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時代的詩句
時代 艾青
我站立在低矮的屋檐下
出神地望著蠻野的山崗
和高遠空闊的天空,
很久很久心里像感受了什么奇跡,
我看見一個閃光的東西
它像太陽一樣鼓舞我的心,
在天邊帶著沉重的轟響,
帶著暴風雨似的狂嘯,
隆隆滾輾而來……
我向它神往而又歡呼! ‘
當我聽見從陰云壓著的雪山的那面
傳來了不平的道路上巨輪顛簸的軋響
像那些奔赴婚扎的新郎
——縱然我知道由它所帶給我的
并不是節日的狂歡
和什么雜耍場上的哄笑
卻是比一千個屠場更殘酷的景象,
而我卻依然奔向它
帶著一個生命所能發揮的熱情。
我不是弱者——我不會沾沾自喜,
我不是自己能安慰或欺騙自己的人
我不滿足那世界曾經給過我的
——無論是榮譽,無論是恥辱
也無論是陰沉沉的注視和黑夜似的仇恨
以及人們的目光因它而閃耀的幸福
我在你們不知道的地方感到空虛
給我生活的世界
我永遠伸張著兩臂
我要求攀登高山
我要求橫跨大海
我要迎接更高的贊揚,更大的毀謗
更不可解的怨,和更致命的打擊——
都為了我想從時間的深溝里升騰起來……
沒有了個人的痛苦會比我更甚的——
我忠實于時代,獻身于時代,而我卻沉默著
不甘心地,像一個被俘虜的囚徒
在押送到刑場之前沉默著
我沉默著,為了沒有足夠響亮的語言
像初夏的雷霆滾過陰云密布的天空
舒發我的激情于我的狂暴的呼喊
奉獻給那使我如此興奮如此驚喜的東西
我愛它勝過我曾經愛過的一切
為了它的到來,我愿意交付出我的生命
交付給它從我的內體直到我的靈魂
我在它的前面顯得如此卑檄
甚至想仰臥在地面上
讓它的腳像馬路一樣踩過我的胸膛
新時代,新變遷的詩歌
1、創新時代實際上是信息時代的天然的伴隨物。
盡管我們掌握了新的信息,但仍然有薄弱環節,它不是出現在信息的創造上,也不是出現在信息的貯存上,甚至也不在信息的獲取上,而是出現在利用新的信息去做新的事情上。——吉福德·平肖第三 2、我是一個舊時代的人,流落在這紛壇擾攘的新時代里面,雖然也出過一番力來領略新時代的思想和情趣,仍然不免抱有許多舊時代的信仰。
我堅信中國社會鬧得如此之糟,不完全是制度的問題,是大半由于人心太壞。 我堅信情感比理智重要,要洗刷人心,并非幾句道德家言所可了事,一定要從“怡情養性”做起,一定要于飽食暖衣、高官厚祿等等之外,別有較高尚、較純潔的企求。
要求人心凈化,先要求人生美化。——朱光潛 《談美》 3、硝煙飄到了遙遠的盡頭,戰場已被風沙掩埋,吶喊在空寂里沉默,古劍在殘風中腐朽,為戰斗而生的靈魂,開始為生存而戰斗。
沒有號角的年代里,生存,是唯一的長路。舊的歲月已經結束,新的時代正在開始。
每個人都必須學會在新時代生存。——夢若浮華 《秦時明月之魅舞天央》 4、每個中國人的夢,都是中國夢。
你的夢,我的夢,他的夢 。每個人的夢 都是中國夢 ,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繼續奮斗!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讓我們一起 為了夢想,出發!——《中國進入新時代》 5、唯恐懼者弱,唯奮斗者強。
面對新時代、新挑戰、新征程,我們只有不負春光,不負時代,不負初心,才能勇往直前,完成使命。——楊海濤 6、每個新時代的來臨都意味著要流無辜者的血,若干年前倒幕派的人斬們聞著江戶月夜中彌漫的血腥氣,說著“這是為了新時代必須流的血,這氣息便是新時代的風”之類的壯烈之詞可倒在血泊中的那個人卻看不到以自己的鮮血和白骨鑄就的新時代了。
——江南 《龍族》。
信息時代 如何上好古詩詞鑒賞課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古詩詞教學是難度較大的一環。
古詩詞博大精深,意蘊綿長,是中國文化的根。然而,現代人的生活中,卻缺少古詩詞的美化熏陶。
作為語文老師,有責任有義務重視古詩詞教學,并力求探索出一條有時代感的適宜學生發展的創新之路。在中學語文教材中,許多膾炙人口的古代詩歌被充實到教學中,學生誦讀、咀嚼、品鑒這些詩篇,能增添文化積淀,獲得美的享受。
但由于古詩與我們的時代相去甚遠,一些學生難以深刻理解其中精妙之處。人教版七至九年級的教材明顯加大了古詩詞的量,這有利于落實新課標的要求,有利于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
作為新時期的語文老師,面對新課程改革,在信息時代,又該怎樣教學好古詩詞呢?有鑒于此,談談作為一線語文教師的一點心得。一 ﹑古詩詞教學,教師要具備一定的古詩詞素養,同時,要善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抓住古詩詞的特點,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思想的啟迪。
