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莊子》和《史記》的散文藝術風格比較,簡要敘述。
《莊子》開辟了散文藝術的新境界,取得了光耀千秋的輝煌成就。《莊子》散文的構思“意出塵外”,好似天馬行空,不落俗套。且倡言“以厄言為曼衍,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采用異乎尋常的藝術形式,表現遺世絕塵的思想內容。《莊子》著意拉大與現實的距離,更多地注目于寓言和神話。特別是寓言,充溢全書。《莊子》散文的不朽藝術魅力,在很大程度上來自其中恢詭譎怪的藝術形象,這些藝術形象在《莊子》中層見疊出,令人于驚奇駭怪中獲得非凡的審美享受。諸如其大無比的鯤鵬,莊周夢化的蝴蝶等。莊子是我國文學史上一位杰出的語言藝術大師,為文得心應手,意到筆隨。《莊子》書中隨處可見窮形盡相的描寫和入木三分的刻畫,行文汪洋恣肆,寬宏大量,豪放不羈,極富浪漫主義色彩。《史記》的敘事寫人都圍繞“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宗旨。《史記》的人物傳記既有宏偉的畫面,又有深邃的意蘊,形成了雄深雅健的風格。人物傳記最終都在宏偉壯闊的畫面中展開,有一系列歷史上的大事穿插其間,所選擇的題材多是重大的。司馬遷的人生遭遇是不幸的,他的命運是悲劇饑範觀既攥煥硅唯亥瀝性的,《史記》也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悲劇人物形象,使全書具有濃郁的悲劇氣氛。《史記》富有傳奇色彩,司馬遷喜歡獵奇,把許多傳說故事寫入人物傳記中,造成了一種神秘感。《史記》的章法,句法,用詞都有許多獨特之處,它別出心裁,不蹈故常,搖曳回蕩,跌宕有致,以其新異和多變而產生傳奇效果。
古代散文的主要類型
一、歷史散文
(一)陳壽的《三國志》
1、《三國志》的性質,內容
2、《三國志》的特點
(二)范曄的《后漢書》
1、《后漢書》的性質、內容
2、《后漢書》的特點
二、地理散文
(一)酈道遠的《水經注》
1、《水經注》的內容
2、《水經注》的文學價值
(二)楊炫之的《洛陽伽藍記》
1、《洛陽伽藍記》的內容
2、《洛陽伽藍記》的文學價值
(三)其他散文
(一)曹操的:《讓縣自明本志令》
(二)諸葛亮:《前出師表》
(三)孔融:《與曹公論盛孝章書》
(四)李密:《陳情表》
(五)王羲之:《蘭亭集序》
(六)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古代散文的藝術特色
散文的古今概況藝術特色: 1.古代散文:我國古代,為區別于韻文、駢文,凡不押韻、不重排偶的散體文章,包括經、傳、史書在內,一律稱之為散文。 我國古代散文的發展歷程: (1)先秦散文:包括諸子散文和歷史散文。諸子散文以論說為主,如《論語》《孟子》《莊子》;歷史散文是以歷史題材為主的散文,凡記述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文章和書籍都是歷史散文,如《左傳》。 (2)兩漢散文:西漢時期的司馬遷的《史記》把傳記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東漢以后,開始出現了書、記、碑、銘、論、序等個體單篇散文形式。唐宋散文:在古文運動的推動下,散文的寫法日益繁復,出現了文學散文,產生了不少優秀的山水游記、寓言、傳記、雜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時涌現。 (3)明代散文:先有“七子”以擬古為主,后有唐宋派主張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較為有名的是歸有光。清代散文:以桐城派為代表的清代散文,注重“義理”的體現。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對我國古代散文文體加以總結,分為13類,包括論辯、序跋、奏議、書說、贈序、詔令、傳狀、碑志、雜說、箴銘、頌贊、辭賦、哀奠。
散文有哪些語言風格
優秀的散文語言都能做到精練準確、樸素自然、清新明快、親切感人。不同作家有不同語言風格特點,如有的粗獷,有的細膩,有的豪放,有的婉約。如冰心的柔美雋麗,朱自清的綿密醇厚,葉圣陶的清淡平實,徐志摩的繁復濃麗,巴金的熱情坦誠,孫犁的真中顯美,汪曾祺的融奇崛于平淡,余光中的雅致端麗,周濤的氣勢磅礴……語言風格的不同,是由作家的美學追求、藝術個性不同造成的。周作人的散文語言舒緩、自然、沖淡、雋永,這與他的處世哲學、生活趣味有關。徐志摩的散文語言華麗、繁復、奔放、自由,無疑是他張揚性格和詩人氣質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