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言古詩:
詩是傳統文學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詩歌起源于《詩經》。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儒家經典“四書五經”之一。
楚辭:
楚辭是戰國時期愛國主義詩人屈原,以楚國民歌為基礎,采用楚國方言創作出了新的一種詩歌體裁。
古樂府詩:
樂府詩漢代官方設立的音樂機關,負責采集民間歌辭入樂。
魏晉時期,樂府乃由機關的名稱變為一種帶有音樂性的詩體的名稱。
五言古詩:
到漢魏時期,出現五言古詩。
它沒有一定的格律,不限長短,不講平仄,用韻也相當自由,但每句五個字的句式卻是固定不變的。
七言古詩:
七言詩是以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為主的詩歌形式。
到唐代,七言詩形式才真正繁榮起來。
律詩絕句:
律詩是中國傳統詩歌的一種體裁,屬于近體詩范疇。
律詩講究聲律、對仗,常見的類型有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
詞:
詞是傳統文學最特殊的存在形式。
詞原本是配以樂曲用來歌唱的歌辭,后漸漸與音樂分離,獨立成一種文學形式。
詞有詞牌名,詞牌名即是曲調的名字,后來成為詞體格式的名稱。
不同詞牌名代表著不同的填詞格式,包括字數、韻律、句數等。
曲:
曲是繼詩、詞而興起的一種中國文學體裁。
散文:
古代把與韻文、駢體文等相對的散體文章稱為“散文”。
賦是一種介于詩、文之間的重要文體。
注重鋪敘和形容,在語言上講究詞藻的華美。
擴展資料:
小說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真正成為文體是從魏晉南北朝開始。
魏晉時期出現志人、志怪小說,如干寶的《搜神記》、劉義慶的《世說新語》。
到唐代,出現唐傳奇,相對于志人志怪小說,篇幅變長,內容更加豐富,情節也更加曲折。
元稹的《鶯鶯傳》,李朝威的《柳毅傳》等。
小說的高峰時期是明清兩朝。
出現影響深遠的四大奇書、四大名著。
包括:《三國演義》《水滸傳》《金瓶梅》《西游記》(四大奇書),以及清朝的《紅樓夢》。
參考資料來源:鳳凰網--中國古代文學主要類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