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思緒 散文
紅紅火火的正月過后,天氣漸漸的暖和起來,雨也多起來。 下雨的日子總是會影響心情的,而這一場春雨讓我想起了清明,想起陰陽兩隔的父母。 每到清明時節,我都會解開心的束縛,讓它在傷感和思念的思緒里游走。盡管心的天空總是飄著蒙蒙細雨,盡管遙遠的往事在心中不知重演了多少遍,可我還是任由它瘋長。清明是一杯美酒,用回憶下酒才覺得香甜;清明是一劑苦苦的中藥,喝在口中濃濃的哀愁涌上心頭。 清明,故鄉那根風箏線緊緊的牽引著我,放下一切在咋暖還寒的早晨趕車回家。而清明多會有雨,披著清明的細雨,讓它淋濕我的頭發,也淋濕我的心,把一縷思念放在雨中,父母就會聽到我回家的腳步,然而下車的地方已沒有他們的身影。 走過小鎮,走過老屋的舊址,一切都那么陌生,以至于不能確定老屋確切的位置。土木瓦房變成了兩層樓房,干凈漂亮,然它早已更換了主人。暖暖的春意和著淡淡的惆悵在心中緩緩升起。 走在掃墓的田野小路 ,頻遇相識或不識的掃墓人。他們也如我一樣的心境吧? 站在父母的墓前,看著一堆黃土,父母躺在里面,我站在外面。如同回到家中的小院,只是這小院缺少一扇通向父母房間的門,把我們彼此隔開。跪在父母墳前默默的燒著紙錢,希望他們天冷能有衣穿,有病能有錢醫。幻想著他們的世界也如我們的世界一樣。只是不敢開口說話,怕那思念不小心溢出,而溢出的還有我的淚水。我強忍著淚水不讓它流出,任由它在心的天空不停地飛濺,打濕了整個清明,也打濕了整個季節。我不想父母看到我的眼淚,以此告訴他們我過得很好。雖然我知道他們也如活著的我思念他們一樣思念我。此時我寧可相信靈魂的存在,希望他們看見一個開心的自信的面對生活的女兒。雖然我知道此刻我的臉上無論如何是沒有笑意的。 盡管年年歲歲都無法逃避這個季節,盡管每年的這個季節,心的天空都會飄著蒙蒙細雨,讓這思念的細雨把心漂洗的露出傷口,而我也一任這傷口肆虐的疼痛。可還是不愿中斷回家的路,因為我的父母在那里。 掃完墓,我的心久久不能從悲傷中走出來,不想回家,也不想和熟人打招呼。只好踏著細雨行走在熟悉又陌生的田間小路和小河旁。此刻一任淚水伴著雨水流下,讓清涼的山風吹著,把思念化作一縷春風,隨風而去。 清明總與思念相伴。思念是雨,融化最后一抹春寒;思念是雨,滋潤心中的回憶;思念是雨,帶給人們對親情的期待。(許秀琴)
關于清明節的散文詩,要短的
愛在秋天
最富有詩意的季節莫過于秋季了,多少文人墨客為秋季寫了一曲曲的贊歌,他們極力渲染秋的美景,毫不吝惜筆墨,可見,秋是多么的迷人了。
秋最會分配自己的感情,無論走到那里,都會使人感受到它的愛撫。秋最會挑選禮物,它送給每一個人的禮物都各具特色,又用最美麗的愛裝飾起來。
秋是那樣可愛,使人無法不為之心動,我禁不住秋的召喚,去收集那無處不在的愛意。
秋天的愛在田野里,看!
