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男,原名沈岳煥,乳名茂林,字崇文,筆名休蕓蕓、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鳳凰人,中國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者。
14歲時,他投身行伍,浪跡湘川黔交界地區。
1924年開始進行文學創作,撰寫出版了《長河》、《邊城》等小說。
1931年-1933年在青島大學任教,抗戰爆發后到西南聯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學任教,建國后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歷史與文物的研究,著有《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1988年病逝于北京,享年86歲。
擴展資料:
沈從文的創作風格趨向浪漫主義,他要求小說的詩意效果,融寫實、紀夢、象征于一體,語言格調古樸,句式簡峭、主干突出,單純而又厚實,樸訥而又傳神,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凸現出鄉村人性特有的風韻與神采。
沈從文的小說,有原始的遺風,人性都是本色調的,極少雜然地存在。
《邊城》、《丈夫》、《蕭蕭》都有苦楚的盤繞,卻內含清秀的美,不幸的生活與真愛的人情集于一個舞臺上,人的精神終還沒有粗糙下去。
有感于城市人生活的墮落,沈氏便以鄉下人的純性靈與之做個較量。
他寫湘西農村,以詩意的筆觸為之,不太注意當時的社會斗爭。
但從人性的角度去猜想社會深層次問題,也未嘗不是一個視角。
他覺得都市生活和人們的生存本質有些距離,便做了牧歌的片斷,把清新的風吹來,文化的鄉土氣,便有了別樣的寄存。
他的作品也具備了小夜曲的美妙,一唱三嘆的余韻很足。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沈從文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沈從文的生平經歷誰知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