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和散文詩的區別
有許多人經常把抒情散文,特別是那些充滿詩意的抒情散文,劃歸到散文詩里,這是不夠確切的。應當看到,充滿詩意的抒情散文終究是散文,而運用散文形式寫出來的詩則是散文詩。前者的中心詞是“散文”,而后者的中心詞是“詩”。因此,它們是兩種不同的文體。兩者雖然有著緊密的聯系有著許多相同的地方,但區別是很明顯的。
抒情散文盡管有著強烈的抒情性和濃重的主觀色彩,但一般都要以人、事、景、物為依托,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或因事寫意,或把感情融于敘述、描寫和議論之中,或在敘事寫景中直抒胸臆,不過沒有任何依托的直抒胸臆的散文是很少的。抒情散文中也同樣十分注意營造詩一樣的意境和詩一樣的意趣情調、韻味,但與散文詩比起來,區別仍然是很明顯的。抒情散文不論寫景抒情、狀物敘事寫意,多是娓娓而談,寫清作者情之所系、感之所生的來龍去脈,抒情也更細膩,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銜接緊密,而散文詩一般都是跳躍式地聯結意象,給讀者留下較多的想象空間,并由此而產生種種詩美。即便是敘事抒情性的散文詩也不強調“事”的來龍去脈。如波特萊爾的散文詩《老婦人的絕望》(又譯作《老嫗的失望》),完全是敘事的,寫一位“瘦小干癟的老婦人”,在看到一個大家喜愛的漂亮幼兒時,很想去親近一下他,向他笑一笑,給他做出好看的臉色。然而,竟把這個毫不懂事的幼兒嚇得嚎叫起來,驚動四座。他不得不又重新回到那永恒的孤獨之中,躲在一個角落里哭泣著。那么是什么把這位孤苦伶仃的老婦人與天真可愛的幼兒無情地隔開著呢?詩里沒有明說,留著這個空間讓讀者想象。幼兒是誰家的幼兒,有沒有人帶管著?老婦人除了“瘦小干癟”、“善良”、“虛弱”之外,也沒有說清她是什么地方的、干什么的,她的過去、現在……所有這些的來龍去脈都沒有說。因此,盡管這首詩是敘事的,中間還有表達情感的地方,卻不是散文,而是散文詩。
抒情散文與散文詩還有一個重要的區別。抒情散文不管怎樣抒情,也總要離不開紀實、有感而發。因此,許多經典的散文家都十分強調散文(包括文學性很強的散文)要寫真人真事,要感情真實。孫犁同志說:“所謂感情真實,就是如實地寫出作者當時的身份、處境、思想、心情,以及與外界事物的關系。”(《關于散文創作的答問》,載孫犁《遠道集》,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年版,第125頁)他要求散文寫真象、有真情,反映真實的情況,抒發真實的感情。但散文詩并不要求原原本本地記錄真人真事,更不要求寫出事件的來龍去脈,而是要抒寫出內心對現實生活所產生的心靈或情緒及其波動的印象。像上面所引《老婦人的絕望》一詩,是波特萊爾在那“騷動喧嘈的城、惡夢堆積的城、幽魂在光天化日下拉行人”的巴黎,發現這一“罪惡的世界”,它“把窮人摧殘得多么悲慘,連跟天真的幼兒親近一下都不可能了”。這是多么令人驚悸,“一直沁入人心的痛苦”!這些都是由幼兒的“尖叫”而引起的心靈與情緒的震撼,詩人以極其簡煉的語言將它表達出來,正是詩人思想敏銳與深刻之處。感情是真實的,但不完全是真人真事。詩人已把人和事抽象化了。
散文和散文詩有什么區別???