一片片金燦燦的顏色,滿樹沉甸甸的果實都是秋的饋贈。秋是慷慨的、無私的,然而它只對勤勞的人慷慨無私,它的禮物是對他們的回報。那遍地的金黃使我想起了春天的迎春花,人們喜愛迎春花的金黃充滿了成熟的魅力。
明朗的顏色映入人們的眼中,又化作了濃濃的笑意掛滿眉梢,布滿眼底。我虔誠地捧起一片金黃,把它放在心底。
秋天的愛在深遠的天空中。抬頭仰望,滿眼都是鮮潤的蔚藍色。偶而,幾片輕柔的浮云在眼前悠然的飄動,像小船輕輕地劃過。我突然覺得,不是我在仰望天空,是天空包容著我,用它那寬廣的胸襟包容著我。此時,我仿佛脫離了自我,完全沉醉在它溫柔的懷抱中了。
秋天的愛在怒放的花朵上。那出類拔萃的花朵是菊花。菊花,它既不嬌艷也不華貴。但它非凡的氣質、傲然的姿態吸引著每個人。在它面前,你會想到“高傲”這個詞。是的,它們是高傲的,它們也并沒有掩飾傲氣,也沒有故作姿態,只是憑著自己的錚錚鐵骨昂首挺立,驕傲地、坦然地承受人們的目光。我們應該感謝秋天給予我們的厚愛,在百花凋落時,在嚴寒到來前,帶給我們如此強烈的生命的活力,這該是給我們最好的贈品了。
秋天的愛在秋風落葉里。秋風落葉是秋天最不可缺少的點綴;有了它們,才能叫完整的秋天。
難怪秋天最深沉的愛總是灑落在葉隨風飄、風伴葉舞的時刻,它是屬于我們每一個人的,我們可以在一個迷人的傍晚,盡情地欣賞落葉的舞姿,靜靜地傾聽秋風的低唱,任它們牽動著心底那一縷縷柔情。
有人說秋風無情,也許是因為它搖落了枯葉,吹散了溫暖。然而,秋風真的無情嗎?我認為它“道是無情卻有情”。當一絲絲秋風吹過,便帶來了秋的消息。它展開笑顏,輕輕地拂去了夏日的煩躁,它翩翩起舞,托著落葉奔向大地……
秋天,創造了無數神奇的禮物,它給予我們深厚的愛意。漸漸地,秋天離我們遠去了。
我等待著,期望著它的重新來到,因為———愛在秋天。
清明的思緒 散文
紅紅火火的正月過后,天氣漸漸的暖和起來,雨也多起來。
下雨的日子總是會影響心情的,而這一場春雨讓我想起了清明,想起陰陽兩隔的父母。
每到清明時節,我都會解洞羨此開心的束縛,讓它在傷感和思念的思緒里游走。盡管心的天空總是飄著蒙蒙細雨,盡管遙遠的往事在心中不知重演了多少遍,可我還是任由它瘋長。清明是一杯美酒,用回憶下酒才覺得香甜;清明是一劑苦苦的中藥,喝在口中濃濃的哀愁涌上心頭。
清明,故鄉那根風箏線緊緊的牽引著我,放下一切在咋暖還寒的早晨趕車回家。而清明多會有雨,披著清明的細雨,讓它淋濕我的頭發,也淋濕我的心,把一縷思念放在雨中,父母就會聽到我回家的腳步,然而下車的地方已沒有他們的身影。
走過小鎮,走過老屋的舊址,一切都那么陌生,以至于不能確定老屋確切的位置。土木瓦房變成了兩層樓房,干凈漂亮,然它早已更換了主人。暖暖的春意和著淡淡的惆悵在心中緩緩升起。
走在掃墓的田野小派模路 ,頻遇相識或不識的掃墓人。他們也如我一樣的心境吧?
站在父母的墓前,看著一堆黃土,父母躺在里面,我站在外面。如同回到家中的小院,只是這小院缺少一扇通向父母房間的門,把我們彼此隔開。跪在父母墳前默默的燒著紙錢,希望他們天冷能有衣穿,有病能有錢醫。幻想著他們的世界也如我們的世界一樣。只是不敢開口說話,怕那思念不小心溢出,而溢出的還有我的淚水。我強忍納迅著淚水不讓它流出,任由它在心的天空不停地飛濺,打濕了整個清明,也打濕了整個季節。我不想父母看到我的眼淚,以此告訴他們我過得很好。雖然我知道他們也如活著的我思念他們一樣思念我。此時我寧可相信靈魂的存在,希望他們看見一個開心的自信的面對生活的女兒。雖然我知道此刻我的臉上無論如何是沒有笑意的。
盡管年年歲歲都無法逃避這個季節,盡管每年的這個季節,心的天空都會飄著蒙蒙細雨,讓這思念的細雨把心漂洗的露出傷口,而我也一任這傷口肆虐的疼痛。可還是不愿中斷回家的路,因為我的父母在那里。
