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離”一個古典而善感的名字,不識其人,獨品其名,腦里瞬間閃過一副憂傷的輪廓。
認識若離,是從她的文字開始,她的文字如三月春雨富滿生機、似夏日荷池清香四溢、似秋風掃落葉的濃情詩意,又像是雪中寒梅吐露幾分傲骨。
讀她的文字仿如在品一首委婉細膩,凄美淋漓的詩,給人無限憧憬遐意,同時也讓人深深體會到,文字中字里行間透露的淡淡憂傷。
若離,一個把文字識為知音的美麗女子,她沒有向美麗戈倒,也沒打算用美麗來偽裝,她選擇與文字為伴,將自己的美麗華年奉獻給了文字。
曾在她出版的《若離詩集》中寫道“人生如夢,悲歡離合;歲月如歌,喜怒哀樂。
繽紛斑斕的大千世界,是情感的拼湊融合。
太多感動來不及說,太多的哀愁無從訴說。
昨日的漣漪、今朝的風景,心中所有的快樂與不快樂,在文字的天國,終于找到驛站寄托。
”正因她對文字的不邂追求與執著,《若離散文》邁著輕快的節奏,淡然雅致而來,風韻了盛夏。
“趟過冬的雪白、沉醉滿園春色、感受夏日激情,秋天,睡意朦朧地走來。
秋天,一年中最深情且令人傷感的季節。
陣陣秋風吹過,片片黃葉落地。
牛背上的牧童,橫笛而來。
依稀朦朧的記憶,在秋雨拍打窗臺的一剎那,婉轉著身子輕步走來。
”都說現實是殘酷的,回憶是美好的。
一篇《秋窗鄉憶》又將我們帶回了孩提時代,朦朧中仿佛看到牛背上的牧童,橫笛而來,令人憧憬流連。
正如《雪痕》中所寫“很多的爛漫,雕塑出千姿百態的雪人;很多的童貞,依稀在雪海中淺唱低吟;很多的浪漫,在記憶中紛飛沉淪;很多的溫馨,伴隨雪花悄然無聲;很多的風景,在雪地里荒蕪;很多的笑語,哭著轉身……如今烙在心底最深刻的,還是雪地里一串串腳印。”
童年固然美好,愛情更是令人神往,一篇篇關于愛的樂章,在詩人的筆墨中情意綿長。
“長長的記憶,在午夜夢回。
孤燈下的守侯,有誰能看見?歲月把傷感又翻了一頁,稿紙上的青春,開始皺折。
試問一生中,能有多少癡心的等待?一生中,又能遇到多少次徹骨難眠的愛?這樣的相逢,這樣的等待,值不值得?如果一切只是錯愛,誓言瞬間也變得蒼白。
很想對彼岸的他大聲喊:“你何日歸來?我是不是你今生的最愛?”癡情的女子,臉上寫著幾分無奈,在月光下獨白。
”好一個癡情的女子,好一段癡情的獨白,令人瞬升憐憫與向往。
“煙雨蒙蒙的四月,取雨絲做筆墨。
夢想江南如玉的女子,手撐油紙傘,獨自柳煙處,或凝視遙望西湖,再續許仙白蛇的故事。
瞬間,凄凄離離的文字,占據心中所有稿紙。
靜謐的夜,掩飾不了春的竊竊私語。
獨坐書廂,翻閱唐宋詩篇,卻學不會用平仄韻律來造句。
頁頁深思,書中盡是不識人間煙火的女子,而屋下的紅顏,早已被四月細雨淋濕。
”詩人好不掩飾道出了,對美好愛情的一種神往,然而現實中的愛情,并非像文中描敘的那樣能達到神話般的境界,因此詩人對愛情的向往,惟有寄筆墨逐漸升華。
“歲月退了舊妝,零九在漫天禮花中展望。
回顧三百六十五個朝暮,心中感慨千萬。
取一漂眼淚,淡漠一年的疲憊。
撫一曲“高山流水”,謝逝一切風花雪月的流年。
三十年的變遷,清瘦了容顏。
淡淡的回眸一笑,有滄海也有桑田!不問落花有幾多哀怨?不問流水為誰涓涓?此刻,只想依偎在愛人的懷里,呢喃愛的詩篇,向零八道聲再見!”《再見2008》洗滌歲月留下的所有傷疤,新的旅程璀璨無華。
讀完若離凄婉柔美的文篇,猶如置身畫卷,令人流連往返。
希望若離在以后的日子里能為大家帶來更多佳作,同時也祝愿她的明天更加幸福美好!
參考資料:http://**view/*#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