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不懂聆聽,因為不曾經歷。
如今喜歡聆聽,因為已經懂得——題記
喜歡在無眠的夜里,聆聽窗外的雨,思緒飄飛,借雨來填充空虛,打發寂寞,化解孤愁。
密密斜斜的雨,像纏綿的柔情,絲絲入心,綿延永恒。
滿空飄灑的有幾多愛戀幾多憂愁,滿地流淌的是幾多情懷幾多思念。
隔窗聽雨,雨聲飄落,落在屋檐,落在窗臺,落滿眼眸,落進清冷的床沿。
聲聲作伴,像女子的纖指弄琴,細細將幽怨傳送,彈到斷腸時,眉黛輕鎖,梨花帶雨。
孤寂也飄渺。
捧一手雨點,涼了掌心,濕了情懷。
初聽細雨,飄飄灑灑,像初戀般溫暖。
遙想遠古的馬蹄聲響,騎來了誰的白馬,自煙雨迷濛中,伸手牽來衣袂飄飄的女子,踏云煙,沐風雨,眉目含情,紅了容顏,亂了心思。
許下天長地久。
風含情,水也含笑。
雨漸濃時,纏纏繞繞,像熱戀中的情侶,風情萬種,激情燃燒,你儂我儂,竊竊私語,生死相依,海枯石爛。
相愛的兩個人緊緊相擁,在風雨中,在天地間,忘情的飛舞、盤旋、升騰,四目相望,秋水漣漪,濃濃的凝眸已勝千言萬語。
再聽,已然斷斷續續,像離人的眼淚。
薄霧處,一低頭的回眸,已是天涯海角、勞燕紛飛,怎不淚眼凄迷?一滴滴,一行行,一聲聲,如此凄涼瑣碎,如一顆顆散落的珍珠,落地,零亂無主,隨意散開來,滾落進紅塵,無法尋覓,無法拾撿,所以,再無法回到,從前的模樣。
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雨中,飄來斷腸人的詞闕:如果雨后仍然是雨,如果憂傷之后仍然是憂傷,請讓我從容面對這離別后的離別,微笑著繼續尋找,一個不可能再出現的你。
于是,雨水泛濫,雨中的兩個人,一個空留一點背影,最后,連背影也化成雨滴。
云煙深處兩茫茫,另一個,泣別離,望穿天涯,徒留一腔余恨。
這雨,傾刻間詭異,聽不到它真實的意圖,有一種神秘而蒙朧的錯覺,像是在哭泣,又或是,在陪一個孤獨的靈魂,傾談。
雨聲泣聲,聲聲飄墜。
像風雨中受傷的孤鳥,翅膀撲騰得驚慌,被雨淋濕了衣裳,淋濕了心房,淋濕了一個又一個原本美麗的夢想。
不知該飛向何方,連來時路也遺忘。
一場雨聲,是一場心靈的告白,也是一場生命的坦言。
這雨,有它獨有的靈魂,演繹一段又一段春花秋實;而人,有著各不盡同的心聲,訴說著一場又一場生離死別。
愛聽雨,雨中一簾幽夢,夢里夢外花兒謝了又開,鳥兒去了又來。
孤單的人影拉長,相思成疾。
一滴雨是一個故事。
多少故事,從古到今的延續,一幕一幕的畫面,自雨簾映射,或喜或悲,或歌或泣。
緣何總是見風落淚,遇雨傷懷?走過,方能了悟。
想起雨中斷橋上的油紙傘,撐開的一段纏綿悱惻的姻緣。
相遇時,細雨如柳絮飛揚起漫天情愫。
前世的恩,今生來報,不論天長地久,只求曾經擁抱。
淚雨滂沱時,已是別離時刻,明明人在眼前,可聽可語,卻伸手不能及,只能兩兩相望,兩心相許。
一座雷峰塔阻隔了兩個人,卻阻隔不了兩顆心。
雨中人癡癡等候,塔下人愁腸百轉。
一段真情一段絕唱。
若說有情,情滿滄海,若說無情,情盡云煙。
攏一手雨珠,珍藏在心間,歲月染霜,情懷不老;折一串水簾,掛在窗欞外,容顏老去,心依然。
雨是天空中飛舞的精靈,是大地上流動的血脈。
舞動的雨變成溪流,匯成江海,滋潤著干涸的大地,哺育著萬物生靈。
雨像一位飽經滄桑的詩人,在大地上精心刻寫著優美的詩行;雨像一位技藝精湛的琴師,在天地間隨意彈奏著流動的弦律。
四季夜闌倚枕聽雨,是文人墨客的雅趣。
春夜喜雨,聽雨落花蕊草尖,心里柔柔甜甜,那是不諳世事的年輕人獨特的感觸。