掃完墓,我的心久久不能從悲傷中走出來,不想回家,也不想和熟人打招呼。只好踏著細雨行走在熟悉又陌生的田間小路和小河旁。此刻一任淚水伴著雨水流下,讓清涼的山風吹著,把思念化作一縷春風,隨風而去。
清明總與思念相伴。思念是雨,融化最后一抹春寒;思念是雨,滋潤心中的回憶;思念是雨,帶給人們對親情的期待。(許秀琴)
有關清明節散文
清明時節
燕子傳言鶯送信,過了春風就是情牽意惹的清明了。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中最美的節令,在這個美得令人心悸的時節里,有明麗的天空,清新的空氣和花枝招展的田野。有沾衣欲濕的杏花雨和吹面不寒的楊柳風無聲濡潤的綠樹幽簧,竹籬茅舍以及田坎上肩扛犁鏵手持耕鞭的壯漢。
清明,是城里人出城憑吊踏青的時節,郊外微風中,到處都是獵獵飄飛的紙錢和嗶啪作響的鞭炮。紅男綠女、帥哥靚妹攜著佳肴提著美酒,祭悼完先人后,或在菜花叢中喝酒劃拳,或在碧草紅樹間翩飛嬉戲。她們在飽覽鄉村風景的同時,不知不覺自己也成了一道令鄉下人看不厭賞不夠的艷麗風景。
清明的夢,格外香甜,無邊的春潮卷裹著花草樹木的芬芳及田園山水的靈秀,不停地在人們的夢境中翻滾。雖然夜半有頑皮的風推開窗子,強行把蛙聲送進屋,將夢中人殘留的詩情畫意滌洗得干干凈凈,但也有溫情的雨悄悄喚出一街花傘,悄悄在長裙秀發中渲染出一幅心搖神動的淡墨畫,為你豐滿枯瘦的目光。
沿著山道,順著花溪,一陣陣甘甜清麗的鵑聲,無遮無掩破空而來。把我藏在心間軟綿綿、熱辣辣、剪不斷、理還亂的悠悠心曲演唱得情真意切,痛快淋漓。站在天樓上,沐浴著滾滾而至的春潮,遙望著遠處的桃波麥浪、綠樹黃花以及山那邊無法看見的故鄉,我突然熱淚盈眶。這個時候,山那邊石橋畔的瓦屋上或許正炊煙裊裊,慈祥的母親或許正依在棕櫚樹上朝我這邊張望;勤奮的小弟或許正吆著那頭我曾放牧過的老黃牛在田間緊張耕作。我真想租架直升飛機立即回去幫小弟扶幾把犁,我真怕高一陣低一陣的鵑聲會啼碎母親那思兒的心。
清明時節,各種草木紛長的同時,各種思緒也在紛長。很多人把清明節當成一瓶美酒,喝完酒后就隨手把空酒瓶扔在風中。而我卻把清明節熬成一劑苦苦的中藥,不時喝上幾口,在鄉愁潮漲的時候,不僅能使根扎故土的心魂纖塵不染,而且在物欲瀟瀟、紅塵滾滾的鬧市也能“隨天地以周旋,寄日月而消長”。每年的清明節都是夜雨連宵,梨花滿地、風箏滿天;每年的清明節都有許多回歸自然的人一路香塵來到綠樹幽篁、叢林曲水間伴著五彩斑斕的蝴蝶自由放飛。她們在盡情釋放心緒的同時,也探索到了大自然的幾許哀怨。因為清明節的水一年不如一年清純,空氣一年不如一年清新,花草也一年不如一年嬌艷了……睜納塌
鵑聲凄切、蛙聲凄厲,清明時節,雨紛紛、淚也紛紛。
清明,給人的印象總是一片濕雨。仿佛有了這雨,清明才更能顯得出它淡淡悲涼和絲絲憶念的味道來。是清明成全了這場雨,更是這雨襯托了清明。望著飄灑的細雨,才更能引得人們心中那種淡淡的哀愁和思。這雨或是風狂雨恣,或是和風細雨,從清晨開始,至黃昏之際,在煙雨彌漫的山野中,在泥濘難行的小路上,總有頂風冒雨,點綴寂寥,行行重行行的掃墓人;或三五成群,扶老攜幼,或一二個孤影,跚跚獨行。遠山隱在云霧里,近樹籠在孤煙前,小橋流水,愁鴉悲啼,雨洗清秋,風吹哀愁,唯見煙雨一片蒼茫,不見人家與炊煙。好一個傷感寂寥的行旅茄槐,好一個凄迷彷徨的畫面。抬頭偶望,墓地黯然見:百墳拱起,千碑林立;煙雨朦朦,青草何離離。一片荒涼,一片凄迷,一片死寂!山孤煙霧薄,樹小雨聲稀!風飄飄,雨瀟瀟,哀思悠悠,悲情渺渺,莫道不銷魂,何處暗香盈袖?拔凈一片亂草,擺下幾杯冷酒,燒上一把紙錢,風雨愁煞人,杯土帶愁,雜草含煙,竟無言以對,唯有心底彌滿幽幽的愁緒和淡淡的哀愁!死者長已矣,存者永懷悲!音容笑貌,歷歷在目,昔日種種,猶言在耳,但客心逐流水,隨緣到天涯,念千里孤墳何處話凄涼?