詩是詩,散文是散文。兩個是不一樣的。只是現代都許多散文詩。是在散文的基礎上演化爾來的。
散文詩,是介于散文與詩之間的一種文體。是詩的散文,散文中的詩,說到底,還是精短的、有著內部韻律的、文字精美的、哲思的文字。 散文詩是一種獨立的文學體式,是詩歌大類中的一個成員。
1.詩:韻文;講求句式關系的基本規定性;一般說來,長度上受到限制。
2.散文:無韻文;不講究句式關系(所謂單行散句是)。一般說來,長度上比詩受到的限制要小。
3.散文詩:或韻或散;句式通常短小;篇章長度通常短小。
形式上的區別我認為就是這樣的。另外,還有題材上的區別、寫作方法上的區別、風格上的區別等等。體會它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散文詩是散文還是詩?有人說,是詩;有人說過是散文。當然重要的不是文章的結構方式,重要的是它自身的寫作和表達方式。雖然它具有散文行文的特點,但他的精髓依舊需要用詩歌的語言和思維來完成情感的表達,如同青蛙,陸地可以開闊它的視野,但它終生還是離不開水,詩歌就如同散文詩的水。
散文詩比散文“內容更精辟,詩情更濃烈,篇幅更短小,語言更優美,意境更深遠”;它比詩歌“表現更自由,思維更活潑,聯想更豐富,舒展更自如,情感更和諧”。
因此散文詩姿態橫生,不受格律和韻腳的束縛,它是自由靈活的散文形式與精湛優美的詩意內容的有機結合體,兼二者之長,更重于形式上散文一樣的無拘無束,更長于內容上詩一樣的抒情言志。可以說它是凝練的散文,自由的詩歌。蘇聯散文詩作家普列什文說:“我是帶著自己的詩走進散文!”可以說概括了散文詩的特點!
如果說大海是詩,海灘是散文,那么,貝殼應該是散文詩;如果說太陽是詩,月亮是散文,那么星星應該是散文詩。在散文和詩歌的兩個空間,散文詩的連接作用是不可以替的,是一條連接兩大文學形式的清幽的小路。近年來,散文詩受到更多數人的喜愛,是因為這條路再拓寬同時,散文和詩歌的探索中,也正尋求著散文詩獨有的自由和抒情。
從文學的發展趨勢與規律上看,文體的區分將越來越細,各種風格不可以兼容的地帶,給了散文詩 發展的空間。散文詩是世界性的,而‘且非常平民化的,中國的散文詩雖然發展不過幾十年,但中國傳統文學中“賦”的寫作藝術手法得到了更充分的發揮和繼承,因此中國散文詩還是有著自己的創作特點和民族精神的。散文詩是一種新的獨立存在的一種適合漢文化發展和實踐的優美的文學體裁。
從詩的發展看,從嚴格的格律體的產生到走向自由詩的過程,都伴隨著散文詩的痕跡。而散文詩是自由詩的進一步解放,沒有自由詩,是不可能發展散文詩的。
從散文的發展趨勢看,逐步走向分化,已經形成了各種獨立的新的文體,議論性散文,演化為雜文;敘事性散文,派生出報告文學,抒情中的散文于詩歌中停滯于傳統風格的流派相結合,產生散文詩是一種必然! (文章閱讀網http://**shishicai/)
所以說,散文詩的產生是文學發展的必然,它必將擺脫依附于詩或者散文的附庸地位,這是一片新生的綠色的土壤,這里有人文精神的種子,也有大自然的迤儷風光和清新的空氣。
了解散文詩要比了解詩歌容易和顯與理解,也要比散文更多一分藝術光澤和吸引人們的情趣。對于寫散文詩的人來說,了解散文詩與散文和詩歌的血緣關系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自覺地注意到從這兩方面來吸取營養。想寫好散文詩,注意散文的行文特點以及熟練地掌握詩歌的表現技巧,注意思維和語言的銜接,同樣沒有真實的情感,是很難寫出好多散文詩的。
散文詩是因為其內容重在一般為詩所集中表達的感悟過程而與詩拉上關系的。當然,有人說,這種現象是寫作者造成的“文體侵權”,比較新鮮 !
散文詩和散文有什么區別?寫散文詩有什么要求嗎?
