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胡適的《我的母親》是自傳體散文。
2、賞析
《我的母親》是一篇自傳體散文,作者通過具體的事例,回憶了母親對自己的教育、關心以及與家人和睦相處的過程,展示了母親對自己的愛和母親善良、寬容、有剛氣的性格特征,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感激和懷念之情。
3、創作背景
該文寫于1930年,是作者中年時對自己人生經歷的一段回憶。
胡適的母親馮順弟是舊社會傳統的“母親形象”。
她23歲守寡,一直守了23年,受盡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之后,于46歲死去。
而最大的痛苦莫過于許多親人相繼死去。
為了她的兒子胡適,她含辛茹苦,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她忍受一切,掙扎著熬過了23年。
她寧可自己遭受困窘,也要供胡適讀書,她處處為兒子著想,是一位注重智力投資的開明母親。
1918年11月,她歷盡寡居的艱辛,離開了人世。
胡適自幼失去了父親,母親用那瘦弱的身軀撐起了整個家。
在家里,母親一人擔當起了慈母和嚴父兩個角色——既要把母愛傾注給孩子,讓他們感受家的溫馨,又要嚴格管束孩子,讓他們學會怎樣去做人。
這一切在胡適幼小的心靈中留下了最初、最深的回憶。
4、作者簡介
胡適(1891—1962),原名洪,字適之,安徽績溪人,現代著名學者、詩人、歷史家、文學家、哲學家。
因提倡文學革命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胡適的《我的母親》的體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