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閱讀訓練
一、兩個兵的故事
中間部分―――
“兩個月這后,指導員乘水車上了山。
指導員交給老兵一封電報,老兵接過一看,臉上頓時笑成了一朵花。
原來老婆即將臨產,催他趕緊回去。
指導員告訴老兵領導考慮他來哨所四年多沒有探過一次親,這次特別給了他兩個月假,叫他明天就動身。
老兵先是高興了一陣,而后目光停在新兵那張惶惶不安的臉上,臉色漸漸地平靜下來。”
“你明天就走?”晚上躺在床上,新兵說,像是沒話找話。
老兵不語,怔怔地瞅著屋頂。
少頃,緩緩地說:“不走了。
”“啥?不走啦?”新兵有些吃驚。
“嗯,不走了。
”老兵說,笑笑。
“咋,幾年不見嫂子,你就不想她?”
“咋不想!不過也沒啥,去年她來過部隊。”
“可……嫂子要生了。”
“不礙事,再說,我走了,留下你一人,我不放心……”
ü 妙題求解:1.請用一句話歸結這段文字的要點: 2.寫出老兵高興的原因: 3.他不走的原因:
4.新兵吃驚的原因是: 5.老兵有 年沒有回家探親了。
結局部分―――
半夜,新兵被一泡尿憋醒,說到屋外撒尿。
剛至屋外,突然聽見有人在傷心地哭。
借著月光,發現那人正坐在那塊大青石上,仔細一看,竟是老兵!
新兵覺得奇怪,忙走進去說,“你……哭啥喔?”
老兵聽了,抬起頭來,看著新兵,努力止住哭,道“我老婆難產……在出血……孩子……沒保住。
”說了,又忍不住哭。
ü 妙題求解:6.這哨所住著多少兵: 7.新兵什么時候發現老兵哭: 8.老兵在什么地方哭
9.老兵哭的原因是: 10.用兩個字概括你對老兵的情感:
二、魯迅《傷逝》中的一段文字
我同時豫期著大的變故的到來,然而只有沉默。
她臉色陡然變成灰黃,死了似的,瞬間便又蘇生,眼里也發了稚氣的閃閃的光澤。
只在空空尋求,恐怖地回避著我的眼。
ü 妙題求解:1.文中被寫的主人公是: 2.主人公的臉色陡然變成: 3.這段重點表現了主人公的 心情。
4.為了表現主人公的心情,著重寫了人物的:
三、汗流浹背的重慶人
重慶人不騎自行車,男女老幼,個個都是擠公共汽車的勇士。
早晚兩頭,公共電、汽車站永遠沒有秩序。
車一來,重慶人潮水般一涌而上,遠遠就有人吊車門,任憑值勤的老頭兒破口大罵,揮動響篙亂打,他們沖鋒陷陣,毫不畏懼。
車輛擠成了沙丁魚罐頭,車門口還露著吞不進的頭和腳。
有時候,車子開得老遠,還有不怕死的懸乎乎吊在擠爆了的車門邊。
重慶人擠車擠得滿頭大汗,滿頭大汗地擠出了國際水平。
“越南(欄)、朝鮮(掀)、古巴(估爬)、幾內亞(擠累壓)”,一早上他們就游歷了全世界。
ü 妙題求解:1.擠公共汽車高潮時期是: 2.這段一種突出的語言特色是:
3.文中利用下列修辭手法各有多少處:比喻 夸張 擬物 頂真 排比 諧音 對偶
4.寫出四個成語,每個成語必須有此文章標題的第一個字:
四、荷包蛋 笑生
一天早晨,父親做了兩碗荷包蛋面條。
一碗蛋臥上邊,一碗上邊無蛋。
端上桌,父親問兒子:
“吃哪一碗?”
“有蛋的那一碗!”兒子指著臥蛋的那碗。
“讓爸吃那碗有蛋的吧!”父親說:“孔融七歲能讓梨,你10歲啦,該讓蛋吧!”
“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讓!”兒子態度堅決。
“真不讓?”
“真不讓!”兒子一口就把蛋給咬了一半。
“別后悔?”
“不后悔!”兒子又一口,把蛋吞了下去。
待兒子吃完,父親開始吃。
當然,父親碗里藏了兩個荷包蛋,兒子看得分明。
“記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得不到便宜!”父親指著碗里的兩個荷包蛋告誡兒子。
第二次,那是個星期天上午,父親又做了兩碗荷包蛋面條。
一碗蛋臥上邊,一碗上邊無蛋。
端上桌,問兒子:“吃哪碗?”
“孔融讓梨,我讓蛋!”兒子笑著端起了無蛋的那碗。
“不后悔?”
