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這首詩怎么讀
chūn rì
春 日
zhū xī
朱 熹
shèng rì xún fāng sì shuǐ bīn,
勝 日 尋 芳 泗 水 濱,
wú biān guāng jǐng yī shí xīn 。
無 邊 光 景 一 時 新 。
děng xián shí dé dōng fēng miàn,
等 閑 識 得 東 風 面,,
wàn zǐ qiān hóng zǒng shì chūn 。
萬 紫 千 紅 總 是 春 。
賞析:
這是一首詠春詩。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指晴日,點明天氣。“泗水濱”點明地點。“尋芳”,即是尋覓美好的春景,點明了主題。下面三句都是寫“尋芳”所見所得。次句“無邊光景一時新”,寫觀賞春景中獲得的初步印象。用“無邊”形容視線所及的全部風光景物。“一時新”,既寫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煥然一新,也寫出了作者郊游時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覺。第三句“等閑識得東風面”,句中的“識”字承首句中的“尋”字。“等閑識得”是說春天的面容與特征是很容易辨認的。“東風面”借指春天。第四句“萬紫千紅總是春”,是說這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光點染而成的,人們從這萬紫千紅中認識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這就具體解答了為什么能“等閑識得東風面”。而此句的“萬紫千紅”又照應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時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語言具體寫出光景之新,尋芳所得。
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好像是寫游春觀感,但細究尋芳的地點是泗水之濱,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當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濱游春吟賞。其實詩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弦歌講學,教授弟子。因此所謂“尋訪”即是指求圣人之道。“萬紫千紅”喻孔學的豐富多彩。詩人將圣人之道比作催發生機、點燃萬物的春風。這其實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詩。
作者簡介: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又稱紫陽先生、考亭先生、滄州病叟、云谷老人、滄洲病叟、逆翁。謚文,又稱朱文公。漢族,祖籍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杰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
參考資料
楊漢卿.中國歷代碑帖珍品:朱熹城南唱和詩 .江蘇: 江蘇美術出版社,2013
《春日》古詩帶拼音怎么寫
《春日》古詩拼音版:
chūn rì
春 日
shang rì xún fāng sì shuǐ bīn,
勝 日 尋 芳 泗 水 濱,
wú biān guāng jǐng yī shí xīn,
無 邊 光 景 一 時 新 。
děng xián shí d? dōng fēng miàn,
等 閑 識 得 東 風 面,
wàn zǐ qiān h?ng zǒng shì chūn。
萬 紫 千 紅 總 是 春 。
譯文:
風和日麗游春在泗水之濱,無邊無際的風光煥然一新。
誰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風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致。
賞析:
《春日》是宋代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創作的一首詩。此詩表面上看似一首寫景詩,描繪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實際上是一首哲理詩,表達了詩人于亂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全詩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構思運筆堪稱奇妙。
春日讀書 詩句
春 日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作品注釋
1、春日:春天。
2、勝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尋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東省。
5、濱:水邊,河邊。
6、光景:風光風景。