回味少年時,清明節和雨,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幅優美的畫卷。隨風飄灑的細雨中,一位騎著馬趕路的清貧詩人,俯身向著一個小牧童,牧童站在道旁,一手握著鞭子,一手遙遙指著間草房。草房上空,一面紅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細雨中時隱時現。這大概是源于《清明》這首詩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為什么"斷魂"?因為"古墓花影白楊樹,盡是生死離別處。"我無憂的歲月里,這首詩所給予我的就是這樣一種恬美的意境.少年無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就像童年悉圓放起的一只風箏,掙斷了線,便消失的無影無蹤,到處也尋覓不到了。這首詩,今天讀來仍然那么哀怨,那么親切。古往今來,人性中某些共同的、美好的感情,四海相通,古今相通。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生者總是會不斷地成為逝者。有人說,對別人的思念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淡。我想,或許對于至愛親人的思念恰恰與之相反吧。即使過了再長的時間,在每次憶起他們音容笑貌時,我們的心中總會有些酸酸涼涼的感覺吧。哪怕是十年、幾十年,這種感覺也不會減弱、消失,反而會變的更加強烈。正因如此,清明節才會成為一個流傳千年的日子;清明時節的細雨,才會綿綿不絕地紛紛而至,這大概是對于人們心中哀愁的感應吧。又是清明了。"男兒有淚不輕彈",我不能流淚。但對親人綣綣的思念,灑下所有的淚,回憶就不僅僅再是生活的負擔。我們再次體會人世間的愛心與溫暖,拼合破碎的心,微笑著重新揚起生活的風帆.我們感慨世事無常人生苦短,曾經真正愛過,生命便不存在遺憾。援手于他人危難,自己在挫折中保持樂觀,只要心中有愛,愛就會沒有遺憾,人生永遠是美麗的春天。有拜托清明的細雨了,希望她如期而至,就算是世人欲流而難流的淚吧!
清明——憶兒時
細雨蒙蒙,透過細膩的雨絲,仿佛能看透街上的行人,就好像“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是的,街上的人不多,嘆,又是一個清明。
回了老家,在未開桌前,看天未暗又下著幾滴小雨,伴隨著這種天氣走了出去。
眼前是一排整齊的綠,鋪滿老房子前面那塊地,聽爺爺說那是米麥,他還笑我沒見過這東西。下地后一股清晰的味道撲鼻,似乎是從天空飄下的余地濺落在大地上,順便還吧藏在土里的香味帶了出來。是的,這的的確確是大地是味道。上前折下一支米麥,整支米麥里都沾著春雨,一有什么動靜,水珠就滴溜溜地滾進葉子于桿的縫里去。細看這支米麥,有六股,它們還沒成熟,青幽幽的。一粒粒一顆顆,都有以根常常的須沖天向上。爺爺告訴我它們是先長殼再長肉的,成熟后可比現在大多了。
其實剛進老家的小道,我先注意到的并非這片麥綠,而是遠處寧go頭(方言,院子)里兩棵高達的梨樹以及那漫樹白花。看完這片綠,我就迫不及待地跑是看這片白了,哦不,是雪白。真的很像“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站在這片雪下,滿地都是春風帶下來的花瓣,零零散散,灑灑落落。又回到老房子轉了轉,欣喜發現14年前那棵枇杷樹結果了。有好幾棵枇杷樹在支小小的土地里孕育,生長。那是14年前媽媽懷我的時候所吃的枇杷,隨便一扔,誰知所扔之處必有發芽,它們與我同歲,與我一起成長。
