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長江的古詩句(有名)
1、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王維《漢江臨眺》)
2、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赤壁懷古》)
3、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4、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到此回。(李白《望天門山》)
5、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6、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時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北宋-李之儀)
7、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
8、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懷》)
9、山隨平野盡,江入大江流(李白《渡荊門送別》)
長江的詩詞佳句
君在長江頭,我在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詩中江 1.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夏日絕句》) 2.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杜甫:《春夜喜雨》) 4.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白居易:《憶江南)) 5.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題惠崇>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惟見長江天際流。 《登高〉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等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蘇東坡的“浪淘沙”:大江東去,浪淘盡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
描寫 長江三峽著名詩句
有關三峽的詩句
1.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2.十二巫山見九峰,船頭彩翠滿秋空
朝云暮雨渾虛語,一夜猿啼月明中
3.扁舟轉山曲,未至已先驚
白浪橫江起,槎牙似雪城
4.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5.巴東三峽巫峽長,猿啼三聲淚沾裳
6.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7.峽盡天開朝日出,山平水闊大城浮
8.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描寫長江的詩句
1、《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明代: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譯文】滾滾長江向東流,多少英雄像翻飛的浪花般消逝。不管是與非,還是成與敗(古今英雄的功成名就),到現在都是一場空,都已經隨著歲月的流逝消逝了。當年的青山(江山)依然存在,太陽依然日升日落。
在江邊的白發隱士,早已看慣了歲月的變化。和老友難得見了面,痛快地暢飲一杯酒。古往今來的多少事,都付諸于(人們的)談笑之中。
2、《卜算子·我住長江頭》——宋代:李之儀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譯文】我住在長江源頭,君住在長江之尾。天天想念你總是見不到你,卻共同飲著長江之水。悠悠不盡的江水什么時候枯竭,別離的苦恨,什么時候消止。只愿你的心,如我的心相守不移,就不會辜負了我一番癡戀情意。
3、《登高》——唐代: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譯文】風急天高猿猴啼叫顯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鳥兒在盤旋。無邊無際的樹木蕭蕭地飄下落葉,望不到頭的長江水滾滾奔騰而來。悲對秋景感慨萬里漂泊常年為客,一生當中疾病纏身今日獨上高臺。歷盡了艱難苦恨白發長滿了雙鬢,衰頹滿心偏又暫停了澆愁的酒杯。
4、《旅夜書懷》——唐代: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譯文】微風吹拂著江岸的細草,那立著高高桅桿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著。星星垂在天邊,平野顯得寬闊;月光隨波涌動,大江滾滾東流。我難道是因為文章而著名嗎?年老病多也應該休官了。自己到處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間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鷗。
5、《渡荊門送別》——唐代: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譯文】我乘舟渡江來到遙遠的荊門外,來到戰國時期楚國的境內游覽。山隨著低平的原野地出現逐漸消失,江水在一望無際的原野中奔流。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飛來的明鏡,云層締構城外幻出海市蜃樓。我依然憐愛這來自故鄉之水,不遠萬里來送我東行的小舟。