一般情況下,散文是與詩歌、小說、戲劇并稱的一種文學體裁,指不講究韻律的散體文章,包括雜文、隨筆、游記等。是最自由的文體,不講究音韻,不講究排比,沒有任何的束縛及限制,也是中國最早出現的行文體例。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個或多個中心思想,以抒情、記敘、論理等方式表達。
然而散文詩是具有散文的特點,但韻律上屬于詩歌的范疇,散文詩就是散文和詩歌的結合體。比如:
清晨,我走在鄉間的小路上
我沉思者
渴望有一個新奇的發現
但
思緒在一陣陣煎熬中模糊開來
我總是打不開
那屬于我內心深處的情懷
喔
那是怎樣的一種情懷呢
我在漫步中尋找
渴望她能讀懂我的心思
在敞開的心扉中
能聽到愛地呼喚
像這樣的具有散文和詩歌特點的文章就叫散文詩。
寫散文最應該注意什么
形散而神不散!
一、精于立意:“凡文以意為主”。散文的“意”是存在于深厚的生活土壤和浩瀚的生活海洋中的。
二、善于構思:構思是寫作者對生活素材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提煉 的過程。
三、巧于布局:散文一般篇幅短小,布局有方便的地方,但要布局得好,卻因篇幅短小而有其難處。
四、明于斷續:散文要“散”得起來,除了選材要有技巧之外,就是在敘寫上要注意斷續的技巧。
散文的最大特點就是形散神聚,結構自由,上下五千年,縱橫千萬里。寫作者意在筆先,緣情為文,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或曲徑通幽、含蓄蘊藉,或直抒胸臆、淋漓盡致,或濃筆重抹、一唱三嘆,或信手拈來,如話家常。筆法之靈活,行文之多變,全看你自己如何安排。筆者認為,作為時間短、要求高、有話題、重思路的應試作文,以下四種構思較為理想。
1、鏡頭組合法。寫作者緊緊圍繞文章的中心或自己的情感,選取幾個具有典型性、形象性、連貫性的特寫畫面,精雕細琢,認真描繪,強化細節,深入挖掘,提煉其表情達意的共同點,議論引申,不斷深化。這種構思的好處是:意象鮮明,形象性、可視性強,選取的鏡頭能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表現寫作者的感情或寫作意圖,選材廣,表現力強。如冰心的《微笑》,作者選取幾個典型的畫面——安琪兒的微笑、赤腳孩子的微笑、茅屋里的老婦人的微笑加以組合,最后以“這時心下光明澄靜,如登仙果,如歸故鄉。眼前浮現的三個笑容,一時融化在愛的調和里看不分明了”作一提煉,巧妙地把三幅畫面揉合為一體,有力地表現了“愛”的主題。
2、反復詠嘆法。寫作者在明確了文章的立意或感情基調后,要圍繞它們,從不同的側面、角度、層次入手,把其分解成一個個文字表述雖然不同、但內涵卻基本相同的小論題,各自獨立成段,在此基礎上,反復詠嘆,不斷強調,顯陽關三疊之妙,造鐵騎突出之勢,搭層樓更上之梯。這種構思的好處是,思路清晰,文脈清楚,文章立意鮮明,中心突出,行文有氣勢,易于引起讀者的感情共鳴。如2001年高考優秀作文《若為人生故 誠信不可拋》一文,作者在提出問題后,分別以“選擇誠信,因為它比美貌來得可靠”“選擇誠信,因為它比機敏來得憨實”“選擇誠信,因為它比金錢更具內蘊”“選擇誠信,因為它比榮譽更具時效性”四句話各領一段,緊緊圍繞誠信的重要性,抓住“選擇誠信”,反復吟唱。我們看到了作者行文的急促縝密,感受到了誠信之與人生的重要。文章雖短小,但布局周密,結構緊湊,文意貫通,氣勢逼人,很有感染力。,
