎在草尖,久久不愿落下--是水的柔,水的美。
因為柔美,所以水秀。
水是活潑的。
那小河中的激流,那大江中的旋渦,是多么性急的孩子呀;顯微鏡下的分子們,又是多么淘氣的互相追逐打鬧的小寶貝。
那嘩嘩的聲音,是樂隊的演奏還是嬉笑的響動?可是精靈藏在其中?水秀,因為精靈,因為活潑。
山是穩重的,那長滿了青苔的石頭,那挺拔高大的樹木,甚至就是這山,多少年來也沒走過半步;顯微鏡前也不能見到你的身影。
穩重的你可是在思考該怎么做才好?山明,因為思考,因為穩重。
山是孤寂的。
所以他時不時更換炫目的服裝;那朝夕變化、季節更替,也只是為了吸引愛美的你去與他做伴。
有孤寂,所以山明。
水是悲傷的,因為想家而悲傷。
這遠游的旅人,一刻兒也不停下匆匆的腳步,不換去風塵仆仆的藍衣。
因為這一停下,可就想要飛奔回故鄉。
有悲傷,所以水秀。
當孤寂的山融入活潑的水,就創造出了河底那些圓圓的小精靈。
他們為了留住活潑的水,將所有艷麗的服裝都展示了出來,反倒成了小丑一般,什么顏色都有了,卻一件也沒穿全。
他們被叫做"雨花石"。
有水(雨)有山(花),所以水秀山明。
當悲傷的水流入穩重的山,水這可憐兒的悲傷也勾起了山的悲傷,于是他們的心一齊碎了;水把頭埋入地下,山卻把心的碎片一塊塊收好。
于是就有了迷亂復雜的溶洞,就有了千姿百態的石筍,就有了洞口突突的泉水。
有山有水,所以山明水秀。
當高大的山與柔美的水交織在一起,高大的山庇護起柔美的水,所以有了清潭,有了池塘;柔美的水滋潤著高大的山,所以有了花草,有了綠樹;所以山水之間有了伊甸,有了桃園。
有伊甸,有桃園,所以山明水秀。
有山,山明;有水,水秀;有山有水,所以山明水秀,所以水秀山明。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以山水為話題的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