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有“兒童”的詩句有哪些
1. 《小兒垂釣》【唐】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2. 《宿新市徐公店》【宋】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3. 《清平樂·村居》【宋】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4. 《村居》【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5. 《牧童》【宋】黃庭堅
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隴聞。
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孩提: 2~3歲的兒童。指代幼兒時期。
垂髫(tiao):三四歲至七歲(女)、八歲(男)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頂自然下垂的短發)。
總角:八歲(女)、九歲(男)至十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發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扎成一 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總丱’)。
豆蔻: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
束發:男子十五歲。(到了十五歲,男子要把原先的兩個 總角解散,扎成一束髻)
描寫兒童的詩句有哪些
1、《宿新市徐公店》【宋】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2、《清平樂·村居》【宋】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3、《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4、《村居》【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5、《所見》【清】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6、《小兒垂釣》【唐】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7、《牧童》【宋】黃庭堅 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隴聞。 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8、《觀游魚》【唐】白居易 繞池閑步看魚游,正值兒童弄釣舟。 一種愛魚心各異,我來施食爾垂鉤。
9、《田家》【宋】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織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10、《花影》【宋】蘇軾 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歸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
【描寫兒童的詩句有哪些
唐代詩人賀知章在《回鄉偶書》中這樣寫道:“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全詩僅二十八個字,卻給我們繪出了一幅美麗的畫卷.作者久居客地,重返家園,故鄉的兒童們卻不認識他,就笑著問他是哪里來的客人.這些兒童稚氣活潑,彬彬有禮,十分可愛. 同樣是唐代的崔道融這么寫:“籬外誰家不系船,春風吹入釣魚灣.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門去卻關.”《溪居即事》這首小詩描繪了春日漁村溪邊的趣事.籬外不知誰家的小船,忘了系纜繩,被悠悠的春風吹進了釣魚灣.正在水邊垂釣的小童,不知實情,誤以為有客相訪,便急忙放下手中魚竿,慌忙跑向家門報信,想打開柴門相迎,忙亂中卻把門關上了.詩人把小童的一系列動作寫入詩中,顯得平易自然,卻又栩栩如生,形象地描繪出了鄉村兒童好客的天性. 鄉村兒童不僅好客,還很勤勞.宋代詩人范成大在田園組詩《四時田園雜興》中有一首這么寫道:“晝出耕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這里描寫的是夏天農村緊張勞動時的情景.“村莊兒女”是指成年農民,“童孫”是兒童.農村的兒童雖還不會耕田織布,但看到大人除草搓麻線,便也在桑枝底下學著大人的樣子種起瓜來. 兒童們不僅學種瓜,他們還學垂釣.唐代詩人胡令能在《小兒垂釣》中這樣寫道:“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你看,這個“蓬頭”“側坐”的小家伙是多么頑皮可愛,怕魚驚不咬鉤,就連路人借問道路都不給回答,雖是“學垂綸”,可卻滿認真的!詩人信手寫來,好似不費絲毫力氣,其實功夫很深,詩味也很濃. 宋代詩人楊萬里也是寫兒童天真可愛的高手,他的《宿新市徐公店》里有這樣的描繪:“籬落疏疏一徑深,枝頭花落末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詩人先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春末夏初的畫面.接著從畫面里躍出一個“急走追黃蝶”的兒童.那黃蝶被追急了,一下子隱沒在菜花里.詩到這里就完了,但我們可以想見,那飛奔的兒童怎樣一下子站住,又在菜花地里東張西望的神態. 由此可見,古代詩人不僅善于觀察,還善于用筆,把一個平淡的場景記錄下來,就賦予了神奇的力量.不僅寫得新奇,還塑造了種種可愛的兒童形象.。
描寫兒童的有關詩句有哪些
暮秋獨游曲江李商隱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 白發未除豪氣在,醉吹橫笛坐榕明. 天荒地變吾仍在,花冷山深奈吾何. 洗竹放教風自在,隔溪看得月分明. 兒童不解春何在,只向游人多處行. 開簾一寄平生快,萬頃空江著月明. 【以下與一樓一樣】所見袁枚牧童騎黃牛, 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 忽然閉口立. 村居辛棄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 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 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 溪頭臥剝蓮蓬. 村居 高鼎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描寫“兒童快樂”的詩句有哪些
1. 《清平樂·村居》
宋代: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2. 《宿新市徐公店》
宋代: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3. 《小兒垂釣》
唐代: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4. 《村居》
清代: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5. 《夜書所見》
宋代: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6. 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
宋代:辛棄疾
連云松竹,萬事從今足。拄杖東家分社肉,白酒床頭初熟。
西風梨棗山園,兒童偷把長竿。莫遣旁人驚去,老夫靜處閑看。
7. 望江南·江上雪
宋代:李綱
江上雪,獨立釣漁翁。箬笠但聞冰散響,蓑衣時振玉花空。圖畫若為工。
云水暮,歸去遠煙中。茅舍竹籬依小嶼,縮鳊圓鯽入輕籠。歡笑有兒童。
有哪些描寫兒童的詩句
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 辛棄疾《清平樂?村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 葉紹翁《夜書所見》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 胡令能《小兒垂釣》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 胡令能《小兒垂釣》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 楊萬里《舟過安仁》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 —— 呂巖《牧童 》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 王維《田園樂七首?其六》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 楊萬里《閑居初夏午睡起》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 雷震《村晚》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 杜甫《月夜》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 杜甫《贈衛八處士》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掃不開。 —— 蘇軾《花影》喇叭,嗩吶,曲兒小腔兒大。
