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秋的抒情散文
深秋絮語道寂寥這個秋天,我有點疏懶。眉也懶得畫了,衣也懶得換了,書也懶得讀了,碟也懶得看了,話也懶得說了,淚卻流得更勤了。 這個秋天,我有點弱視。看不清山,看不清水,看不清云,看不清月,只看到你。 你,是書嗎?清清雅雅,笑傲古今,纏纏綿綿牽絆著我,書中詩華,紅袖添香,把酒吟詩,琴瑟相和。 你,是歌嗎?朗朗明明,余味悠長,點點滴滴浸潤著我,歌舞翩躚,花瓣沾衣,芳草盈階,好景良辰。 你,是風嗎?徐徐緩緩,溫暖和煦,輕輕柔柔包圍著我,風舞黃昏,暗香盈袖,心香一瓣,妖嬈盛放。 你,是雨嗎?絲絲縷縷,潤物無聲,細細密密籠罩著我,雨濕秋千,淺翠嬌青,吹花嚼蕊,細數歸期。 你,是劍嗎?瀟瀟灑灑,豪邁奔放,轟轟烈烈震撼著我,劍氣如虹,漫書花榭,柔情一絲,將心縈系。 你,是酒嗎?濃濃烈烈,意氣風發,恍恍惚惚暈染著我,酒入愁腸,化作相思,萬種深情,只為君狂。 夜闌人靜玉笙寒,凝眸難對碧云天,盈盈相隔愁追隨,相思欲寄無從寄。 怕聽穿林打林聲,淚透鮫綃紅顏老。自古情長多傷心,曉風殘月費思吟。 憑窗立,無處問歸程。一種相思,兩處傷懷。 獨自醉,清愁把衣濕。花已飄零,好夢怕醒。 看黃昏雨后花落,嘆相思病魂附骨。唉,罷了,罷了,傷心之事,不提也罷。 且邀明月伴我醉,忘卻人間千古愁…… 秋日絮語遠遠近近的秋風來了,高高低低的秋月升了,深深淺淺的秋雨落了,濃濃淡淡的秋意近了。我如此鐘愛著的秋天啊,那濃濃的翠,是你流轉的眼波嗎?那淺淺的紅,是你含羞的笑厴嗎?那翩翩的葉,是你輕舞飛揚的心嗎?那淡淡的香,是你暗自妖嬈的美嗎? 竹依窗而弄影,蘭因風而送香。風暫下而將飄,煙才高而不瞑。抬起迷迷蒙蒙的眼,拈一枝幽蘭,斟一杯香茗,獨自徜徉在秋的懷里,我快樂頑皮的像個淘氣的孩子,揮灑著浪漫和灑脫,風中吟詩,雨里放歌,醉里挑燈,夢中看劍,恣意任性地將這個秋天釀成一壇醇醇的千日醉。 青山在門,白云當戶,明月到窗,涼風拂座。倚著窗兒,憑著闌干,一卷在握,佳友相伴,煮茗佐談,竟此夜樂。閑談古今,靜玩山水,清茶好酒,以適幽趣。逍遙歲月,秋日夜話,喜樂無邊,只恨日短。高臥酒樓,紅日不催詩夢醒;漫書花榭,白云恒帶墨痕香。 紅蓼白蘋妝點著一派秋容,狂花疏柳安排幾分秋色。那五彩斑斕的秋景讓我駐足,那幸福甜蜜的秋意讓我沉醉,那旖旎萬千的秋情讓我思量,那浪漫溫馨的秋歌讓我流連。酷愛對酒當歌、臨風吟詩的我啊,迷亂在這濃濃的秋里,恍惚在這深深的秋里,幻化作一個戀秋的人兒。而那秋啊,因為我的癡戀,非但徒生出豪情萬丈,更對戀秋的我施以百般的呵護,萬般的寵愛。 秋日暖陽,最是和煦溫暖,沐浴在這片秋陽之下,我為秋醉了,秋對我笑了……
