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原詩】
一切都是命運
一切都是煙云
一切都是沒有結局的開始
一切都是稍縱即逝的追尋
一切歡樂都沒有微笑
一切苦難都沒有淚痕
一切語言都是重復
一切交往都是初逢
一切愛情都在心里
一切往事都在夢中
一切希望都帶著注釋
一切信仰都帶著呻吟
一切爆發都有片刻的寧靜
一切死亡都有冗長的回聲
【賞析】
北島的詩,是一組深刻的生活公式,包涵了無數的概念和交集。
公式將文字簡單化,而簡單的文字是復雜組合的基體。
《一切》這首詩,充分了展示了朦朧詩的抽象性,語言和諧、意象密集,思維調度適中。
是詩歌鑒賞中的瑰寶,詩歌中的精華。
讀這首詩,我們先要理解“一切”這個詞。
“一切”是意象的統一,自然界整體的表現。
它更充分的體現是事物的完整性和事件的過程性。
作者用虛詞和抽象事物來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從而表達思想,這種詮釋方式自然而深刻,隨意而流暢。
從詩歌的句式來看,詩歌是兩句一節。
這里詩歌的格式是相當講究的。
可以按“是”和“都”的重疊將詩歌分為兩段。
“都”字重疊的可以按“都沒有”、“都是”、“都在”、“都帶著”、“都有”來分。
我們先分析以上提出的這些詞。
“是”是判斷性動詞。
“都沒有”是全否定,但不表絕對。
“都是”是全肯定。
“都在”是位置限定、和狀態限定。
“都帶著”是附屬性。
“都有”是對象的包容性。
現在我們分析判斷對象、主對象和附屬對象。
“命運”是虛詞,而“煙云”是抽象名詞。
它們是被肯定的對象。
“一切都是命運/一切都是煙云”,這是省略句。
補充完整應該是“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一切都是過眼云煙”。
這是一種絕望的感慨,仿佛散開了生命的塵埃。
后面“一切都是沒有結局的開始/一切都是稍縱即逝的追尋”一句是余解。
沒有結局是一種勞碌無功的悲哀,開始則是完成的狀態。
既然是開始,收獲甚微。
人們還會為轉瞬逝去的追尋,這是另一份悲哀。
所以作者為此感慨。
“一切歡樂都沒有微笑/一切苦難都沒有淚痕”作者面對世俗是榮辱不驚,還是麻木不仁?沒有表情,對待人生的態度無疑是那么如雕像一般僵硬。
這些意義矛盾的詞在一起,表現了作者同生活的對立。
我們人生的哲學是,你在生活里,我在思想里。
“一切語言都是重復/一切交往都是初逢/一切愛情都在心里/一切往事都在夢中”語言都重復了,那說明我們總是叨著同一句話。
交往都是初逢,真的是初逢嗎?也許我們見過,但是不久被遺忘。
這些悖常的事情出現后,作者距現實很遠——愛情埋藏在心里,在夢中去追憶往事。
“一切希望都帶著注釋/一切信仰都帶著呻吟”作者一直被現實困擾著,他希望一切都標上注釋,得到更直接的解答,這是多么天真?他的信仰只是上帝內心無法表達人類的疾苦。
“一切爆發都有片刻的寧靜,一切死亡都有冗長的回聲”。
爆發是戰爭的開始,“片刻”照應了前面的“稍縱即逝”,失望是戰爭的產物,回聲是戰爭留在心靈中的余響。
整首詩,作者的思想一直環繞著一切物象。
由命運想到生活的苦難,想到愛情和戰爭。
這些物象總在意識中交錯著,反應心中想直解,卻混亂難解的狀態。
詩歌里到處是傷口,到處是痛苦,而這一切歸結于調動這一切的“一切”的語言。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宇軒的朦朧詩歌《你》的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