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膠片時代,留存在膠片中的都是我們最珍貴的記憶,每一張泛黃的模糊不清的影像中,都有說不盡的故事,解不完的情結,那些沾滿汗水甚至淚水的紙片總會放在我們最貼心處。
而今天,我們已經有了太多的能把過去呈現于眼前的東西,幻燈,錄相,手機瀏覽器,它真實,連貫,隨時隨地,毫不保留,當我們匆匆翻完看完,幾乎不用再多說一句,連感嘆都沒有。
科技讓一切變得太容易。
因為稀缺,彌顯珍貴。
君不見,古人才有真鄉愁。
想那游子,三年五載才回一次家,通幾次信,輾轉顛簸幾百幾千里,十天半月又遠離,怎么不見月思鄉登高懷遠?怎不每逢佳節倍思親?也因鄉愁之深切,文學史上才留下如此多的千古不朽詩篇。
因為來之不易,回味方永。
我們總是回想兒時的美食,那不過是一只山桃,一張薄餅,一桌殺豬飯,可我們總覺得再也吃不到那么好的桃,嘗不到那么脆的餅,咀嚼不到那么香的肉。
魯迅先生回憶童年時說:“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
當然了,因為那豆是在晚上和小伙伴們偷來的,而且烤著吃。
古人諄諄于“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而今天,我們因為有各種通訊工具,再也無所顧忌,以事業為借口,拋家棄子,甚至于不惜自己的健康。
直到自以為功成名就的一天,才發現“子欲養而親不在”,心有余而力不足,豈不悲哉!
科技進步了,物質富足后,不是就該大肆地搜尋野味,到世界各地去購奢侈品,做出讓老美也瞠目結舌的性開放之舉。
而是應該更加珍惜。
唯有珍惜,才覺珍貴。
其實,泛黃的照片也好,海量的數碼照片也好,都是我們某一瞬時美好的記錄,只是人是奇特的動物,我們本該好好珍惜的東西卻因為誰也說不清或不愿說清的原因,拋棄了,糟蹋了。
馬伊俐和文章,應該白頭到老的一對,或者就是該拋棄一方,也該是像王菲和李亞鵬那樣的版本,而結果說出那費人參詳的“且行且珍惜”的卻是馬伊俐,怪了,也因了這一句,我想,馬伊俐即便有千種錯,該唾罵的仍是不懂珍惜的文章。
我們不該這么容易見異思遷,珍惜眼前的一切。
時代永遠沒有錯對,我們無法選擇。
只要我們每一個人能把最美好的東西永存心底,那淡忘的,稀釋的,就讓它淡忘稀釋好了。
黑白膠片時代已經過去,數碼時代也必有一天成為歷史,無需傷心,且行且珍惜。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以《且行且珍惜》為題寫一篇關于黑白照片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