以秋天為話題的寫景抒情散文
秋日的天空,鋪滿荒涼的氣息,流動在孤獨的歲月,簡單的詮釋著成長的歡笑,那是屬于我們生命中最美的色彩經朝露的歷練而形成四季的風塵,浸染了多少年華的過往。
巍巍的時光,透過記憶深處的蒼茫,把故事彌漫在心靈的每一個角落,化為一道道別致而又絢麗的風景,肆意的涂鴉在青春的劇本上。那一刻,夢由現實而升華,超脫了這個繁喧的世界,于所有詩意靈動的瞬間,蔓延了三千里歲月的芬芳之香。
我不知道,這種感覺是否真實的存在,或許,當夢醒來的時候,我就會想起,想起曾有過的那些時光,也會想起從前遇過的那些容顏。只是不知,當芬芳的流螢,綻放出夢幻的沁影,我疲憊的心靈,是否會獲得片刻的停歇,猶如大海般寧靜的安逸。
記憶的風,撕裂現代化的音符,捷迅于耳畔,形成一首破碎的歌謠,最終將往事翻唱。而我,依舊喜歡浪跡于人海,看天上白云悠悠,可每次看完后心情就會莫名的很迷茫,感覺自己就像一顆纖弱的蒲公英般,隨時隨地都會被過往的那陣風帶走。
也許,每天緊張而快速的生活節奏,早已將自己壓的有點喘不過氣來,現實中的黑暗,生活里的無奈,讓麻木的心靈越來越蒼老,也讓記憶越來越暗淡。真的很想回到過去的美好時光,哪怕是夢里芳華的一瞬,至少這樣可以重溫一次沉淀在心底深處的昔日記憶,然后再悄悄的把它在現實中放飛。
其實,一直以來都很感謝那些年陪我一起走過的朋友們,雖然,時光的浪花把彼此都沖向了記憶的遠方,但遺留的思念卻從來不曾停歇,真的很想念你們,只是時光再也找不到回去時的線索。
飄零的葉,輕撫過歲月的臉,憶起曾經時,相遇的錯過了,錯過的遺忘了,遺忘的又想起了,很矛盾,而我們就在這樣的循環中,兜兜轉轉的白了少年頭。
我也知道,現實從來都不曾改變,忙碌的只是生活,面對四季的窗口,我們似乎都迷失了自己,再也尋不到往事的痕跡,年華里清水般純真的時代,早已遠去的望不到背影,只剩下幾縷記憶的馨香四處飄逸。
茫茫人海,緣來緣去,當冰冷的時光把記憶撕扯得支離破碎,遺忘也就變得如此容易,那些曾熟悉的種種,流逝在歲月的風聲中漸去漸遠,多少人尋尋覓覓,只是再也找不回,被風卷起的往事,瞬間便朦朧了雙眼。
前塵已去,舊夢難開,沉浸在自己編織的故事,緩緩與歲月相逢,想起誰的容顏,說起誰的舊事,只嘆好夢難逢,枉負了此番思念之情。
秋風起,紅葉落,只是不知,夢里依稀,往事又多少。
題目你自擬吧!
