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注重對中心論點的提取,《韓非子》則追求簡約,命題時喜歡使用數字。
在行文中,二書多采用總分結構,在一個中心點下設置多個分論點,差異在于《荀子》的分論點的設置以遞進關系為主,而《韓非子》則是以并列關系為主。
此外,《荀子》和《韓非子》文中都出現一種特殊的結構形式,即通篇并列式,主要為駁論文,這種形式的文章不管是數量上還是寫作的規模上,《韓非子》都遠勝《荀子》。
論據選擇上二書皆擅長以常識入理,在取材上有著驚人的相似。
在以人情說理時,二書選取的角度不同,《荀子》選取自然之情,《韓非子》選擇人倫之情,卻殊途同歸,都旨在突出人情之惡,以論證各自的觀點。
《荀》、《韓》二書還大量引用歷史故事,《荀子》引用故事絕不程式化,靈活安排它們的位置,《韓非子》則在有些篇目中特別追求故事安排的整齊性,并且二書在對歷史故事的解讀上也不盡相同,典型人物的塑造也各具特征。
此外,二書皆以古語明理,不過選取的對象有所不同。
論證方法上主要借用邏輯學中的推理方法。
從全文的邏輯推理來看,二書皆以演繹法為主,但演繹中包含歸納法,另外《韓非子》中出現通篇使用歸納法的論說文。
在論說過程中,《荀》、《韓》皆大量使用類比論證,但《荀子》多為異類事物的類別論證,《韓非子》多為同類事物類別論證。
對比論證也是二書共同使用的論證方法,并在使用過程中各具特色。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荀子》和《韓非子》在散文寫作上各有何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