3、驀然回首法。文章不直接點出自己贊美的對象,不徑直表明寫作意圖,而是欲進先退,欲明先暗,故意左顧右盼而言其它,待到關鍵之處,自然引出贊美對象。物物相因,環環相扣,節外生枝,枝外有節,于事情發展變化中見出起伏,在一張一弛、一起一伏中凸現文章中心。正如“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又如“舊時茅店社林邊,落轉溪橋忽見”。確有“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之妙。如2000年高考優秀作文《冬的主宰》一文,作者先寫“下雪了,……我想,除了這一片片的‘梨花’外,再不會有什么生機了吧?這冰雪儼然是冬的主宰”。接著寫“忽然,眼前的一片白雪地中閃露出點點紅色,仔細一看,原來是梅。在眾芳搖落的世界里獨自綻放,回旋于冰天雪地之中。‘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原來,她才是以神韻而主宰了冬”。緊接著“這風雪又使我想起了另一幅畫面,破舊的房子,昏暗的燈光,寒風吹得桌上的書嘩嘩作響,一位書生映著這燈光、雪色,伏案讀書,破舊的衣服,惡劣的環境,絲毫不影響他讀書的信念和勇氣,一時間,我突然覺得,鴻鵠之志、求知之心不是比寒冰更堅硬嗎?”最后說“ 雪,它美麗純潔卻帶來了寒冷,而冰是雪的升華,它以力而成為冬的主宰;而梅以她絕無僅有的神韻主宰了整個冬的神韻;而人,以堅強的意志,戰勝嚴寒,成了冬的主宰”。文章欲言人是冬天的主宰,但卻不直接說明,而是于層層鋪墊中點出,可謂匠心獨運、立意鮮明。
4、感情迢遞法。文章開宗明義,直抒胸臆,首先表明自己的感情傾向,繼之賦陳鋪敘,歌詠描繪,或寫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或寫人記事,在曲盡其妙、淋漓盡致的基礎上,曲終奏雅,再次順勢點出自己的感情好惡。這種構思的好處是,情感鮮明,自然迢遞,首尾呼應,渾然天成。如朱自清先生的《綠》一文,文章的在開頭“我第二次到仙巖的時候,我驚詫于梅雨潭的綠了”的基礎上,承遞對梅雨潭醉人、奇異的綠的喜愛之情,結尾自然發出“我第二次到仙巖的時候,我不禁驚詫于梅雨潭的綠了”的慨嘆,感情升華,前后照應,文章如一幅情感掛圖,渾然天成。再如《青菜》一文,文章由開篇寫“青菜,土地美麗的女兒,可愛的女兒”,經過中間對青菜的贊美后,感情自然升華,最后以“青菜,土地忠誠的女兒”自然收束,贊美了青菜的忠誠樸素,升華了文章主旨。
散文和散文詩格式上有啥不同
1..散文:無韻文;不講究句式關系(所謂單行散句是)。一般說來,長度上比詩受到的限制要小。
2.散文詩:或韻或散;句式通常短小;篇章長度通常短小。
散文是與詩歌、小說、戲劇并稱的一種文學體裁,指不講究韻律的散體文章,包括雜文、隨筆、游記等。是最自由的文體,不講究音韻,不講究排比,沒有任何的束縛及限制,也是中國最早出現的行文體例。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個或多個中心思想,以抒情、記敘、論理等方式表達。
散文詩兼有詩與散文特點的一種現代抒情文學體裁。它融合了詩的表現性和散文描寫性的某些特點。在本質上它屬于詩,有詩的情緒和幻想,給讀者美和想象;在內容上它保留了有詩意的散文性細節;在形式上它有散文的外觀,不像詩歌那樣分行和押韻,但不乏內在的音韻美和節奏感。散文詩一般表現作者基于社會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觸,注意描寫客觀生活觸發下思想情感的波動和片斷。這些特點,決定了它題材上的豐富性,也決定了它的形式短小靈活。
散文詩,兼有散文和詩的特點的一種文學體裁。以散文形式為主,不分行、不求押韻,又有詩的意境和跳躍性,篇幅短小。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散文詩比散文更注意什么,散文和散文詩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