關于秋季的抒情散文
秋日醉想
流光清秋,翩然如夢。夢里,花落如雨,旖旎流轉。追夢人,蘇醒,點燃一個色彩斑斕的秋天。 ——題記 (一) 秋光明媚,娟娟的細語在清澈的湖水中流淌。興許,這秋是一抹影子,傾斜地倒影水中,呈現出各種色調,赤橙黃綠青藍紫,像鮮亮的水彩盒。風走輕靈,留下秋的碎語,如一首綿綿的曲子,淺唱著秋日年華。稍不留神,突然打翻了水彩盒,盒子里的色彩自然散開,流淌,融合成秋天的模樣。湖中,一池秋水,蓄著柔情,被涼風吹皺,微漾,蕩起漣漪。零碎的花瓣和一些火紅的楓葉,一道隨水舞動。忽聞秋香陣陣,以漣漪綻放的姿態飄來,醉倒池邊垂柳。偶有一只蜻蜓,貼著水面掠過,細碎的聲響,落入池中,打破了秋天的寂寞。小橋邊,賞花的女子,垂眸凝望,落眼,花葉飄零滿是傷,忽覺秋心拆兩半。于是,秋的心事,蓄著詩意,如一幅自然天成的油畫豁然鋪開,一場場秋的童話旖旎綻放。 (二) 陌上花開,楊柳依依。 惹眼的是一片秋色,扣動芳心。那一縷縷,一簇簇,金燦燦的一片,熏醉了半邊郊野。風起,詩興大發。柳樹舞弄黃褐色的羅裙,輕抖,黃葉飄落,簌簌有聲。望將去,秋葉染黃了半邊天,如黃色的蝴蝶,翩然飛舞。轉眼的功夫,葉落,細碎聲,滋擾心中情思,一片寂寥一片愁。不遠處,鮮花妖嬈開放,笑顏逐開,暖暖的花香蕩漾在阡陌間,飄香陣陣。如美女臉上輕抹的胭脂,淡淡的,一縷幽香,醉人心脾。 遠處的村落,煙霧裊裊,秋意闌珊。遠處,有兩個黑點,慢慢進入我的視野。近了,是兩個孩童,背著書包,一前一后,哥哥在后面攆著,弟弟一邊跑,一邊笑,歡呼雀躍。這時,弟弟突然停下了腳步,佇立花前。有一朵菊花開的旺盛,于是,他騰出一只手,順手去摘。那菊花似乎懂人意,向后挪了一下身體,沉著臉,罵道:“你這壞小子,沒見過美女啊!”后面的哥哥已經攆過來,拽住弟弟的手,命令地說:“別摘了,這么漂亮的花,你舍得摘啊!”弟弟先是一怔,之后,噗哧一聲笑了。他摟著哥哥,哼著鄉間小調,大步流星地朝著學校的方向走去。此時,風笑,花也笑,笑得燦爛,像孩子們的笑臉。 (三) 夜寂靜,寒聲碎。 秋雨綿綿,落在夜色的背影中,孕育著一場秋夢。夢里,花落,人斷腸。雨后,推窗而望,薄涼的空氣,盈滿花香,沁著潮濕的味道。此時,酒未到,心已醉。自酌一壺清酒,淺嘆“秋風秋雨秋煞人”。也許,那懷揣花事的女子,立于軒窗前,舉起纖纖素手,揉碎印滿書香的花瓣,拋入窗外,灑落一陣花瓣雨。遠處有洞簫的聲音,穿塵而過,吹在冰涼的夜里,在溫柔的指尖,停留,凝成詩人筆下的一抹情韻。恍惚間,醉紅一樁心事,一簾悸動,滿腹閑愁。 歲月的年輪,碾碎了昨日的情懷和希望。清淺的痕跡,徒留淡淡的憂傷,鐫刻于心。那軒窗外的秋菊,盈滿雨意,以溫情的聲音,一次次呼喚你。于是,一些風花雪月的故事,在眉尖凝滯。眼瞼處,殘留一行清淚。 (四) 明月高懸,秋風靜吹。 薄薄的霧氣似一層薄紗,籠罩著,朦朧而凄迷。此時,我想輕攬明月入懷,在花瓣雨中沉醉。 天邊,一只青鳥在墨色的蒼穹迂回盤旋,忽落于枝頭,靜聽秋天的絮語。婉轉、凄涼的叫聲滴落在冰涼的夜里,化作絲絲惆悵,侵染滿懷心事。 朦朧中,我似乎穿越一個輪回,踩著風的腳印,漫步江畔。清輝冰冷的江面,泛起漣漣艷波,彌漫著潮濕的霧氣。