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于桂圓的詩詞有哪些
有關于桂圓的詩詞:
1. 十里一置飛塵灰,五里一堠兵火催。
顛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龍眼來。
--宋代:蘇軾《荔枝嘆》
2. 江路木犀天。梨棗吹風樹樹懸。只道荔枝無驛使,依然。贏得驪珠萬顆傳。
香露滴芳鮮。并蒂連枝照綺筵。驚走梧桐雙睡鵲,腰底黃金作彈圓。
--宋代:韓元吉《南鄉子(龍眼未聞有詩詞者,戲為賦之)》
3. 越女收龍眼,蠻兒拾象牙。長安千萬里,走馬送誰家。
--唐代:殷堯藩《偶題》
4. 百越風煙接巨鰲,還鄉心壯不知勞。雷霆入地建溪險,
星斗逼人梨嶺高。卻擁木綿吟麗句,便攀龍眼醉香醪。
名場聲利喧喧在,莫向林泉改鬢毛。
--唐代:章碣《送謝進士還閩》
5. 絕品輕紅掃地無,紛紛萬木以龍呼,實如益智本非藥, 味比荔枝真是奴。
--南宋,泉州郡守王十朋
6. 龍眼樹似荔支,而葉微小, 皮黃褐色。荔支才過,龍眼即熟,故南人曰為荔支奴。泉州府諸縣皆有,郡中(今鯉城區、豐澤區)尤盛。
--明·黃仲昭《八閩通志》
7. 園有荔枝,龍眼之利,焙而干之行天下。
--明·泉州人何喬遠《閩書》
桂圓:又稱龍眼,是一種水果。與荔枝相近。
讀音:【guì yuán】
果實成熟的詩句有那些
1. 遙看漢水鴨頭綠,恰似葡萄初酦醅。——唐代:李白《襄陽歌》
譯文:遙看漢水像鴨頭的顏色一樣綠,好像是剛剛釀好還未曾濾過的綠葡萄酒。
2.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宋代:蘇軾《惠州一絕 / 食荔枝》
譯文:如果每天吃三百顆荔枝,我愿意永遠都做嶺南的人。
3. 顛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龍眼來。——宋代:蘇軾《荔枝嘆》
譯文:路旁坑谷中摔死的人交雜重疊,百姓都知道,這是荔枝龍眼經過。
4.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唐代:杜牧《過華清宮絕句三首》
譯文:一騎馳來煙塵滾滾妃子歡心一笑,無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鮮果來。
5. 錦江近西煙水綠,新雨山頭荔枝熟。——唐代:張籍《成都曲》
譯文:錦江西面煙波浩瀚水碧綠,雨后山坡上荔枝已經成熟。
6. 兩岸荔枝紅,萬家煙雨中。——宋代:李師中《菩薩蠻·子規啼破城樓月》
譯文:江水清澈,兩岸的荔枝,嬌紅欲滴;蒙蒙的細雨,籠罩萬家。
7. 細雨茸茸濕楝花,南風樹樹熟枇杷。——明代:楊基《天平山中》
譯文:細雨蒙蒙打濕了楝花,在南風的吹拂下,每棵枇杷樹的果實都慢慢變熟了。
8. 東園載酒西園醉,摘盡枇杷一樹金。——宋代:戴復古《初夏游張園》
譯文:在這宜人的天氣里,邀約一些朋友,載酒宴游了東園又游西園。風景如畫,心情格外舒暢,盡情豪飲,有人已經醉醺醺了。園子里的枇杷果實累累,像金子一樣垂掛在樹上,正好都摘下來供酒后品嘗。
9. 萬里橋邊女校書,枇杷花里閉門居。——唐代:王建《寄蜀中薛濤校書》
譯文:在萬里橋畔住著一位很有才華的歌妓,枇杷花環繞著她的住宅,在那枇杷花叢中,她閉門深居。
10. 幾共查梨到雪霜,一經題品便生光,木奴何處避雌黃。——宋代:蘇軾《浣溪沙·幾共查梨到雪霜》
譯文:橘樹何時與山楂、山梨一起長到雪霜來時?一旦經過品評之后,便增添光彩。橘子能在什么地方避開人們的議論?