有關長江的詩句
萬里長江,流經千古,它不僅是中國歷史變遷的見證,它還創造了雄偉壯麗的三峽風光,溝通了從中國西部至東部沿海的文化和交通。
正因為長江的宏偉和悠久,它成為文學家不朽的題材。凡是到過長江的古代詩人,無不用自己的筆描寫和謳歌這條亙古不息的大江,為我國的文學寶庫添上了一顆又一顆璀璨的明珠。
其中以唐宋的詩詞最為豐富多采,僅李白的詩中,寫長江的就有十多首。在這些描寫長江的詩詞,不乏文情俱佳的上乘之作,表現出了許多詩人的才華和無限的創造力。
如"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天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后兩句寫長江,視角遼遠,勾出一幅充滿深情的動態畫面,極有神韻。 "枕中云氣千峰近,床底松聲萬壑哀。
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宋·曾公亮《宿甘露僧舍》)后兩句想象新奇,把大江的氣勢,詩人的喜悅,所處的環境融匯成為一體,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蓼岸風多橘柚香。江邊一望楚天長。
片帆煙際閃孤光。 目送征鴻飛杳杳,思隨流水去茫茫。
蘭紅波碧憶瀟湘。"(唐五代·孫光憲《浣溪沙》) "望""天長""片帆""孤光"展現了天長水遠的長江全景,煉字極精。
…… 細讀玩味唐宋詩人筆下的大江,感到這些歌大江的詩詞,無不透出詩人的個性特征和創作傾向。 以唐詩為例,杜甫的名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登高》)在宏偉的氣勢中,透出了遼遠悲涼、充分表現出杜甫現實主義沉郁頓挫的風格;而在李白的筆下,"早發百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早發白帝城》)用活潑的語言,夸張的描寫,表現長江的一瀉千里,迅疾奔流,字里行間,散發出浪漫主義的風格。
同是一江水,在李杜的詩中,創造出完全不同的意境,體現了他們各自的創作特點和藝術風格。 再看宋詞,柳永的慢詞"……是處紅衰翠減,茵茵物華休。
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
……" (《八聲甘州》)也是寫登高,卻無絲毫遠望所見,只有眼前江邊的的衰草殘花和似淚水般的江流,凄凄哀哀,表現出的完全是委婉派的柔靡和蘊藉;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虞美人》)將大江的滾滾長流變成了無窮無盡的愁思和傷感; 而辛棄疾的"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南鄉子》)一反柳李等人的婉約風格,借用杜甫的名句懷古,沉郁蒼涼,體現了一個愛國主義詩人的個性特點;至于蘇軾的《念奴嬌·大江東去》"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更是豪放派膾炙人口的經典代表,在對英雄的傾慕、贊頌中表現了詩人積極豪邁的人生追求。
在俞文豹的《吹劍錄》中記載了這樣一個小故事: "東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謳。因問:'我詞比柳詞何如?'對曰:'柳郎中詞,只好十七八女孩兒,執紅牙拍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鐵板,唱"大江東去"。
'公為之絕倒?"這個小故事很形象地說明了同是江,在不同作者的筆下,表現了不同的個性和風格。 通過比較,還可以看出唐代詩詞中的大江與宋朝詩詞中的大江是有明顯差別的。
唐詩中的大江,多是作者寄情于江,詠江抒情,在景物的描寫中,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宋代的詩詞中,作者往往借大江評古論今、鉤陳詠史,議論的成分更濃一些。
例如,杜甫的《旅夜抒懷》:"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前四句描繪出了一個雄渾闊大的大江東流景象,后四句表達自己的孤獨和凄愴之感。景與情形成鮮明的反差,以大江反襯自己的心情,感傷之情流露于筆端。
再看劉長卿的《餞別王十一南游》: "望君煙水闊,揮手淚沾巾。飛鳥沒何處,青山空向人。
長江一帆遠,落日五湖春。誰見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寫灑淚送別,江上遙遠的"一帆遠"與李白的"孤帆遠影碧空盡"所創造的意境是相同的,烘托出了作者惆悵的心情。 而宋朝的詩詞則不同,雖也常有寫大江雄渾壯美的佳句,但多是直抒胸意。
如王安石的《桂枝香》:"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鷺起,書畫難足。
今往昔,繁華兢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
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作者登高望江,觸景生情,懷古感慨,以六朝歷史提醒當代統治者,充滿了對國家命運的憂患。
再舉一首朱敦儒的《相見歡》:"金陵城上西樓,倚清秋。萬里夕陽垂地,大江流。
中原亂,簪纓散,幾時收?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詞中議論時事,感慨國家戰亂。
其內容與辛棄疾的著名詞作《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異曲同工。 從上面兩首宋詞可看出,宋代詩人寫大江評古論今較多,這與唐代詩的風格明顯不同,宋詩多議論在寫大江的詞中也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