漸漸的,一葉扁舟,由遠及近,劃將而來,它一頭系著相思,一頭系著哀怨。 我駐足停留,想挽留一葉扁舟,它卻劃將而去,漸漸走遠,只留下一點灰色的記憶。匆匆而來,匆匆而去,人生有何嘗不是? 從岸邊的遼遠處,有古箏的聲音飄來,侵滿心扉。訴說著恒古不變的哀腸和憂郁。 我循著琴聲走去,亭臺,有一素潔女子,艷若桃花,杏眼柳眉,粉嫩的臉蛋,泛著胭脂紅。她撫琴而坐,淡淡的思緒在琴鍵上抖落,抖落了一世風塵。絲絲入扣的樂音緩緩地滑入耳膜,透涼而穿透的韻致。 我靜聽,在凄美幽婉的音樂中,醉去。 我問道:“姑娘,何以這般憂傷!” 她嫣然一笑,說:“你怎知我心中事?” 我說:“琴聲幽幽斷愁腸,何以不知?” 她說:“往事不堪回首,直叫人愁字滿懷!” 我說:“秋風散盡,人生過如煙云,何必為情所困? 她輕嘆一口氣,吟誦李清照的《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我也補上后闋:“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 然而,無情歲月,滾滾紅塵,欲說還休。此刻,我與她穩坐亭臺,以一地花瓣和落葉釀一壺清酒,臨風暢飲,一醉方休。微醺中她用那纖細如筍的手指,撥弄那清雅流暢的古曲《笑紅塵》。我心潮澎湃,緊握倚天劍,在清風冷月下,舞弄長空,劍嘯處,盈盈的花瓣隨風飄落。此時,我似乎看到一雙彩蝶,隨著花瓣低回起伏,如夢般輕盈空靈,徘徊在古箏的旋律中,迷醉伊人的身影,香魂影瘦。 (五) 秋水長天,秋菊飄香。無邊天際,雁陣已南歸。秋風如縷縷絲線,牽絆著流年,相思到白頭。 昨日清夢,夢見伊人,一襲素衣攜偏偏柔情,衣袂飄飛,淚染清秋。 曾幾何時,清風瘦月,我與你相約。雙眼對望,笑語翩躚,軟軟的情語,蕩漾在盈盈一水間。 如今,風雨過后,伊人歸去,一輪寒月獨掛星空,一片寂寥,獨自空惆悵。我掬一縷清風,獨自佇立花前,看花開花落,聆聽塵緣如夢的寂寞和繁華。是誰在清風吟唱中,默默地灑下繾綣的柔情;是誰與你在水之媚攜手同行,看彼岸花開?不覺,淚水漣漣。 花開花落,物是人非。清風醉,花惆悵。也許癡情的等待,不能換回你的一次回眸。也許,癡情的守望,也無法找尋過去的暖意。 今生,我與你雖無法牽手,只能倆忘煙水里。也許,緣起緣滅,一切皆為定數。此時,我只想插上雙翼,騰空飛舞,穿越千年銀河,飛至夢的盡頭,悉數歲月芳華,一醉千年。
寫秋的抒情散文,最好再帶點傷感
四五月交接,正是所謂的暮春,凄清、傷懷;可在這里,內蒙古的四五月,不若說,正咐隱是春來了,樹木花草才抽出了些微的綠,莊稼也開始要下種了。只是在這好的時光,竟不知怎的想起秋來,想起一些關于秋的趣事來。
文人總是悲秋。看著一片葉子,一顆枯草,或是聽幾聲歸鴻忽得鳴叫。那顆敏感的心幾乎停了跳動,不暢的呼吸幾乎也要窒息了,好似這些本不通情感的物件一下都通了情感了。葉子或是化作春泥更護花,或是不愿離去的千般留戀;大雁了,或是無可奈何的背井離鄉,或是離群的的哀鳴、無助。秋——啊!你原個平淡的季節,怎的引起這么多的觸景生情,覽物傷懷來?你不也是個收獲的季節嗎?于秋時,看那農人們過早衰老、粗糙念簡信的勞累的臉上欣喜和希望來!
