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的愛
記得那是一個冰天雪地的冬天,整個大地都變得異常寒冷。
早晨,我睜開蒙朧的雙眼,看見奶奶正在床頭呼喚著我,催促我快快起床。
我不情愿地離開暖哄哄的被窩,還不停地打哈欠,經過一番梳洗后,我來到桌前吃早飯。
我坐在桌前,望著面前香噴噴的早飯,我卻連筷子也不動一下。
我就這樣呆坐在那兒,看著桌上的早飯發呆,嘴上叨叨不休,心里還不停地埋怨著:“天天早上都吃這些,看都看飽了,就不能換換口味呀!”奶奶見我一副精神不振的樣子,便關心地問了幾句。
誰知,我卻突然發起“進攻”,一腳踢開凳子,此時的我似乎失去了控制,把自己的不滿全發泄在奶奶的身上,責怪她菜做得不好吃,責怪她為什么不換個口味……“無理取鬧”一番后,我便把筷子往地上重重的一扔,噘著小嘴一屁股坐在沙發上,直喘粗氣。
奶奶沒說什么,只是輕輕地放下筷子,不再吃了。
我明白,奶奶不高興了。
事后,我有種內疚感。
奶奶辛辛苦苦做飯給我吃,而我卻這樣挑挑揀揀,我想到奶奶面前承認錯誤,但是,我沒有這個勇氣。
這一天,我懷著上來忐忑不安的心情來到了教室,心中總是有幾分歉意。
我不敢正視老師和同學們的目光,我怕他們會發現這個“秘密”,于是,我低著頭,不言不語,腦海中總是浮現當時的場景。
我想起了老師對我們說要尊老愛幼,孝親敬長,可是我卻……想到這兒,我羞得再也抬不起頭來,感覺這一天過得好慢、好慢。
放學鈴打響了,我拖著沉重的步子走到家門口,我一抬頭,看見門口仍舊和以前一樣端端正正地放著一張凳子和一雙拖鞋,以前,奶奶為了不浪費我的時間才這樣做的,現在,我和奶奶打“冷戰”了,可是她卻仍然默默地做著這些,我的心里更慚愧了。
我穿好拖鞋,走進家里,屋子里空蕩蕩的,見不到一個人影,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不在家,但是桌上擺放了一桌“美味佳肴”,香噴噴的飯菜味吸引著我,使我不得坐下,這一桌不同口味的飯菜使我垂涎三尺,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它“洗劫一空”,然后滿意地拍了拍吃得飽飽的肚子,正準備去寫作業。
我推開房門時卻驚訝地發現,我的“垃圾堆”——書桌卻被整理得干凈而又整齊,臺燈也被調到了適當的亮度,桌上放著一杯泡好的菊花茶,濃香四溢;床上也鋪好了被子,還在我的枕邊放上了我最喜歡的洋娃娃……看見這些,我心中升起了無限的感動。
我悄悄地走了過去,猛然間,我發現了枕下壓著一張字條:“今天,我們不在家,晚上看書別太晚。
天冷,要蓋好被子,別著涼了……”
看到這兒,我再也忍不住了,趴在床上號啕大哭起來,我深深地感受到,愛,有時是無聲的,無聲的愛,可以讓每個人的心變得溫暖,而這種溫暖,即使在寒冬的逼迫下,也永遠存在。
親情如水,綿延不絕
是什么樣的思緒在安靜的夜晚里悄悄泛起,隨即那一點牽掛便漲滿了整個心房?是什么樣的感動在一個毫不相關的瞬間突然掠過心頭,讓我們不由自主地回憶?是祖父撫愛我們的粗糙的手掌,是外婆慈祥縱容的笑容,是童年不茍言笑的父親的臉,是母親沒完沒了的叮嚀,是兄弟姐妹互相爭吵嬉鬧的畫面……一張張平凡如水的剪影沉淀在歲月之河的深處,隨著時間的流逝和年齡一起慢慢變得深沉耐讀。
這是生命里最難忘的感動——親情。
親情沒有隆重的形式,沒有華麗的包裝,它逶迤在生活的長卷中,如水一樣浸滿每一個空隙,無色無味,無香無影,于是也常常讓我們在擁有時習以為常,在享受時無動于衷。
親情是飯桌窗前的晏晏談笑,是柴米油鹽間的瑣碎細膩;是滿懷愛意的一個眼神,是求全責備的一聲抱怨;是離別后輾轉低回的牽掛,是重逢時相對無語的瞬間。
常常,一個簡單的電話,一句平常的問候,都是對親情最生動的演繹和詮釋。
沒有蕩氣回腸的故事,沒有動人心魄的詩篇,從來不需要費心費力地想起呵護,卻永遠如水般靜靜的流蕩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悄悄滋養溫暖著我們的身體和心靈。
親情是最樸素最美麗的情,它不像愛情那樣濃郁熱烈,也不像友情那樣清新芬芳,卻是那么的纏綿不絕、余韻悠長。
它不似愛情那樣緣于兩情相悅,也不是友情那樣有著共同的需求,它和我們的血脈相連,與我們的生命相始終。
愛情也許會流散死亡,友情也可能反目成仇,只有親情永遠是我們心中最溫柔的角落。
雖然常常我們會因為它平常而忽視,常常因為它樸素而會忘記,可是當我們傷痕累累,滿心疲憊之時,最先想到的只能是我們最親的親人,只有他們可以不計得失敞開胸懷的接納我們。
親情不是濃烈的醇酒,不是甜美的飲品,它只不過是一杯純凈平淡的白開水,雖然無色無味,卻是我們生活中不能須臾離開的。
它不會讓我們興奮,卻能讓我們安靜;它不會給我們刻骨難忘的體驗,卻始終為我們提供著不可或缺的營養。
親情中自有一份純樸和自然,不用刻意的雕琢,在我們意識到時,它早已悄悄浸潤在我們的指尖脈絡中。
在紛繁的紅塵世界,因為有了那一份親情在,不管距離遠近,無論喧囂寂寞。
我們的心始終是安然從容的。
親情如水,純凈透明;水如親情,綿延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