“不后悔!”兒子說得堅決。
兒子吃到底,也不見一個蛋。
父親的碗里,上臥一個,下藏一個,兒子看得分明。
“記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虧!”
父親指著蛋教訓兒子說。
第三次,父親又做了兩碗荷包蛋面條,還是一碗蛋臥上邊,一碗上邊無蛋。
父親問兒子:“吃哪碗?”
“孔融讓梨,兒子讓蛋———爸爸你是大人,您先吃!”兒子手一揮做“紳士”狀。
“那就不客氣啦!”父親端過上邊臥蛋的那碗,兒子發現自己碗里也藏著荷包蛋。
“不想著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一定不會讓你吃虧!”父親意味深長地對兒子說。
ü 妙題求解:1.概括文章情節上的共同點。
2.父親借用“孔融讓梨”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3.試分析父親三次總結性的話,說說它們之間的關系。
4.文中對“兒子”這個人物采用了什么描寫方法?刻畫一個什么樣的形象。
5.指出文章主旨句。
6.文中引用典故有什么作用?
7.對兒子三次借用“孔融讓梨”的典故分析錯誤的是:
A、三次借用典故,兒子都頗費了一番心機。
B、第一次是強詞奪理,蠻橫地貪財便宜。
C、第二次是巧言辯解,還是想占便宜。
C、第三次是虛情假意,故作姿態,怕上當。
五、訪蘭 賈平凹
父親喜歡蘭草,過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一趟,帶回些野蘭來栽培.幾年之間,家里庭院里就有了百十余品種,像要作一個蘭草園圃似的.方圓十幾里的人就都跑來觀賞,父親并不因此而得意,反而倒有幾分慍怒.以后又進山去,可不再帶回那些野生野長的蘭草了.這事很使我奇怪,問他,又不肯說,只是有一次再進山的時候,要我和他一塊去:"訪蘭去吧!''
我們走了半天,一直到了山的深處.那里有一道瀑布,從幾十丈高的山崖直直垂下,老遠就聽到了轟轟隆隆的響聲,水沫揚起來,彌漫了半天,日光在上面浮著,暈出七彩迷麗的虛幻.我們沿谷底走,便看見有很多野蘭草,盈尺高的,都開了淡淡的蘭花,就像地鋪著了一層寒煙;香氣濃烈極了,氣浪一沖,站在峽谷的任何地方都聞到了.
我從未見過這麼清妙的蘭草,連聲叫好,又動手要挖起一株來,想,父親會培育著仙品的:以前就這麼挖回去,經過一番栽培,就養出了各種各樣的品類`形狀的呢!
父親卻把我制止了.問道:"你覺得這里的蘭草好呢,還是家里的那些好?''
我說:"這里的好!''
"怎麼個好呢?''
我卻說不出來.家里的的確比這里的看著好看,這里的卻比家里的清爽.
"是味兒好像不同嗎?''
"是的.''
"這是為什麼?一樣的蘭草,長在兩個地方就有兩個味兒?!''
父親說:"蘭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氣,長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經栽培,便成了玩賞的盆景.''
"但它確實葉更嫩 花更繁更大了呢!''
"樣子是似乎美了,但美得太甜 太媚,格調也就俗了.''
父親的話是對的.但我卻不禁惋惜了:這麼精神的野蘭在這麼個空谷僻野,葉是為誰長的,花是為誰開的,會有幾個欣賞它呢?
"這正是它的不俗處.它不為被人欣賞而生長,卻為著自己的特色而存在著,所以它才長的葉純,開的花純,楚楚的有著它的靈性.''
我再也不敢去挖這些野蘭了.欣賞它的這種純樸,后悔以前為什麼喜愛著它卻無形中就毀了它呢!
父親拉我坐在潭邊,我們的身影就靜靜地沉在水里;他看著蘭,也看著我,說: "做人也是這樣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去了自己的真性,獻媚處事,就像盆景中的蘭草一樣降了品格;低俗的人不會給社會有貢獻的.''
我深深地記著父親的話.從那以后,已經是15年過去了,我卻一直未敢忘卻過.
ü 妙題求解:1.作者在文章開頭寫家里庭院的蘭草很多,引來很多人玩賞,其作用是什么?
2.在第二段中找出四個運用精美的動詞。
3.父親為什么不再帶那些野生野長的蘭草回家栽培?
4.野蘭的不俗之處體現在哪里? 5.“我”喜歡蘭花,父親也喜歡蘭花,兩種喜歡有哪些不同的方面?
6.最后一段中,“我深深地記著父親的話”一句主要指的是哪些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