時間還早,又與哥哥去了后山,這個小小的村莊依山而建,后山不是一座兒是一片。找了最近的地方上了山。這是一條經常走的路,小時候把整座山都翻遍了,走遍了,玩遍了卻找不到什么寶藏,今日卻感覺整座山都是寶藏,它正堅守著小時候與伙伴們冒險留下的快樂與回憶。上山依舊做著那同樣的事,走同樣的路,吹一樣的風,卻又不一樣的感受。整座山都沐浴在微寒的春風中,都沉浸在有趣的回憶中。依舊做著看似幼稚的事,采了一大把紅杜鵑,小時候也如此,仿佛上山就是為這片春風春雨滋潤過的紅色似的,時間怎么過還是如此風塵不變。
這些植物以及這些山,完好地保留著我的回憶,觸摸著空氣,觸摸著風,看到它們仿佛打開了記憶,那扇陳舊的門。
清明隨想
清明雨上,那綿綿的雨,蒙蒙的雨,勾起了我無限的遐想……
人們常說“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是啊,那一層薄薄的霧,那一陣綿綿的雨,確乎能引起我們的憂愁,確乎能讓人倍感凄涼。
早上,乳白色的霧籠罩著大地,蓋過了天空,人們都去掃墓,山路上都堵了車,而那淅淅瀝瀝的雨卻也一整天縈繞于心,捫心自問,清明時節,有多少人能想起為我們犧牲的人?捫心自問,清明時節,有多少人盡享榮華富貴,卻對祖先的墓無動于衷?又有多少人能在霧籠罩下,在雨中沉痛哀悼、流淚?
這山路的堵車不能象征我們的蒸蒸日上嗎?但是,生活蒸蒸日上的我們能去為烈士默哀嗎?他們能刻在我們的心中,成為榜樣嗎?如果我們做到祖國將是何等的繁榮,世界將是何等太平!他們,有的在戰場上沖鋒陷陣,有的像雷鋒一樣為人民服務,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
中國保存著清明掃墓的傳統,人們恭恭敬敬地為自己的祖先呈上食物,恭恭敬敬地把墓邊的垃圾清掃干凈,我認為這是一種承諾一種對祖先的承諾,在死去的祖先面前,承諾自己多行善,不行惡,承諾自己當助人為樂!每一次的清掃墳墓,也是在清掃著我們的心,要為自己的承諾負責!
清明,意味著春將至。我現在還是忘不了革命先烈李大釗是在1927年4月28日英勇就義的!同樣是春日,為何在1927年卻倍感凄涼?因為,我是為人民服務的,他是人民驕傲,他視死如歸和堅守黨的秘密的精神讓我們欽佩!這樣的偉大,怎能早早地逝去?這樣的偉人,怎能早早地毫無怨言地被兇殘的敵人殘害致死?當大家準備劫獄時,是他說出了堅勁有力的“不”字,這樣的偉人為何早已逝去?如果世界少了硝煙,如果世界充滿和平與愛,就不會釀成這么多的悲劇!
第二天我醒來,雨停了,霧也漸漸地隱去了,遐想便慢慢離去……
總是喜歡把鮮活的影像放進過去的日子里
用來掩蓋靜靜的流光
和某個已忘記的溫暖的黃昏
相信有那樣一個夜晚,可以用另一種方式
有另一場相遇,不再是這般觸目驚心
一直盛開著
春寒尚在,上帝依舊吝嗇的不肯把桃紅移植到樹上
春天在清明之前,尚是荒蕪
向晚,明朗柔美的心思,散落一地
是在另一個詩人的筆下,把生命放進去
只要你肯把生命放進去
那么,這個春天真的可以很安靜
嫩嫩的,有著幾許羞澀,而又繁華似錦
清明所有的色彩和線條,都被放牧成憂傷的灰冷
血色的桃林,和迷醉的蝴蝶
曾經的擁有和離棄,新鮮的傷口和濕漉漉的孤獨
總是隨著變老的時光
不留痕跡,翩然遠遁,只是虛留虛幻
發黃變脆的往昔,寸寸抽離
不可想,不可念,不可測,不可破,
流年易碎罷了,解脫著痛苦
和那些真實的河流
清明只適合在夜里行走,沒有星光
沒有燈,遺失,再遺失
夜,逐漸僵硬,冷漠如冰,斂心靜氣
不動聲色
清明,只可若隱若現,若有若無
才可收拾皈依的蓮心
捂緊心疼的那個地方,片刻濕透
伸出雙手,試圖抓住一些什么,灼痛了焦渴的花朵
在另一個窗口凋零,感知風的存在
柳絮飄散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清明節回想散文詩,清明的思緒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