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聽了 徐老師的課,受益很深,其中最觸動于我的是兩字境界:靜與凈二字.
徐老師說的前一個“靜”是要安靜下來,要呆得住,不能太浮躁,不能過于留戀喧囂、繁華的世俗;第二個“凈”是要干凈、純凈、空靈,不能滿腦子盡是升官發財、美女香車之類的欲望,盡是物質的追求.所有的散文大家都要與自己的靈魂對話.
為此,徐先生還列舉了梭羅寫《瓦爾登湖》的故事:說梭羅寫《瓦爾登湖》時,從1845年7月4日(28歲)住進木屋,至1847年9月6日最后離開,兩年多的時間,生活如何艱苦.就是在這樣的日子里,梭羅寫下了這本“語語驚人,字字閃光,沁人心肺,動我衷腸”(徐遲語)的《瓦爾登湖》.還寫到史鐵生寫《我與地壇》,作者是以15年間進出地壇公園的經歷與感悟;汪曾祺的散文則是長期在酒、煙、戲劇、書畫等文化中泡出來的;劉亮程《一個人的村莊》,他在黃沙梁住了二三十年;韓少功寫《山南水北》,他每年有一半的時間在家鄉的小山村度過.
這讓我同樣想起了大作家路遙,六年時間躲在僻靜之處潛心苦作,一口白水,一口饅頭,硬生生完成《平凡的世界》這部杰作.
又想到身邊幾位熟悉的女作家,日日深入簡出,默默筆耕,佳作一部部相繼而出,也不見出來參加什么活動,卻眾人皆知.
每次出來湊完熱鬧,冷靜之后就感覺相當地空虛和難受,那些看書的時間去哪里了?那些應該靜下心思考的時間又哪里去了?
沒錯!真正的文學執著者是用自己厚實的文字來說話的.呆得住,耐得寂寞,才能真正有用筆表達的資本,寫出厚實的東西.
想想自己,簡直沒資格說有這份熱愛.
只要浮躁存在,就永遠寫不出好的東西,除了淺層次的感知,有的也只是冰山露海的那一小點兒,相距永遠遙遠.
這無疑是我最大的缺陷.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關于靜與凈的作文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