魯迅先生論美學時曾說:意美以感心,音美而感耳,形美以感目。一般講,古詩詞都具有意美﹑音美﹑形美這三個特點。
古詩詞教學實際上也是一種美的教育。教學每一首古詩詞,都要讓學生得到一次藝術享受,受到一次美育的熏陶。
因此,抓住這三個特點進行古詩詞教學,是十分重要的。意美,就是意境美。
欣賞古詩,要特別注意欣賞古詩的意境。意境,是詩的核心,是詩人精神境界與藝術境界的凝聚和升華后的藝術表現,是詩人通過具體物象描寫所傳達出來的一種整體的藝術氛圍,是作者的思想感情與作品的生活圖景和諧統一的結果。
這種統一,既是情與景的融合,又是虛與實的結合。”意境就是詩(詞)人內在“情”(意)與外界的景物(境)有機結合而創造出來的鮮明生動含義深刻的生活畫面。
詩(詞)人往往依靠它蘊蓄豐富的內容,寄托強烈的感情,以啟發讀者展開聯翩的想象,去領會言外之意,并從中受到一次美育的熏陶。在教學古詩詞時,我們要引導學生通過詩詞去分析其中豐富的內容,領會詩(詞)人強烈的感情,并從中發掘出深刻的含義。
要做到這一點,再現詩詞的意境是個關鍵。音美,就是音樂美。
古詩詞和轍押韻,字數句式整齊,節奏鮮明,韻律和諧,讀起來瑯瑯上口,聽起來聲聲悅耳,產生了音樂美。因此,古詩詞教學應以朗讀為主,而且可以吟唱。
通過吟唱,通過配樂,以顯示古詩詞的音樂美,把學生引入詩詞的意境,細細玩味其中的深刻含義。這就叫“音美以感耳”。
形美,就是形象美。宋代著名文學家蘇軾在評論唐代大詩人﹑畫家王維的《藍田煙雨圖》時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詩畫相通,兩者相發,相得益彰。因為詩情與畫意是融為一體。
如杜甫膾炙人口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林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這首古詩,不僅對仗工整,顯示了形式美;而且色彩艷麗,顯示了形象美。若運用多媒體技術,就會為我們展示了這樣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畫面:黃鸝在翠柳上歌唱,白鷺在青天中翱翔,遠處有皚皚的雪山,近處停泊著東吳的船只。
一幅幅令人神往的畫面,寫得有動有靜,有聲有色。“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我們在欣賞詩歌時,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先找出那些寄寓著作者情思的意象,然后通過形象再造,體味意境。
如欣賞杜甫的《春望》,若運用多媒體技術將詩中出現的一組組意象,一幅幅畫面,用直觀的形式表現出來,幫助學生想象再造,學生借助畫面,可以感受“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形美。國都淪喪,到處是衰敗的景象,然而山河依舊;春天降臨到故都長安,而眼前卻雜草叢生,慘不忍睹。
在詩與畫的交融中,有利于學生進入作者所創設的藝術境界中。我們在教學古詩詞的時候,必須引導學生在理解詩詞的同時,通過形象思維,把詩詞變成一幅幅風景畫或生活畫,從中得到藝術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
這就叫做“形美以感目”二﹑古詩詞教學,教師應順應新形勢,轉變觀念,結合現代信息技術,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課程標準》要求我們,古詩詞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學生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
古詩詞往往具有深邃的意境,蘊含豐富的情感。在提倡新課改新理念的今天,教師一定要轉變教學觀念,為學生創設一種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
教師的教學方式要有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長知識,提高能力,陶冶情操。古詩詞教學是一個含英咀嚼的過程。
作為初中的語文老師,應在情感體驗和創新上下功夫,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在朗讀﹑編輯﹑音樂﹑舞蹈﹑繪畫等方面的特長,并為他們提供一個施展才華的平臺。 1、激趣——讓學生愛詩。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古詩產生濃厚而持久的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喜愛古詩,賞詩的欲望才能被激發出來。因此,教學中首先可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培養學生鑒賞古詩的興趣,讓他們學得輕松愉快,沉浸在美妙的情境之中。