夏季風狂雨驟,千姿百態,夜深聽雨,心驚肉跳,似乎是粗獷的北方漢子在大地間風馳電掣。
秋夜雨打芭蕉,點點滴滴,一任到天明,那是南國女子婉約的啜泣。
冬夜聽雨,想著屋檐下綴滿著冰凌,心涼了又涼,這是年已花甲的老伯再痛苦不過的事了。
雨是一種天籟。
春雨細如絲,聽來切切磋磋,仿佛是春蠶幼蟲輕柔柔地蠶食稚嫩的桑葉,沙沙沙沙。
夏雨暴如洪,聽來啪啪啦啦,好像脫韁的萬馬在北國大地上任意馳騁,嗒嗒嗒嗒。
秋雨寒如霜,聽來淅淅瀝瀝,又似失意的女子在暗夜里凄凄悲悲的低泣。
冬雨冷如冰,聽來嗚嗚咽咽,恰如喑啞了的簫管再也吹不出流暢的音韻。
雨是穿透時空的詩行。
它落在《詩經》的音韻里,相伴采桑女挎著竹籃,沿著曲曲折折的田間小徑去村東采摘桑葉;它落在《楚辭》的凄婉中,跟隨屈原執著書卷,披發行吟于汨羅江畔;它落在《史記》的扉頁里,讀透了司馬遷剛毅的品格里悲愴的無奈;它落在《赤壁賦》的灑脫里,識盡了蘇軾豪放的性情中幽然的寂寥。
它隨了大明湖畔的李清照,任秋風恣意吹冷了心神;它跟了……
北國的雨,是哺育萬物的甘霖。
連續幾月無雨,大地似乎焦渴起來。
這時,風吹云動,那雨就飄飄灑灑地下起來,滋潤著大地,也甜透了農人的心。
云銷雨霽,天空一片清明,北國的山川便如清爽脫俗的少女,把俊美的臉龐展現在大地間。
南國的雨,潮潮潤潤,匆匆來,又匆匆去,想躲也躲不開。
一場漫無邊際的雨兒過后,水也漲了,魚兒也肥了。
生活在江南,聽風聽雨,看云看天,想萬千心事,當是北國年輕人的無限向往。
聽雨要有一種心境。
感傷時,雨便含悲;喜悅時,雨就揉情。
看天是天、聽雨是雨的日子是有的,但對于有情有意的人來說,聽雨不是雨的日子會更多。
少年聽雨,雨是情人;中年聽雨,雨是詩卷;壯年聽雨,雨是殘柳;老年聽雨,就似乎如二胡和鎖吶的聲音,悲悲咽咽的讓人心生涼意。
因此啊,雨當真承載著無窮無盡的情懷。
雨總是與魂牽夢繞的鄉愁息息相關。
無論是邊關的征夫抑或獨倚危欄的思婦,無論是思歸的江南游子還是失意遭貶的官宦,都對秋風秋雨有著刻骨銘心的感觸。
惆悵、憂傷、孤獨、寂寞,是秋雨的象征。
難怪古代的文人騷客對秋雨在文章中大事渲染,這里面往往有著深切的體悟在里面。
其實,聽雨不如在雨中行走。
春雨時,適宜走江南平平仄仄的小巷,看撐著油布傘的婉約女子裊裊婷婷地從你面前走過。
夏雨時,只適在荷葉平鋪的池塘邊,看恣意的風豪放的雨中跳躍的魚兒慌慌張張地跟你打個照面。
秋雨時,只合租一椽茅屋,走在萬千落蕊中,獨自聽雨打梧桐,將心交付于凄涼與悲傷……
雨來了,噼噼啪啪地落下來,瓦屋上,樹葉間,院落里,全是雨在跳動。
近處的柳,遠處的山,迷迷蒙蒙,雨霧模糊了雙眼,也給這大美的世界罩著了一層神韻。
穿街走巷,石板路,磚鋪路,水泥路,鄉間的小路,全是些雨輕輕爽爽的腳印。
遠古如是,唐宋如是,現在亦如是。
幼時不諳世事,每當雨來,總是端出青磁碗,放在屋檐下接雨水。
點點滴滴,絲絲縷縷,再點點滴滴。
碗滿了,倒掉,看一碗水順著院子里的積流遠逝,心里充滿了無限的喜悅。
再滿再倒,一場雨下來,總有七八碗之多。
其實,人生不也如此嗎?一天,一天,又一天,重復著千遍的日子,看著每天而來的希望,生活也就像極了擰緊的發條,一如既往地朝前奔了又奔……
雨是一首纏纏綿綿的曲,是一首欲說還休的詩。
雨是大地間的神韻,是寫不就的人生。
雨來雨往,織就著人世間所有美妙或凄婉的故事……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寫一篇題目標是《雨》的散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