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詩詞-關于湯圓的詩句
元宵節吃元宵,是全國各地的共同風俗。
這種食品最早出現在宋代,詩人姜白石在一首《詠元宵》的詩中寫道:"貴客鉤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這"市中珍品"即指元宵。
宋人周必大也曾寫過一首《元宵煮浮圓子》詩:今夕是何夕,團圓事事同。湯官巡舊味,灶婢詫新功。
星燦烏云里,珠浮濁水中。歲時編雜詠,附此說家風。
詩中說明了吃元宵象征團圓之意。開始元宵稱為"湯圓",因它飄在碗里,像是一輪明月掛在天際。
天上月圓,碗里湯圓,家人團圓,正如臺灣民歌《賣湯圓》中唱的:"一碗湯圓滿又滿,吃了湯圓好團圓。"以象征團圓吉利之意。
因湯圓最初只專在元宵節上市供應,久而久之,便直接呼它為元宵了。 上元竹枝詞 (清)符曾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里賣元宵。
關于冬至吃湯圓的詩詞
關于冬至吃湯圓的詩詞如下:
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平安皮包如意餡,冰天雪地不覺寒。
吃湯圓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糯米粉制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象征一家人團團圓圓,家庭和諧、吉祥。
冬至湯圓又叫“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于互贈親朋。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團。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湯圓宜水煮,水煮湯圓滑而不膩,口感更佳。而且吃湯圓的時候可以喝少量湯圓湯,有“原湯化原食”之功,使一些流失在湯中的營養不致浪費。
相比之下,煎炸型的湯圓可能聞著比較香,但是也會導致油脂、熱量的過多攝入,不利于健康。
描寫湯圓的詩句
上元竹枝詞
(清)符曾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里賣元宵。 宋人周必大也曾寫過一首《元宵煮浮圓子》詩:今夕是何夕,團圓事事同。湯官巡舊味,灶婢詫新功。星燦烏云里,珠浮濁水中。歲時編雜詠,附此說家風。 詩中說明了吃元宵象征團圓之意。開始元宵稱為"湯圓",因它飄在碗里,像是一輪明月掛在天際。天上月圓,碗里湯圓,家人團圓,正如臺灣民歌《賣湯圓》中唱的:"一碗湯圓滿又滿,吃了湯圓好團圓。"以象征團圓吉利之意。因湯圓最初只專在元宵節上市供應,久而久之,便直接呼它為元宵了。
元宵節吃元宵,是全國各地的共同風俗 這種食品最早出現在宋代,詩人姜白石在一首《詠元宵》的詩中寫道:"貴客鉤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這"市中珍品"即指元宵。
關于冬至吃湯圓的詩詞
關于冬至吃湯圓的詩詞如下: 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平安皮包如意餡,冰天雪地不覺寒。 吃湯圓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
“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糯米粉制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象征一家人團團圓圓,家庭和諧、吉祥。 冬至湯圓又叫“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于互贈親朋。
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團。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湯圓宜水煮,水煮湯圓滑而不膩,口感更佳。而且吃湯圓的時候可以喝少量湯圓湯,有“原湯化原食”之功,使一些流失在湯中的營養不致浪費。
相比之下,煎炸型的湯圓可能聞著比較香,但是也會導致油脂、熱量的過多攝入,不利于健康。 。
描寫“湯圓”的詩句有哪些
今夕是何夕,團圓事事同。湯官巡舊味,灶婢詫新功。星燦烏云里,珠浮濁水中。歲時編雜詠,附此說家風。——周必大《元宵煮浮圓子》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江水淘。見說誰家滴粉好,試燈風里賣元宵。(《上元竹枝詞》)
詩曰
(宋)姜白石
貴客鉤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
簾前花架無行路,不得金錢不肯回。
《元宵月正圓》
閩南歌謠
鬧元宵,月正圓,閩臺同胞心相依,
扶老攜幼返故里,了卻兩岸長相思。
熱淚盈眶啥滋味?久別重逢分外喜!
鬧元宵,煮湯圓,骨肉團聚滿心喜,
男女老幼圍桌邊,一家同吃上元丸。
搖籃血跡難割離,葉落歸根是正理。
1.釋義:詩中說明了吃元宵象征團圓之意。開始元宵稱為"湯圓",因它飄在碗里,像是一輪明月掛在天際。天上月圓,碗里湯圓,家人團圓,正如臺灣民歌《賣湯圓》中唱的:"一碗湯圓滿又滿,吃了湯圓好團圓。"以象征團圓吉利之意。因湯圓最初只專在元宵節上市供應,久而久之,便直接呼它為元宵了。
參考資料
知乎:https://**p/20561543
關于湯圓的詩句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歐陽修 生查子 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詩曰 (宋)姜白石 元宵爭看采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 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元。 詩曰 (宋)姜白石 貴客鉤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 簾前花架無行路,不得金錢不肯回。
(注:珍品這里指元宵) 折桂令 元宵 (元)失名 愛元宵三五風光,月色嬋娟,燈火輝煌。 月滿冰輪,燈燒陸海,人踏春陽。
三美事方堪勝賞,四無情可恨難長。 怕的是燈暗光芒,人靜荒涼,角品南樓,月下西廂。
《汴京元夕》 (明)李夢陽 中山孺子倚新妝,鄭女燕姬獨擅場。 齊唱憲王春樂府, 金梁橋外月如霜。
《元 宵》 (明) 唐寅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 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上元竹枝詞》 (清)符曾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里賣元宵。
《元宵月正圓》 閩南歌謠 鬧元宵,月正圓,閩臺同胞心相依, 扶老攜幼返故里,了卻兩岸長相思。 熱淚盈眶啥滋味?久別重逢分外喜! 鬧元宵,煮湯圓,骨肉團聚滿心喜, 男女老幼圍桌邊,一家同吃上元丸。
搖籃血跡難割離,葉落歸根是正理。 元宵 燈謎 清明前夕----元宵 閑話元宵----夜聊 元宵前后----二月 夠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