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誦讀散文有哪些
展開全部
您好,給您一個目錄,自己查一下看看看吧,《你一生應誦讀的50篇散文經典》。
最苦與最樂
背影
荷塘月色
匆匆
五峰游記
又是一年春草綠
五四斷想
秋夜
芭蕉花
漸
故都的秋
釣臺的春晝
我所知道的康橋
翡冷翠山居閑話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
雅舍
海燕
落花生
笑
濟南的冬天
風景談
愛爾克的燈光
秋天的況味
喝茶
囚綠記
太湖游記
老王
報秋
珍珠鳥
羞女山
聽聽那冷雨
從母親到外遇
笑口常開
道士塔
寫給生命
外國篇
門檻
火光
大地的眼睛
時鐘
冬天之美
給我三天視力
赤腳的孩子
從羅丹得到的啟示
草莓
貪心的紫羅蘭
貝多芬百年祭
論創造
我與繪畫的緣分
聽泉
我的伊豆
例文:《最苦與最樂 》作者:梁啟超
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飲冰子,廣東新會人。晚清政治家、文學家。著有《飲冰室合集》。
人生什么最苦呢?貧嗎?不是。失意嗎?不是。老嗎?死嗎?都不是。我說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種未來的責任。人若能知足,雖貧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雖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難免的事,達觀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獨是凡人生在世間一天,便有一天應該做的事,該做的事沒有做完,便像是有幾千斤重擔子壓在肩頭,再苦是沒有的了。為什么呢?因為受那良心責備不過,要逃躲也沒處逃躲呀!
答應人辦一件事沒有辦,欠了人的錢沒有還,受了人的恩惠沒有報答,得罪了人沒有賠禮,這就連這個人的面也幾乎不敢見他;縱然不見他的面,睡里夢里都像有他的影子來纏著我。為什么呢?因為覺得對不住他呀!因為自己對于他的責任還沒有解除呀!不獨對于一個人如此,就是對于家庭,對于社會,對于國家,乃至對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屬我受過他好處的人,我對于他便有了責任。凡屬我應該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夠做得到的,我對于這件事便有了責任。凡屬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現在的自己和將來的自己立了一種契約,便是自己對于自己加一層責任。有了這責任,那良心便時時刻刻監督在后頭。
這種苦痛卻比不得普通的貧、病、老、死,可以達觀排解得來。所以我說人生沒有苦痛便罷,若有苦痛,當然沒有比這個加重的了。
翻過來,什么事最快樂呢?自然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古語說得好:“如釋重負”,俗語亦說:“心上一塊石頭落了地。”人到這個時候,那種輕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語形容。責任越重大,負責的日子乃越長;到責任完了時,海闊天空,心安理得,那快樂還要加幾倍哩!大抵天下事從苦中得來的樂才是真樂。人生須知道有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有盡責任的樂處。這種苦樂循環,便是這有活力的人間一種趣味;卻是不盡責任,受良心責備,這些苦都是自己找來的。
能不能推薦下比較好的散文
現推薦名家經典散文:
散文《郊外的秋》是一篇名家描寫秋景的優美散文。 主人翁從省機關被流放到郊外,心中感到絕望,于是,借景言情,以物寄意,感嘆前景像秋天一樣,葉子開始飄落了,前途渺茫。可是,到郊外生活一段時間后,感覺到郊外的秋,并不像自己心中所想象的那樣失落,而是充滿著一片飄逸的情景,郊外那一片充滿詩意般的田園生活,深深吸引著他,使他感悟到,盡管秋天是落葉的季節,可是,它象征著成熟和收獲。從此,他重新點燃起生活的火花……有空可點擊《派派網》聽聽那精彩的朗誦。
散文《故鄉的羅猛塘》,描述在黨的正確領導下,故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面貌煥然一新,令人鼓舞。主題思想好,文筆簡潔,語言優美流暢。該文在2015年“中華情”全國散文詩歌比賽中榮獲第一名。有空點擊看看。
散文《杜鵑花開了》,以擬人的手法采寫,運用杜鵑花與人生的坎坷道路相結合寫作技巧,描寫了杜鵑花,色彩繽紛,強大的生命力,不畏嚴寒酷暑,不因失去滋養的水分而自暴自棄,而是選擇堅強地活下去。經過九年的苦熬,等來了生命的春天,重新綻放生命的光彩,表達一個人人生中不平凡的經歷,給人之感嘆與回味。文章以花喻人,托物言情,寄寓深遠。有空點擊看看。
一篇寫父子親情的散文《爸爸那雙嚴厲的眼睛》,作者以小見大的手法,描寫爸爸那雙嚴厲的眼睛,盡管是描寫一雙眼睛,但是,體現了一位父親偉大的愛心。主題思想好,有特色,有啟發,文筆簡潔優美,語言流暢,值得一讀。有空點擊看看。
優美散文《故鄉的十月》:
首句總起,生動忙碌的鄉村場景在作者細膩的筆觸下向我們走來,“雞、鵝、鴨子的啼叫聲,匯成歡樂的樂曲,鄉親們懷著一張張笑臉,挑著一擔擔金黃的稻谷歸來”。作者以心理變化為線索,展開行文,家鄉人民在不同時期生存狀態和生活狀況為主線,分層描述。抗戰時期,土城的痛,痛在家鄉人民的心間,也痛在我的心里,特殊年代,一道道傷痕讓人民沒有了歡笑。現在的十月,正是收獲的季節,看“鄉親們懷著一張張笑臉,心頭上不再感到痙攣,再不受到悲愁的壓力。” 而當我“從土城歸來,看著那鋪滿綠葉的銀色小路,心顯得情意切切。”心理變化的起伏亦可照見時代變遷的過程。
結尾,作者提升了主題,“故鄉的十月,盡管已從貧困線上擺脫出來,可是,與我心中所想象的十月,相差得還遙遠。那種云雀歡歌、機器隆隆、陽光和煦,那種風吹草低牛羊壯的十月,什么時候才能到來呢?”這個結尾有點出人意料,作者往往停留在對現有沸騰豐收景象的贊美上,作者宕開一筆,點出了不足,提出了新的藍圖,讓故鄉的十月,更加令人憧憬。
作品如散文詩,文筆優美清新,如詩如畫場景中穿插對過去往事的描述及自己的不同心理變化,結構嚴謹,寫的不錯,欣賞拜讀佳作!
有空可點擊《派派網》聽聽那精彩的朗誦。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讀一首什么散文比較好,經典誦讀散文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