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的四季
加拿大基本上算是一個四季分明的國家。
每一個季節,都有豐富多采的活動和娛樂。
春天來臨,殘雪未融,正是制做楓糖的好時機。
紅了一秋的楓樹,并不僅僅限于觀賞。
許多楓樹可以用來采集樹汁,熬制楓糖漿(MAPLE SYRUP)。
楓糖漿營養豐富,甜香可口,據說是北美印地安人的傳統食品。
印地安人的祖先將楓汁稱為“甜水”,他們將楓汁和鹿肉一起煮食,強身健體,延年益壽。
驅車到郊外的農莊,可以乘馬拉雪橇穿行在楓林之間。
坐在雪橇高高的草垛上,看一只只掛在樹干上接楓糖漿的桶,很象漆樹在“割漆”。
事實上,楓樹的糖份在秋天便開始在樹干內聚集,冬天濃縮,初春則流到樹皮下面。
這時割開樹皮,自然就會流出楓汁。
楓汁的采集期大約要持續一個半月。
跑到桶前看一看,楓汁原來就象清水。
起初的楓汁含糖量較高,約為百分之二點五,到后來就降低到百分之一。
過了采集期則干脆沒有糖份了。
每一百升楓汁大約最多可以熬制二點六升純楓糖。
一般的農莊自然不會達到這么高的提煉指標。
但現在崇尚綠色食品,手工熬制的楓糖更受歡迎。
現場熬出的楓糖,有一種吃法象我們熟悉的棒棒糖,叫“白雪太妃”。
冷卻的方式很奇特,是在潔凈的白雪堆里滾幾下。
不由讓人聯想到《紅樓夢》里妙玉煮茶用的采自梅花上的白雪。
盛產楓糖的安大略、魁北克、新斯科夏和新布倫瑞克四個省,每年春天都會舉行楓林盛會(Sugarbush Party)。
國內外觀光的旅客和本地居民紛紛涌向郊外的農莊,既飽眼福,也飽口福。
與國內不同的是,加拿大的春天氣候反復較大。
往往是春雨連綿,路上的行人已經裙裾翩翩,卻又忽然下起大雪重新銀裝素裹。
于是,收起的冬裝又得翻出來穿在身上。
網站真的好
夏天是加拿大人盼望已久的日子。
幾個長周末(Long Weekend)可以一次連續休息四天。
再加上每年的有薪假期,這時候的加拿大人多半不會呆在家里,去歐洲、夏威夷、地中海,再不濟也要到溫哥華的海灘上躺一躺。
有錢人存在船塢的船也開動起來,沿著事先規劃的航線,在北美的五大湖上游弋。
街道上行駛著音樂震天響的汽車,有時還會有狗的腦袋伸出后窗。
高速公路上,頂著小船的汽車、拉著野營車的汽車穿梭不停。
加拿大湖泊河流眾多,自然資源保護的也好。
夏天來臨的時候,湖區旅游景點的旅館就會在各種媒體做廣告。
在那里,你可以游泳、劃船、捉魚、漂流、蹦極。
你也可以開去自己的野營車,或者干脆帶著帳篷和睡袋。
野營一般都有固定的地點。
這些固定的野營地提供電源、水源和衛生設備。
如果你愿意,你當然也可以深入到渺無人煙的原始森林。
最近一位加拿大華裔女作家夏悲寫了一部長篇小說《原始森林里的情人》,就描述了原始森林的一些景象。
寧靜的湖、夜色里游向岸邊的麋鹿群、人與風的對話、大火和颶風。
夏天的另一項活動是打高爾夫。
高爾夫在國內至今仍然是貴族運動。
但是在加拿大,高爾夫該算是一項消費得起的運動。
在加拿大,釣魚執照很容易領取。
加拿大人普遍認為鄰近湖里河里的魚是有污染的,所以他們釣魚多是純粹為了娛樂。
釣上魚以后,會立刻放回水里。
中國人則不很在乎那些污染,釣到好魚便拎回家去,省了再去買菜。
另外,國會山(議會大廈)在夏秋季節會免費向公眾開放。
皇家騎警的換崗儀式也在這段時間舉行。
每年的七月一日是加拿大的國慶日,換崗儀式最為隆重。
加拿大的總理通常會在這一天在國會山前向全國人民發表講話。
秋天是加拿大最漂亮的季節。
天高云淡之時,真是滿目紅葉收不盡。
其實放眼望去,樹葉并不都是一樣的紅。
紫紅的、深紅的、火紅的、桔黃的、明黃的、深綠淺綠的,交織在一起,蔚為壯觀。
楓葉是加拿大的象征。
楓葉旗是加拿大的國旗。
說起楓葉旗,還有一段很長的歷史故事。
加拿大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那時加拿大的國旗不是楓葉旗,而是叫作CANADIAN RED ENSIGN。
旗上有英國的米字旗,非常象現在的安大略省和馬尼托巴省的省旗。
1925年首次有人提出加拿大應該設計自己的國旗,但當時加拿大國內的親英情緒極其強烈,這個提議立即就被否決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加拿大人民的民族獨立意識日益高漲。
