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四大才子”、“文學三大家”都分別是誰?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蘇軾、蘇洵、蘇轍 (蘇洵是蘇軾和蘇轍的父親,蘇軾是蘇轍的哥哥。蘇軾,蘇洵,蘇轍三人稱為三蘇)、歐陽修、王安石、曾鞏(曾拜歐陽修為師)。(分為唐二家和宋六家)
唐伯虎、文征明、祝允明、徐禎卿并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歷史上無周文斌此人西漢文學,以王、揚、枚、馬為四大家,其中的王、揚、馬都是蜀中人士。司馬相如字長卿,善武藝,好文學,尤擅大賦,是漢代賦家的代表。所作《子虛賦》、《上林賦》,極盡鋪張之能事,文辭極為瑰麗。其散文《喻巴蜀檄》、《難巴蜀父老》,亦為名篇佳作,載于史冊,流傳于世。
王褒字子淵,以其《圣主得賢頌》聞名于世。此篇文辭華麗,構思細密,略近駢體,對后世駢文的興起有所影響。其《洞簫賦》、《甘泉宮頌》、《九懷》、《僮約》,均是當時的名篇。
揚雄字子云,少年時仿《離騷》之體寫作,頗有成就。40歲到京師長安,作《甘泉賦》、《河東賦》、《羽獵》、《長揚賦》等,名傳一時。
中國古代文學三大家是曹操還是蘇試。
三蘇指北宋散文家蘇洵(號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兒子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人稱為蘇東坡)、蘇轍( 字子由,自號潁濱遺老。1039~1112) 。“三蘇”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蘇洵是蘇軾、蘇轍的父親,蘇軾是蘇轍的哥哥)、王安石、曾鞏。 (分為唐二家和宋六家)】。宋仁宗嘉定初年,蘇洵和蘇軾、蘇轍父子三人都到了東京(今河南開封市)。由于歐陽修的賞識和推譽,他們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爭相傳誦,一時學者競相仿效。
三曹:指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曹操與其子曹丕、曹植三人。因他們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學上的成就,對當時的文壇很有影響,所以后人合稱之為“三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