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5日,余秋雨在個人博客中發表日志《含淚勸告請愿災民》,“含淚勸告”災民莫要為低劣的豆腐渣建筑質量上訪,并認為,汶川地震后一些家長在子女所在學校倒塌、子女被埋喪生后要求通過訴訟來懲處相關學校領導和承包商的舉動被“**媒體”利用,家長們“一定是識大體、明大理的人”,“要做的是以主人的身份使這種動人的氣氛保持下去,避免橫生枝節”,被“對中國人歷來不懷好意的人”利用。
在文章發表之后,“含淚勸告”一時成為網絡流行語,除了“含淚勸告余秋雨”還有模仿《含淚勸告災民》的“含淚勸告裸聊官員”、“含淚勸告A股災民”,以至用百度搜索江湖戲稱“余含淚”三字,必定是對余秋雨的批判或調侃。
也有人認為,余秋雨從“黨和國家”的角度出發,具有“不可企及”的高度,令人不敢評價。
2008年9月,發生了中國奶制品污染事件后,模仿文章《含淚勸告三鹿受害者家長》在網絡上盛傳一時,拍馬文學也被戲稱為“余秋雨體”。
更有筆名蘇南坡的網友寫就古文《吊余翰林》,并附白話文解釋,取笑擬建余氏生祠一事。
中國中央電視臺第十二套節目6月22日《道德觀察》節目中,主持人批評余秋雨和王兆山“漠視生命”,“如果不分時間、地點、前提條件地勸人向善,也很難說他的目的用心是善良的”。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鳴諷刺余含淚聲稱的“一位佛學大師”的“菩薩論”與九一八事變后戴季陶發動全國和尚為死難者超度有“異曲同工之妙”。
有批評者還認為:這是余秋雨作為政府諂媚者、無骨文人的又一次表現。
2008年5月23日余秋雨在其博客中貼出了《就汶川賑災捐款答記者問》的文章,以自問自答的形式闡述“余秋雨教授,從報紙和網絡上看到,您給四川災區捐款一次就高達二十萬元”。
多家媒體廣泛報導宣傳余秋雨“汶川大地震發生后,第一時間向災區捐款20萬元,成為全國學者、作家中捐款的最高紀錄”。
然而一年之后,與余打過名譽官司的“老冤家”蕭夏林在博客發表《余秋雨20萬假捐款“真相調查”》一文,文章被國內多家網站和論壇轉載,火藥味十足地指出“汶川一周年,余秋雨這個世間最無恥的大眾文化明星文化商人汶川第一恥,又跳出來故伎重演,興風作浪,在媒體上瘋狂炒作自己了”,認為余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捐款屬“虛擬虛構捐款”。
除了捐款數,去年不少媒體所報道的余秋雨率九久讀書人在災后重建時將向災區捐數萬元、建兩所希望小學的承諾,也被蕭夏林認作是商業炒作。
“汶川地震(至今)一周年了,我們沒有看到余秋雨建設‘秋雨九久希望小學’‘99書友希望小學’的任何消息……我們必須最后確認,余秋雨的2008年汶川地震捐款(屬于)虛擬虛構捐款,(余秋雨所屬公司承諾修建的希望小學也是)虛擬虛構希望小學……”。
作家鄭淵潔曬出共38萬的捐款捐物證書和收據作為此回應。
面對質疑,余不是拿出收據、證據澄清,而是拋出“咬余專業戶”“古余肖沙”四人,稱四人一向浪費精力造謠,而有關假捐款之說也是四人所為,并暗示自己可能要對他們進行“揭露”。
對此詐捐門,網友紛紛譴責,有百度網友稱“余含淚,文不如蔡京、秦檜、郭沫若,品卻過之。
假捐門已然成為余的滑鐵盧,身敗名裂,得其所矣”,雖不一定準確,但也反映了相當部分網友的態度。
其它方面批評:其實,在金文明“咬嚼”余秋雨大量文史錯誤之前,也有不少人對余秋雨的散文方面提出過諸多批評。
天津師范大學高恒文在《突兀之語何其多》一文中指出:余秋雨喜歡在文章中使用“顯得過于突兀的警策之語”。
同濟大學朱大可《抹著文化口紅游蕩文壇》的文章指出,余秋雨的散文呈現出“輕快、輕浮、輕松和輕賤的‘四輕’面貌”,是“涂著文化口紅闖蕩世界”的人。
但是此類旁敲側擊,本身就非常“輕”的評論,顯然與金文明批余捏造事實、指責剽竊有本質的區別,而且往往無法吸引非文學、學術界人士的興趣。
對余的批評集中在:一是:他**時就是四人幫下用筆殺人的御用紅人,早有御用文人的不良行為!二是:學術水平低,常犯低級學術、文史錯誤,卻被政府鼓吹成大師(上海市教委親自為其頒發大師工作室稱號),三是:散文確實開創新氣象,即所謂的“大散文”,但是卻被媒體(多少有政府在后面)吹捧為散文大師(其實不過是通俗文學)!四是:人品太差,不管是“含淚門”還是“假捐苦旅”,或是看他那些自吹自擂的文章,離一個真正的學者的形象太遠。
余含淚的兄弟姐妹們
余字在文言中相當于“我“,余含淚則相當于”我含淚“,余含X相當于“我含X”
現將”余含X“ 的姐妹篇列舉如下
奶粉說--------余含三聚青氨。
鴨蛋說---------余含蘇丹紅。
豬肉說--------余含氺。
自來氺說--------余含菌。
豬說-----------余含豬流感。
瘦肉說---------余含瘦肉精。
水果說---------余含農藥。
大米說---------余含吊白塊。
包子說---------余含增白塊。
炒菜說---------余含泔水油
海鮮說---------余含福爾馬林
家具說---------余含甲醛
白酒說---------余含甲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