在那最為廣闊的中國的農村,。農人們戰戰兢兢地乞求著“龍王爺”、乞求著“老天爺”,只不過是為了他們最基本的訴求罷了。勞累的秋天的收割后,又得盼著冬天的多雪,盼著春夏的暖和溫潤、雨水調順。戰戰兢兢的乞求著、盼著,只為了這秋的豐收來。雖然這功勞都是他們自己的,鑼鼓喧天的乞求,汗流浹背的勞作,精打細算的盤劃,到了最后無論豐收與否,還得先著討好起了“老天爺”,“‘老天爺’下大雨,來年收了麥麥供獻你”。這或許是我兒時最能聽到也最能說的話了,或可謂之兒歌了吧。只不知是什么時候開始成了流傳,成了兒歌了。他們只為了這不值幾錢的秋的收獲,甚或是豐收,每年歷經這整年的煎熬,委曲求全的百般討好,甚至,他們討好的只是誰都沒見過的也更本不會存在的虛無飄渺的虛物罷了。而這樣的煎熬絕不僅于我的父輩們,是幾千年來的農民們,甚或他們所經歷的煎熬或是更加深重。啊——我的父輩們、受苦受難的農耕者們,你們歷盡了辛酸,盼著、想著這秋,這秋的豐收。作為農民的兒子,我還有什么理由不喜歡、不深愛你——秋呢!只是希望農耕者們于秋的希望別僅是種希望呀!
農耕者們見秋而喜,只因寄托了他們的大希望。文人騷客們卻因秋而悲,每是季節輪換到這時,總是有那么些的人獨自地悲傷、啜泣,引發了不盡的憂思。似劉文房遇秋而吟“古臺搖落后,秋入望鄉人”,杜審言說得更是清楚,“獨有宦游人,偏驚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村。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巾。”更或是外國的文人們也吟哦起秋的傷懷來,“那時刻永遠逝去了,孩子!。。。呵,陰慘而凄厲的秋夜,接替了金色的白日,因為白日已經展開永恒的翅膀,有如靈魂脫離軀殼”。以使流傳了現在,本無甚悲情,也因秋而強說他們的悲了,或是只有等了秋菜好似有了理由來說他們的悲了。真是為賦新詞,強說愁了。
古時曾有范姓的先生便直言,覽物傷情者,若是登高望遠,去國懷鄉,便生悲戚之情;若是把酒臨風,喜氣洋洋的得寵之意,便是意志躊躇,慷慨激昂了。今有汪國真先生作詩:當你心情好時,外面的風景怎么也是好的;當你心情壞時,外面的風景怎么也是壞的(原句已記不清了,大意應是如此)。登高望遠,不亦也有心曠神怡,頓生豁達之意嗎?更或是古人常言,高樓莫獨倚,酒入愁腸化作點點相思淚。高樓原本是遼闊,只因此時是貶黜之人,神傷之人,如此遼闊之境,更生自己的孤獨、渺小之意來,怎不得悲吶!或是日日的窮望,黃仔輪花開了又調,調了又開,也不得見征人來歸,即使高樓再高,望得更遠,還有誰敢獨上高樓吶!徒增傷懷罷了。因長于在外的漂泊、浪跡,早生歸鄉之意,思鄉之情了,只是不得歸,早是愁腸百結,適逢這秋的變化,給了一貼強的催淚的藥劑,一個借口罷了。
就似我曾厭惡一個老師來,沒話題了,便不由得那他出來扯話。大抵是些譏諷的話語,甚或是些無心的詛咒。覺他沒甚本事,卻不自知,常拿些模糊的話來敷衍我們,又常一本正經的告訴我們,人不可驕傲自大,妄論是非。當時甚是厭惡,只是現在想來也亦覺得無地自容,或許這位老師真有些言不由衷吧,但也并非如我當初想的那般惡劣吧,只不過當時自己也真是妄自尊大了吧。
