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節氣,落雪繽紛。
時臨佳節新春,身邊的朋友一個個歸心似箭,行色匆匆,返鄉與親人團聚,釋懷渴望了一年的祈盼。
萬里旅途,不辭勞苦,只為心之深處那一份永難釋懷的情結,那一抹揮之不去的淡淡鄉愁。
悄悄的,心底的鄉思被輕輕牽起,在浮世的喧囂里無處安放,只能依著窗兒,靜飲一杯午茶,且將那份淡淡愁懷,沉浸于一盞溫熱的茶香里,待我一口口,慢慢淺酌……
家在依山環島的濱海小城,那里云淡天高,雨潤風調。
自小在山海芳暖的懷抱里長大,有著山的性格海的情韻。
愛極了這一方家鄉的水土,愛極了這一隅天塹自然。
無憂的金色童年,是鄉愁的序幕,源起于鄉下斜陽落日里的小村落,源于白墻茅屋的外婆家……
記憶里的外婆家,有著黑漆古老的院門,門前栽種著幾棵高大的榆樹、梧桐。
濃密的樹蔭,投影與籬笆圍墻的菜園,若魯迅先生筆下百草園那般美麗,小時候的我貪玩,常在百草園里流連忘返。
孩童的心,無憂無慮,純如玉璞,像那馨香的菜畦,一年四季都美麗著,詩意著。
春日的綠韭、菠菜,蔥瑩可愛;西葫蘆開出黃燦耀眼的花朵,張揚著艷之美。
夏日菜園里,小黃瓜頭戴金花,妝成一只細細長長的小刺猬,藏于密葉下,可愛又頑皮;井欄邊那一架豆角兒青青,輕挽起細嫩蕊絲,將自己開成一朵朵粉白的小詩。
秋日,淡紫色愁懷的芫荽,將那一頭傘狀花序綻放成一片芬芳的香霧。
故園的菜畦,滿是溫暖清芳的回憶……
兒時的我貪玩,常在外婆的菜園里玩到天黑。
園里青石下的各色小蟲,搖動著觸須,蹣跚著步履,憨態可掬,好笑好玩,對孩童那顆好奇心有著致命的吸引。
當西山如畫,醉入晚霞里,當倦鳥歸巢,炊煙四起時,便聽到外婆隔著園邊的籬笆,柔聲喚我的乳名,一直記得那段泛黃褪色的剪影——
一聲聲呼喚里,抬眼望去,外婆的背影襯在夕陽里的余暉中,那樣親切溫暖。
七夕的夜晚,吃著外婆烙烤的七巧果,手腕戴著的五色彩線在星空下格外耀眼。
絲瓜架下,枕著外婆的膝,悄聽牛郎織女的故事,那娓娓道來的敘說,是七巧果絲絲的甜香,是門前小河涓涓的流水,沁入一片荒蕪未墾的心田。
那時的外婆體弱多病,一年四季,家里總飄著淡淡的藥香。
而她的一生,卻是幸福的。
外公是鄉里有名的中醫,治病煎藥,煮飯燒菜,凡事親力親為,辛苦勞累,卻總逃不掉外婆的數落。
每當此時,外公總是微笑著,繼續著手中的事情,不發一言。
現在想來,外婆的多病,大抵與她的潔癖與要強的個性有關。
外公在行醫的閑暇,看過許多書。
《三國演義》、《水滸》、《封神榜》、《楊家將演義》,我們常纏著他,聽這些神奇的故事。
知會那些美麗的故事,在那個訊息不發達的年代,對一個孩童來說是這樣難能可貴。
委婉迷離的情節,亦幻亦真,自他的口中鑄成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多少美麗無瑕的暢想啊!濡染著那顆幼小心靈,醉了童年,醉了夢境,醉了那散著淡淡藥香淡淡憂思的鄉愁!
而今又逢佳節,思念中的祖親早已不在,門前高大的榆槐了無去影,溫暖古樸的老屋被一幢幢高樓取代,到那里去找尋宿命的皈依,靈魂的故鄉,今安在?今安在?
鄉思、鄉愁、鄉情,一個個散著溫暖與離愁的字眼,牽纏縈繞,夢聚魂牽,像極了古渡瓜洲,秋水伊人眼中那隱約的哀傷。
那一抔黃土下,埋入孫兒們的泣血思念,那是血色的灼痛,不敢忘懷。
而今,只將對祖輩這一份無以回報的憾恨,轉報于身邊的雙親,愿他們的有生之年,平安、快樂、康健、祥和……
鄉愁,是夢里一株攀援向暖的牽牛花,故園籬墻邊的縫隙里,都填滿我濃密綠意的遮蔽。
鄉愁,是天邊放飛的風箏,細長的線兒,一頭是美麗哀愁的鄉思,一頭是親人寬大溫潤的手掌,即使云跡天涯,即使雨暴風狂,都不會斷了牽念,都不會飛離于故園村邊古樹下,那一眼殷殷的祈盼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請推薦篇優美散文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