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中,家是一幅籮筐,一根扁擔。
烽火硝煙,顛沛流離,一家人扶老攜幼,相依為命 動亂時,家是一汪平靜的清泉,又是一座精神的圣殿。
一臉的污水,一頭的唾沫,一身的傷痕,回到家就可以洗個干干凈凈、清清白白。
一杯熱茶、一條毛巾、一枕耳鬢廝磨,足以讓你對撼天的喧囂充耳不聞,對蘸血的皮鞭視而不見 太平時,家是一座博物館,又是一個加油站。
家里的一本書、一封信、一幀照片,都可以引出一段屬于你們家的故事 孤獨時,家是黑夜里的北斗,是沙漠中的綠洲。
雖然可望而不可及,卻帶給你無限的遐思與慰藉 富裕時,家是一帖清醒劑。
時時提醒你“衣食足而知榮辱”,切不可“富貴思淫欲”。
家,是什么?千萬個人有千萬個說法。
有的說,家是一種文化;有的說,家是一段時光;有的說,家是一種情懷。
還有人說,…… 家,是什么,又不是什么。
擁有它時,它平凡如柴米油鹽醬醋茶;失去它時,掏心掏肝也找不回。
家是什么 作者:張晶 作家張抗抗這樣描述自己的家:家是一輛汽車,可以送你去很遠的地方。
父母是輪換開車的司機,孩子是乘客。
到了父母年邁時,孩子就當上司機而父母則變成了乘客。
開車時必須小心翼翼,不能違反交通規則。
遵紀守法的人家,像開車一樣不容易出事故。
車子是要經常加油的,所以一個家就需要每個人用心的投入。
作為家庭的成員,不能只用油不加油,因為油用完了,車子就走不動了。
家是什么? 家是什么概念你知道嗎? 語文說:“家'是一個字,里面有平坦,有曲折,還有不起眼的點點滴滴,誰也猜不準,誰也讀不準。
” 數學說:“'家'是一個和,家=成員+愛心+誠心+孝心+理解。
一個充滿真情的家才是一個實數。
” 家,一個讓人感到溫暖的字,一個充滿奧秘的字,千言萬語說不盡它的意義。
家,我喜歡這個字,因為我也擁有一個溫馨的家,我愛我的家。
爸爸,媽媽只有我這么一個女兒,我是他們的掌上明珠。
雖然是寶貝,但是我的一切,從來都得聽他們的,什么都是他們說的算,沒有我反駁的余地。
就拿最近的一件事來說吧。
婦女節那天,本該給媽媽開心一下,但是卻被我的一張試卷給搞砸了。
本來我認為媽媽看到這張試卷應該不會不開心,因為那是一張92分的數學試卷,這成績在班上已經算不錯的了。
可是,到了媽媽的手里,就好像92變成了29似的。
媽媽生氣了,拿著試卷在桌面上重重地拍了一下,我的心一下就變涼了。
媽媽有點激動,她生氣地對我說:“怎么才得92分,現在怎么越考越差了呢……”媽媽越來越激動,眼淚不知不覺得從布滿皺紋的臉頰滾落下來。
這時的我,不知所措…… 媽媽對我的要求很高,期望也很高,媽媽盼我考大學的急切心情,我能理解。
就是因為媽媽太愛我了,她才流下激動的淚水。
母愛是偉大的,是任何情意都比不上的。
一個家,不能缺少媽媽,一但沒有了媽媽,沒有了母愛,這個家,便不是一個溫暖的家了。
家,在人們心中是如此的簡單,但在我心中,家是一首無字的詩,一幅絢麗多彩的畫,一道美麗的彩虹,一個溫暖的太陽…… 家,是什么? 家,是什么?千萬個人有千萬個說法。
查遍漢語詞典,關于家的解釋只有寥寥數語,但在我們每個人的心目中,家的概念何嘗不涵蓋了整個人生。
無論貧富貴賤,逆境坦途,只要你降生到這個世界,就與家發生著關系,絲絲縷縷無時不縈繞在心間。
貧困時,家是一個窩。
哪怕四壁皆空,但只要有個窩,就可以擋住風寒,擋住雨雪,擋住豺狼與虎豹。
就有了燈光,有了薪火,有了滿屋子的親昵與溫馨。
君不見,巴山深處,一家人因為買不起一人一個碗、一雙筷,只好你吃完了我再吃,舔犢之情,仍無處不在;陜北窯洞里,一家人只有一條打了補丁的褲子,誰出門給誰穿,再苦也有親人維護你的體面。
哪怕窮到去要飯,心中因了家人的牽掛,也就有了回家的想頭,也就有了“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狗窩”的信念。
戰爭中,家是一幅籮筐,一根扁擔。
烽火硝煙,顛沛流離,一家人扶老攜幼,相依為命。
父親的脊梁母親的背,就是掩體,就是防空洞,就是安全的屏障。
“八一三”抗戰時,我先生年僅四歲,正是坐在父親肩挑的籮筐里,從日本人占領的上海郊區,逃難到青浦、到蘇州、到無錫……。
日本鬼子燒殺搶掠,他們全家居然僥幸逃生。
在人生路上艱難跋涉了70年的我先生,至今還清楚地記得那一路的顛簸,一路的晃悠,一路的親情和父愛。
動亂時,家是一汪平靜的清泉,又是一座精神的圣殿。
一臉的污水,一頭的唾沫,一身的傷痕,回到家就可以洗個干干凈凈、清清白白。
一杯熱茶、一條毛巾、一枕耳鬢廝磨,足以讓你對撼天的喧囂充耳不聞,對蘸血的皮鞭視而不見。
你可以在父母的眼中,看到真實的自我;可以從愛人的唇上,感到人格的尊嚴;可以從孩子的依偎,體驗生命的珍貴。
如果你見過丁玲和陳明夫婦在北大荒受苦受難時住過的茅棚,你或許會想到,縱有豪華如五星級的居所,比起那用親情撐起的飄搖在荒原上的家,也會失色了許多。
“**”中,我在川北一個偏遠的山區插隊落戶,關進“牛棚”的父親,為了避免我們的牽掛,照常寄來報刊書籍供我們學習,在來信中只字不提自己遭受的凌辱與冤屈,而且還反復囑咐我:“向貧下中農學習,堅守生產崗位,不到大雪封山,不要請假回家!”常言道:“家是社會的細胞”,千千萬萬個家堅韌不破,社會就不至于面臨崩潰的絕境!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家是什么》作文200字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