依據學生思維敏捷、興趣廣泛、好勝心強的特點,開展課前“名家詩句接力”、“詩詞名句搶答”等競賽;依據詩畫交融的特點,利用電腦讓學生“據詩繪畫”、“據畫。
請翻譯下面句子知識經濟的到來和信息時代的發展大大地促進了全球經
促進全球經濟一體化 > foster integration with the global economy 信息業推進全球經濟發展。
> The information industry helps boost the global economy。 石油價格的下降將促進我們的經濟的發展。
> The fall in the oil price will help our economic development on。 政府的首要任務是抓經濟的發展。
>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been the top priority of the government。 經濟的發達與教育的發展密切相關。
> Economic progress is closely bound up with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我必須努力工作跟上我們時代的發展。
> I have to work hard to stay abreast of the development of our times。 許多人通過讀報來了解并跟上時代的發展。
> Many people get abreast of what is gong on by reading newspapers。 內地城鎮經濟的發展不如沿海城市的速度快。
> The economy of inland towns develops less quickly than coastal cities。 知識經濟 > knowledge economy , knowledge-base economy 抵抗全球經濟衰退 > to combat the global economic slump 。
請寫有關"信息時代"的一小段話
人類為方便的傳遞信息,不斷的經歷了數千年,發展了數千年。從烽火臺、驛站、到飛鴿傳書,從騾馬、汽車、輪船、到飛機傳遞,從電報、電話、手機、到今天網絡免費可視即時通訊。這一切似乎來得太快,就在互聯網鋪天蓋地的信息轟炸讓網民無所適從的時候,在google、yahoo等搜索引擎工具上,只需要你輸入幾個你感興趣的關鍵詞,即刻就可以方便的找到所需要的關鍵信息,如同一個無比巨大的知識庫,專門為你量身定做。
技術在不停的高速發展,如果你停步片刻,轉眼就會被拋在身后。互聯網給我們提供了一種全新互動和共享的學習方式。從科技、健康、娛樂、資訊,從新聞,天下大事到深入探究一個事件的真相,任何人只要簡單的學會了電腦操作,都能透過網絡尋找到適合他的東西。每天,數以千萬計的新網頁都會在世界每個角落里產生,人們利用互聯網的便捷從事著更重要的工作,從網絡的虛擬社會誕生到真實世界的延續,這個世界的精彩讓人民透過互聯網這窗口看得更多。
唯美遠古時代的詩詞
1、《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納蘭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愿!
2、《離思五首》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取次花叢懶回頭,半緣修道半緣君。
3、《錦瑟》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 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 當時已惘然。
信息時代一詞屬于什么
人們常用最具代表性的生產工具來代表一個歷史時期,如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蒸汽時代。用這種思維模式來觀照20世紀, 在近100年里,人類從電氣時代走向了信息時代。當進入20世紀50年代末,計算機的出現和逐步普及,把信息對整個社會的影響逐步提高到一種絕對重要的地位.信息量,信息傳播的速度,信息處理的速度以及應用信息的程度等都以幾何級數的方式在增長.人類進入了信息時代. 現代的社會什么都離不開信息、信息的廣泛運用給現在的生活增添了許多的樂趣、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許多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