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文學評論家的普遍觀點,先秦散文中墨儒道法四大家成就最大,有關的解釋如下:
一、綜述:
諸子散文指的是戰國時期各個學派的著作,反映著不同學派的思想傾向、政治主張和哲學觀點。
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競作,九流并起。
"各種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紛紛著書立說,宣傳自己的社會政治主張。
諸子的文章,各具風采。
【在這一時期比較重要的有儒、法、道、墨四家。
】
二、詳細解釋這四大家的代表作品:
1、儒家代表作:
《論語》是孔子的弟子記述孔子言行的著作。
《論語》風格是語言簡練,含義深遠,雍容和順。
其中許多形象化的語言,往往包含著深遠的社會和道德含義。
例如,孔子說:"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這既是對松柏的禮贊,又是對一種堅強人格的稱頌,形象與哲理交融在一起。
《孟子》散文的特點是氣勢充沛,感情強烈,筆端鋒芒顯露。
例如,《孟子·梁惠王下》中記述孟子與齊宣王的對話,孟子對齊宣王所問"齊恒晉文之事"避而不言,卻引齊王談論王道。
在對話中,孟子經常連連發問,步步緊逼。
他的雄辯鋒芒,有時竟使得"王顧左右而言他。
"《孟子》的文章還善用比喻。
他在談及不能和不為的區別時說:"挾泰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
是誠不能也。
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
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他所用的比喻常常是多樣的,有時整段用,有時全篇用。
就象"魚,我所欲也",就是層層深入,運用曲折的比喻揭出所論主旨。
2、墨家代表作:
《墨子》一書,語言質樸,但有很強的邏輯性,善于運用具體事例來說明道理,又經常從具體問題的爭論中作出概括性的總結。
例如,《非攻》篇中說:"今有一人,入人園圃,竊人桃李,眾聞則非之,上為政者得則罰之。
此何也?以虧人自利也。
"以下又從盜竊別人雞狗說到,侵略他人國家,指出這些行為的本質都是"虧人自利"的不義之舉。
這樣的由小及大,層層推進,既是演說,又是比喻,論證明白而嚴謹。
3、道家代表作:
《莊子》:在先秦思想中,莊子的思想具有一種虛無主義色彩。
在先秦散文中,《莊子》是最具風格的。
大量的采用虛構的寓言故事,來說明思想論點,這是《莊子》的一大特色,《莊子》想象神奇,在古代散文中獨樹一幟。
《莊子》寓言豐富,并且很多出自作者自創。
這些寓言也不是簡單的比喻,而是有著奇幻斑斕的色彩。
諸子圖像寫河伯看到"秋水將至,百川灌河"的景象,便"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
"當他來到北海,看到大海的浩瀚天際,這才感到天外有天,自己的沾沾自喜是笑的。
接著通過與河伯的對話,又道出宇宙之大,大海在其中也是渺小的等的道理,既是寓言,又有壯闊的景物描寫,充滿著浪漫主義色彩。
還有,寫諸侯間的戰爭時說:有兩個國家,一個建在蝸牛的左角,一個建在蝸牛的右角,"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尸數萬,逐北旬有五日可返"象這樣的奇幻的想象,在《莊子》中還很多。
4、法家代表作:《韓非子》的文章注重論述,論事證理切中要害而又精辟深刻。
在先秦諸子中,韓非子的分析力最強。
有一篇寫亡國的理由,竟寫了47條之多。
他的文章中也大量引用寓言故事和歷史知識,我們今天還在運用的成語,如守株待兔、買櫝還珠等,都出自《韓非子》。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先秦諸子散文哪四家成就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