有關于桂圓的詩詞有哪些
有關于桂圓的詩詞: 十里一置飛塵灰,五里一堠兵火催。
顛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龍眼來。 --宋代:蘇軾《荔枝嘆》江路木犀天。
梨棗吹風樹樹懸。只道荔枝無驛使,依然。
贏得驪珠萬顆傳。 香露滴芳鮮。
并蒂連枝照綺筵。驚走梧桐雙睡鵲,腰底黃金作彈圓。
--宋代:韓元吉《南鄉子(龍眼未聞有詩詞者,戲為賦之)》越女收龍眼,蠻兒拾象牙。長安千萬里,走馬送誰家。
--唐代:殷堯藩《偶題》百越風煙接巨鰲,還鄉心壯不知勞。雷霆入地建溪險, 星斗逼人梨嶺高。
卻擁木綿吟麗句,便攀龍眼醉香醪。 名場聲利喧喧在,莫向林泉改鬢毛。
--唐代:章碣《送謝進士還閩》絕品輕紅掃地無,紛紛萬木以龍呼,實如益智本非藥, 味比荔枝真是奴。 --南宋,泉州郡守王十朋龍眼樹似荔支,而葉微小, 皮黃褐色。
荔支才過,龍眼即熟,故南人曰為荔支奴。泉州府諸縣皆有,郡中(今鯉城區、豐澤區)尤盛。
--明·黃仲昭《八閩通志》園有荔枝,龍眼之利,焙而干之行天下。 --明·泉州人何喬遠《閩書》桂圓:又稱龍眼,是一種水果。
與荔枝相近。 讀音:【guì yuán】。
描寫龍眼的句子有哪些
1、我的家鄉——南安就是“龍眼之鄉”。我的家鄉漫山遍野都是龍眼,郁郁蔥蔥的,像一片綠色的海洋,龍眼樹的外表并沒有什么驚人之處,但是它的果質好,甜味十足。我很早就嘗到了這種甜而不膩、糯而爽口的特色了。
2、“圓若驪珠,赤若金丸,肉似玻璃,核如黑漆。補精益髓,蠲渴膚肌,美顏色,潤肌膚,各種功效,不可枚舉。”這是明代學者宋玨對龍眼的描寫,可謂傳神。
3、秋天,一串串龍眼掛滿了樹枝,壓彎了枝條,沉旬旬的。龍眼的名字又叫桂圓,它的形狀非常圓,和楊梅一樣大小,像一個個小球。
4、細瞧,龍眼總是緊密地挨著。它們那么平凡、純樸而又飽含熱情。它們的外皮土一般黃。像家鄉人土黃的臉,像庭院里栽種的土豆的液汁,像媽媽精心烹蒸的糯米,像沙田柚散著馨香的厚衣……
5、龍眼不但味道可口,而且還是送禮的佳品,如果把龍眼曬干了,就成了桂圓肉,可以益脾養心,是上好的滋補品。此外,龍眼還可以制成桂圓罐頭,遠銷海內外。
6、輕輕剝開龍眼黃色的外衣,一層薄如輕紗的膜緊緊地包裹著水靈靈、圓滾滾的身子。輕輕地將這輕紗揭開,露出瑩白如冰雪透、明如凝脂的瓤肉。輕輕地、輕輕地咬上一口,瓤肉厚而嫩脆,味道甘甜而清香,真是“香露滴芳鮮”啊!而核則是圓溜溜的,表面光滑,呈紅黑色。于是龍眼就有了“核烏肉白味甘甜”的美稱!
7、龍眼營養豐富,是珍貴的滋養強化劑。果實除鮮食外,還可制成罐頭、酒、膏、醬等,亦可加工成桂園干肉等。此外龍眼的葉、花、根、核均可入藥。龍眼樹木質堅硬,紋理細致優美,是制作高級家具的原料,又可以雕刻成各種精巧工藝品。龍眼花是一種重要的蜜源植物,龍眼蜜是蜂蜜中的上等蜜。
8、我的家鄉漫山遍野都是龍眼,郁郁蔥蔥的,像一片綠色的海洋,龍眼樹的外表并沒有什么驚人之處,但是它的果質好,甜味十足。我很早就嘗到了這種甜而不膩、糯而爽口的特色了。
9、春去夏來,轉眼間,果實已掛滿枝頭了,把樹枝都壓彎了腰。細看龍眼,只見它是圓圓的,細的只有黃豆那么大,大則有拇指那么大了。龍眼在不同的階段是有不同的味道的:熟透的龍眼甜津津的,沒有熟透的則有一種苦澀的感覺。只要你輕輕地剝開龍眼的皮,你就可以聞到龍眼那獨特的芳香了。在晶瑩圓潤的果肉里嵌著棕黑色的核。
10、龍眼為中國南方水果,多產于兩廣地區。與荔枝、香蕉、菠蘿同為華南四大珍果。其樹高一二丈,葉長而略小,開白花,成實于初秋。其實累累而墜,外形圓滾,如彈丸卻略小于荔枝,皮青褐色。去皮則剔透晶瑩偏漿白,隱約可見肉里紅黑色果核,極似眼珠,故以“龍眼”名之。
11、龍眼圓圓的,和楊梅一樣大校等龍眼漸漸長熟后,就可以摘一顆放進嘴里吃,舌尖觸到那甜甜的果肉,使人感到光滑而且清甜。
12、沒有成熟的龍眼是青綠的,而且味道很澀。隨后變成淡黃色。你輕輕的咬開它,就可以看見那新鮮透白的果肉,果肉中間包含著一個黝黑的核。咬一口嘴唇上舌頭上同時布滿了透白的汁水。