可見,大抵因時間、地點的變化,心智的變化,也即是自我內心感受的不同吧,會影響,甚至是左右我們與物于事的觀感。同是一樣的秋,同是樹葉飄落,雁雁南飛,那些文人騷客們因之悲傷、涕泣。而王摩詰也因了這秋卻明了了恬靜、淡雅。“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或是劉禹錫所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同樣是個秋,卻不與他人學步,才可寫出這般的清秀,這般的豁達、豪邁來,不似別人癡癡的道——天涼好個秋。其實,秋僅是個平淡的季節,也就如此而已,不過遭遇了這許多人們的無端的牽扯,竟也不自主地成了一個文化的標志了。每提起秋來,便和那秋聲、秋士的悲傷牽連了關系,甚或是給人們以肅殺的冷寂之意了。大抵正如郁達夫所言,這悲傷或怡情乃是別有抱負者的托詞,人自愁耳,何關其他。一般來講,于秋的悲傷對立,自是春的歡欣雀躍了,可那個一生豪放,縱馬輕裘的放翁,不也在沈園訪春卻常懷落寞的傷懷嗎?題了那首著名的《鳳頭釵》嗎?江南的春,更不似北國的春,無甚新鮮的氣象,依舊是枯樹干草,荒野頹敗,江南的春,湖水消融,柳樹成影,人面桃花,這樣盎然的春意,竟也不能生起半分的快慰來,反倒摧心的傷,步履踉蹌了。還有那個五代時的大官,每日里,不用日理萬機的公務累牘的繁忙;夜間了,又是高朋滿座,載歌載舞的快活。似這等的,也讓后人們些微窺出些他那快活里不自覺地流露的憂悶之色(只聽人傳聞是這樣,我怎么也不得要領)。
可見,見美景則喜,見殘景則悲,或許真有這樣的人,依我看來,也大抵是沒深究其真的因由吧。大多人不過是因了自家的遭遇,心里或喜或悲了吧。這秋并不真是傷心的根由呀,至多不過是個無輕重的引子罷了。
這許多年來的遠離故鄉,使我漸漸淡忘了故鄉的秋來。而在這城市里,每日里,專注于各自的蠅頭小利,匆忙的穿梭于大街小道,早已分不清四季的輪換了,只是少時關于故鄉秋的零碎記憶了。少時的秋,于我來說,是十分的快樂的,值得永遠懷念的啊。那時也不甚惦記學業,更不懂學業于將來的意義,是以有很多的時間來供我們玩樂。偷鄰人家的豆角、蘿卜、瓜子,鉆進破敗的房子掏鳥雀,最有趣味的,莫過于由于節氣的原因,剛入秋時,我們還可在村前的水坑耍鬧快樂,甚或是心血來潮了,呼喚幾人拿了鐵鍬去野外捉老鼠去,仿佛似有種為民除害的大義。于秋的零落的記憶,和家里斷斷續續的聯系,才保留了給我稀疏大致的秋的印象。近二三年來,沒有幾年前豐足的雨水了,雖精打細算了后又細細的盤算,也難以在秋時得多少的收獲。村子后,村人們集資修了座小廟;村前,原先深可沒人的水坑也早已見不著點滴的水了。雖然有了政府對教育的大的投入,以及各種好的政策,可失學的孩子依舊,一家若是有兩個孩子,只能擇個有希望的去繼續讀書;農人們依舊不敢輕易去救死扶傷的醫院,能過去就過去,不能就自己給自己胡亂弄點兒藥,賭賭運氣;交通更加便利了,村村通了公路,鄉親們卻去城少了。常居城里的我,卻愈見樓盤愈來高了,樓市愈來貴了,股市愈來牛了,市面越來繁華了,市區據說也要擴建,接近外國大城市的水平了,甚至有個什么東西也世界第三四了。秋啊!農人們幸幸苦苦、小心謹慎地勞作,盼著這結果、秋實,你卻不得半點通融,毀滅了他們整的希望。這時,農人們竟與那些文人們似有了些許的相通,只是沒有那樣的學問罷了,可是你也能分明的看出他們的悲傷、失望來。
偶讀了郁達夫的《故都的秋》,給了我清美、亮麗的感觸,竟也欲作篇文章,來效仿大家的風骨,卻不知寫了些什么的胡言亂語了,只能貽笑于大家了。
啊!這秋啊——只是因那文人們悲啼哀傷及我的一些切身感受,竟生出這么多地說辭來,似有不能與時俱進的落后分子的亂語、牢騷了。也罷,不若收拾了東西,去郊外看看那青山綠樹,新人踏青來。信步東去,賞這北國,這內蒙古的四五月交接的春光明媚來。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秋為題目的抒情散文名篇,關于秋的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