—— 王磐《朝天子?詠喇叭》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 李忱《吊白居易》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 杜牧《清明》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 賀知章《回鄉偶書二首?其一》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 辛棄疾《清平樂?村居》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 楊萬里《宿新市徐公店》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 范成大《夏日田園雜興?其七》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 賈島《尋隱者不遇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 范成大《夏日田園雜興?其七》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 —— 呂巖《牧童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 袁枚《所見》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 高鼎《村居》。
所有寫小孩的古詩 百度知道
所見 (清)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宿新市徐公店 【宋】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 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 村居 【清】 高 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小兒垂釣 【唐】 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 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的魚驚不應人。 回鄉偶書 唐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唐)駱賓王 鵝、鵝、鵝, 曲 項 向 天 歌。
白 毛 浮 綠 水, 紅 掌 撥 清 波。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籬外誰家不系船, 春風吹入釣魚灣。
小童疑是有村客, 急向柴門去卻關 我國古代有很多描寫兒童的詩,它們語言精煉,形象生動,塑造了兒童的種種神態。筆者從常見的《唐詩三百首》、《全唐詩》、《子家詩》等書中選得幾首,以饗讀者。
唐代詩人賀知章在《回鄉偶書》中這樣寫道:“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全詩僅二十八個字,卻給我們繪出了一幅美麗的畫卷。
作者久居客地,重返家園,故鄉的兒童們卻不認識他,就笑著問他是哪里來的客人。這些兒童稚氣活潑,彬彬有禮,十分可愛。
同樣是唐代的崔道融這么寫:“籬外誰家不系船,春風吹入釣魚灣。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門去卻關。”
《溪居即事》這首小詩描繪了春日漁村溪邊的趣事。籬外不知誰家的小船,忘了系纜繩,被悠悠的春風吹進了釣魚灣。
正在水邊垂釣的小童,不知實情,誤以為有客相訪,便急忙放下手中魚竿,慌忙跑向家門報信,想打開柴門相迎,忙亂中卻把門關上了。詩人把小童的一系列動作寫入詩中,顯得平易自然,卻又栩栩如生,形象地描繪出了鄉村兒童好客的天性。
鄉村兒童不僅好客,還很勤勞。宋代詩人范成大在田園組詩《四時田園雜興》中有一首這么寫道:“晝出耕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這里描寫的是夏天農村緊張勞動時的情景。
“村莊兒女”是指成年農民,“童孫”是兒童。農村的兒童雖還不會耕田織布,但看到大人除草搓麻線,便也在桑枝底下學著大人的樣子種起瓜來。
兒童們不僅學種瓜,他們還學垂釣。唐代詩人胡令能在《小兒垂釣》中這樣寫道:“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你看,這個“蓬頭”“側坐”的小家伙是多么頑皮可愛,怕魚驚不咬鉤,就連路人借問道路都不給回答,雖是“學垂綸”,可卻滿認真的!詩人信手寫來,好似不費絲毫力氣,其實功夫很深,詩味也很濃。
宋代詩人楊萬里也是寫兒童天真可愛的高手,他的《宿新市徐公店》里有這樣的描繪:“籬落疏疏一徑深,枝頭花落末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詩人先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春末夏初的畫面。接著從畫面里躍出一個“急走追黃蝶”的兒童。
那黃蝶被追急了,一下子隱沒在菜花里。詩到這里就完了,但我們可以想見,那飛奔的兒童怎樣一下子站住,又在菜花地里東張西望的神態。
由此可見,古代詩人不僅善于觀察,還善于用筆,把一個平淡的場景記錄下來,就賦予了神奇的力量。不僅寫得新奇,還塑造了種種可愛的兒童形象。
《古朗月行(節選)》 作者:唐 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 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回鄉偶書》 作者:唐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尋隱者不遇》 作者:唐 賈島 松下問童子 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處 《**詞》 作者:唐 施肩吾 **才六歲, 未知巧與拙。 向夜在堂前, 學人拜新月。
《觀游魚》 作者:【唐】白居易 繞池閑步看魚游, 正值兒童弄釣舟。 一種愛魚心各異, 我來施食爾垂鉤。
《池上》 作者:【唐】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 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 浮萍一道開。
《清明》 作者:唐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小兒垂釣》 作者:【唐】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 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
《溪居即事》 作者:唐 崔道融 籬外誰家不系船, 春風吹入釣魚灣。 小童疑是有村客, 急向柴門去卻關。
《牧童》 作者:唐 呂巖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
《花影》 作者:【宋】蘇軾 重重疊疊上瑤臺, 幾度呼童歸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 卻教明月送將來。
《牧童》 作者:【宋】黃庭堅 騎牛遠遠過前村, 吹笛風斜隔隴聞。 多少長安名利客, 機關用盡不如君。
《點絳唇》 作者:宋 李清照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有人來,襪鏟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這個稍大點,是少女了) 《宿新市徐公店》 作者:【宋】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 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
《稚子弄冰》 作者:宋 楊萬里 稚子金盆脫曉冰, 彩絲穿取當銀錚。 敲成玉磬穿林響, 忽作玻瓈碎地聲 《安樂坊牧童》 作者:宋 楊萬里 晴明風日雨干時, 草滿花堤水滿。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寫有兒童的詩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