于是又有人提出設計新國旗的建議。
加拿大議會終于在1946年通過設計新國旗的決議。
于是,各式各樣的設計蜂擁而出,前前后后竟有一千五百多種設計圖案!結果搞得大家眼花繚亂,不知道該選擇哪一個為好。
議會十八年內做不出決定。
1964年,皮爾遜政府選出其中得票最多的圖案。
圖案為白底,中間有三片紅色的楓葉,左右各為一道藍邊,代表加拿大國徽上的箴言“從海洋到海洋”。
加拿大是一個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國家,并引以為榮。
許多大公司提起他們全國性的服務網點,也總是說COAST TO COAST。
這個方案依然通不過議會。
仍然有人嫌圖案復雜,并把這一款國旗設計方案戲稱為“皮爾遜彩旗”。
后來經過各方激烈辯論,最終確定了現在的紅白色楓葉旗。
新國旗白底,左右各有一條寬寬的紅邊,中間是一片大大的紅色楓葉。
圖案簡潔,色彩明亮,美觀大方,人見人愛。
1965年2月15日,新國旗第一次在渥太華國會山前升起,舉國歡呼。
這一天就成了加拿大的國旗日,楓葉也從此成為加拿大的國家象征。
從1946年到1965年,近二十年的民主討論,終于有了一個令人滿意的結果。
在國會山上空飄揚的加拿大國旗,每天都要換一面嶄新的旗幟。
這個事實是在1998年的一天升上去一面縫制錯誤的國旗以后,被報界披露的。
夏秋季節,國際焰火節會在一些大城市延續數月之久。
在渥太華的國會山后面,在蒙特利爾老城港口附近,每逢周末的夜晚,人們就聚集起來,欣賞某一個國家獨具風采的焰火表演。
秋天的活動主要是看紅葉和燒烤。
在首都渥太華,總督府是一個看紅葉、拍照片的好地方。
假如想看層林盡染、萬山紅遍的景象,可以從渥太華驅車北行一小時,到魁北克的GATINEAU PARK登高遠望。
燒烤和野餐依然是秋游的主要項目。
湖水漸涼,不能再去游泳和釣魚。
不過室內的游泳館健身房很多。
許多都是屬于社區服務性質,收費很低。
冬天是加拿大人驕傲的季節。
加拿大的冰球始終處于世界一流水平。
溜冰、滑雪,這里幾乎人人都會。
對于冰雪的熱愛使加拿大人將旱冰鞋自然而然地當成了一種交通工具。
春季到冬季這一段時間,穿旱冰鞋上班上學的人比比皆是,從十幾歲的孩子到人到中年的男女,滑行熟練而輕松。
加拿大的冬天是漫長的,往往從11月就開始下雪,到次年4月甚至5月才冰雪消融。
在長達半年的寒冷日子里常常是冰雪交加,一夜之間可降雪兩三英尺厚。
不過,加拿大的住房、辦公樓、汽車(包括公共汽車)、商店等公共場所都有暖氣設備,不做戶外活動,根本不需要穿很厚的衣服。
加拿大人的習慣是穿羽絨服和一條單褲。
加拿大冬天會在道路上撒鹽或砂子,再加上鏟雪車及時出動,所以落到道路上的雪基本集不起來。
但被雪車推到路邊的“雪岸”有時可達一米多高,行人就象走在戰壕里一樣。
加拿大的雪黏度很小,不容易攥成雪球,更不容易堆起雪人,小孩子們也就少了一樣樂趣。
不過,每逢大雪,公園的小山包上就擠滿了孩子,他們坐著各式各樣的雪車、雪板從山坡上一路飛滑下去。
有考究的竹板雪撬,也有大鍋蓋一樣的塑料板。
加拿大每年冬天都舉辦冬令節(WINTERLOOD),世界各地的冰雕雪雕高手將他們得意的作品匯集一堂。
加拿大的冰雕一般沒有哈爾濱的大,也沒有哈爾濱的多。
但制作十分精致,尤其是通體晶瑩剔透,讓人看了賞心悅目。
反觀國內的冰雕藝術節,由于污染嚴重,作品通常擺不了幾天就變得灰蒙蒙了。
渥太華有一條貫穿市中心的麗都運河,運河上的冰場是世界上最長的冰場。
從國會山前的藝術中心直到卡爾頓大學,全長7.8公里。
冰場每隔一公里左右就有一個溫暖的亭子,供滑冰的人更衣、換鞋、磨刀和休息。
去滑雪場可以進行越野滑雪和速降滑雪。
假如你沒有滑過雪也不要緊,越野滑雪基本上不需要學習就可以滑。
不過速降滑雪則需要教練指導。
大的滑雪場都有滑雪設備出租,自己不一定買新的。
除了冰球之外,冰壺也是一項加拿大人常玩的集體項目。
一般需要加入一個俱樂部,編入一個隊。
這項運動需要運動員不停地大聲呼喊,對中國人練口語幫助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