13、熟透了的龍眼甜津津的,龍眼還是強身健體,滋補養顏,叫人越吃越愛吃。我去年吃了很多從家鄉帶回來的龍眼,我以前不吃龍眼的,沒想到龍眼有這么多好處,現在才感覺到好吃極了。
14、李時珍說:“食品以荔枝為貴,而資益則龍眼為良。”王士雄則譽龍眼為“果中神品”。而我認為龍眼是我家鄉最有營養、最有特色的產品。描寫龍眼的句子。
15、龍眼的外皮是黃褐色的,果肉是白色的,你輕輕咬開它的果肉,汁水從果肉里擁出來,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愛吃,是著名的嶺南佳果之一。
我要很多關于龍眼外貌描寫的句子
春去夏來,轉眼間,果實已掛滿枝頭了,把樹枝都壓彎了腰。細看龍眼,只見它是圓圓的,細的只有黃豆那么大,大則有拇指那么大了。龍眼在不同的階段是有不同的味道的:熟透的龍眼甜津津的,沒有熟透的則有一種苦澀的感覺。只要你輕輕地剝開龍眼的皮,你就可以聞到龍眼那獨特的芳香了。在晶瑩圓潤的果肉里嵌著棕黑色的核。
龍眼不但味道可口,而且還是送禮的佳品,如果把龍眼曬干了,就成了桂圓肉,可以益脾養心,是上好的滋補品。此外,龍眼還可以制成桂圓罐頭,遠銷海內外。
詠桂的詩句有哪些
攤破浣溪沙·揉破黃金萬點輕 李清照 揉破黃金萬點輕,剪成碧玉葉層層。
風度精神如彥輔,大鮮明。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結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夢,卻無情。 攤破浣溪沙·病起蕭蕭兩鬢華 李清照 病起蕭蕭兩鬢華,臥看殘月上窗紗。
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整天向人多醞藉,木樨花。
鷓鴣天·昏暗輕黃體性柔 李清照 昏暗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1流。 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9月105,夜月細看,桂枝北茂南缺,未經古 宋 楊萬里 桂樹冰輪兩不齊,桂圓不似月圓時。
吳剛玉斧何曾巧,斫盡南枝放北枝。 誠齋步月2首 宋 楊萬里 桂樹何曾不長枝,月輪卻有不圓時。
若教桂樹只管長,拶拆月輪誰補伊。 別萱桂 唐 白居易 使君竟不住,萱桂徒栽種。
桂有留人名,萱無忘憂用。 不如江畔月,步步來相送。
桂 宋 周文璞 偶向花邊立,懸知病已瘳。 小山今夜月,團樹滿庭秋。
清露沾叢底,斜河在上頭。 須臾香更好,還與碧云浮。
桂 宋 戴復古 金谷園林知幾家,競栽桃李作春華。 無人得似天工巧,明月中間種桂花。
叢桂 宋 曾幾 行攀叢桂枝,坐息叢桂影。 王孫胡不歸,歲晏雪霜冷。
桂花 宋 姜夔 空山尋桂樹,折香思故人。 故人隔秋水,1望1回顰。
南山北山路,載花如行云。 闌干望雙槳,農枝儲待君。
西泠蔭歌舞,夜夜明月嗔。 棄捐頳玉佩,香盡作秋塵。
楚調秋更苦,寂寥無復聞。 來吟綠業下,涼風吹練裾。
詠桂 唐 李白 眾人種桃李,皆在金張門。攀折爭捷徑,及此春風暄。
1朝天霜下,光榮難久存。安知南山桂,綠葉垂芳根。
清陰亦可信,何惜樹君園。 劉禹錫的“莫羨3春桃與李,桂花成實向秋榮”。
蘇軾的“江云漠漠桂花濕,梅雨翛翛荔子然”。還有李清照的《鷓鴣天·桂花》:“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1流。”
清人張云敖的絕句《品桂》:“西湖8月足清游,何處香通鼻觀幽?滿覺隴旁金粟遍,天風吹墮萬山秋。”頌桂的詩句雖多,但是觸景傷懷的也很多,如唐代王建《105夜望月》:“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