7、等閑:平常、輕易。“等閑識得”是容易識別的意思。
8、東風:春風。
春日作品譯文
風和日麗游春在泗水之濱,無邊無際的風光煥然一新。誰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風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致。
春日古詩拼音版
chūn rì
春日
zhū xī
朱熹
shang rì xún fāng sì shuǐ bīn,wú biān guāng jǐng yī shí xīn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děng xián shí d? dōng fēng miàn,wàn zǐ qiān h?ng zǒng shì chūn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
擴展資料
《春日》這首七言絕句是宋代的朱熹所作。這首詩表面描繪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實則是一首哲理詩,表達了詩人于亂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創作背景:
人們一般都認為這首詩是作者春天郊游時所創作的游春觀感,而根據作者生活的年代可知這首詩創作之時泗水之地早被金人侵占,作者也未曾北上到達泗水之地。
參考資料:春日原文、翻譯及賞析_朱熹古詩_古詩文網 網頁鏈接
春日 這首古詩注音版
原文春日偶成(宋)程顥(chénghào)云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譯釋注解①云淡:云層淡薄,指晴朗的天氣。
午天:指中午。②傍花隨柳:傍隨于花柳之間。
傍,一作“望”。傍,靠近,依靠。
隨,沿著。川:瀑布或河畔。
在花叢柳樹間隨步慢行,已來到前面的河邊。③時人:一作“旁人”。
余心:我的心。余:一作“予”,我。
④將謂:就要說。將:乃,于是,就。
偷閑:忙中抽出空閑的時間。譯詩云淡、風輕、花紅、柳綠,加上近午的日光,長流的河水,一幅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身處這宜人的景色,我完全陶醉了。
可是誰知道我內心的快樂,甚至還以為我像年輕人一樣偷閑貪玩呢!。
春日的詩句是什么意思
《春日》 朱熹
勝日①尋芳②泗水③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④識得東風面⑤,萬紫千紅總是春。
[詞語注釋]
1. 勝日:天氣晴朗的日子。
2. 尋芳:游春,踏青。
3. 泗水:河名,在今山東省泗水縣。
4. 等閑:平常、輕易。“等閑識得”是容易識別的意思。
5. 東風面:以“東風”代表春天,指春天的面貌。
[古詩注釋]
良辰探尋美景在泗水之濱,無限的風光景物煥然一新。輕易便能識得東風的妖面,滿眼的萬紫千紅都是芳春。譯文
我選擇了一個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觀花賞草來到泗水邊,只見無邊無際的風光景物一時間都換了新顏。隨便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東風的面貌,東風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致。
讀了《春日》這首詩,能描繪出怎樣的畫面
《春日》是宋代理學家朱熹所作,是一首春游詩,贊美了萬紫千紅的春天景色,同時也點出了“東風”是萬紫千紅春天的源頭這個道理。
兩首詩把春天描寫得姹紫嫣紅,多姿多彩,而又充滿了勃勃生機,表達了作者對萬物復蘇的春天的渴望,以及春天到來的喜悅。 《春日》詩題的意思是在春天里。
全詩講的是作者在春日里游覽,看到無限的春光,從中有所體悟,闡發了自己的哲理思考。 “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即晴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
“尋芳”,游覽、賞玩美好的風景。“泗水”,水名,在山東省中部,源于山東省泗水縣東蒙山南麓,因四源并發而得名。
它是淮河的支流,流經曲阜,也是孔子講學的地方和死后安葬處的近旁。“濱”,水邊。
在泗水邊“尋芳”,實際上說的是追求圣人大道。全句的意思是:在風和日麗的一天,詩人到孔子曾經呆過的地方泗水流域去觀賞風景。
“無邊光景一時新”:“光景”,風光景色。“一時”,一個時辰,這里形容時間很短,一時之間。
全句的意思是:那里風光無限,一時之間許多新鮮奇麗的景色映入眼簾。 “等閑識得東風面”:“等閑”,平常、隨便。
識得,認識到。“東風面”,春風的面貌,因我國春夏季多為東南風,故稱春風為東風。
全句的意思是:平常(人們)都知道有春風。“萬紫千紅總是春”:“萬紫千紅”,形容百花爭奇斗艷的景色。
“總是”,都是。全句的意思是:百花盛開、姹紫嫣紅的景象都是由春風點染而成的。
以上兩句的意思是:人們尋常中都知道有春風,但要是真正認識它,只有在見到萬紫千紅的景象以后。也就是說,春風徐來,各種景象煥然一新,有了春風,才有這無邊的美景。
這首詩前兩句是從感性上得到認識,后兩句從理性上受到啟發。同時,采用虛實結合的手法,來描繪春天的景色,“無邊光景一時新”是虛寫,“萬紫千紅總是春”是實寫。
虛實結合、寓哲理于感性形象之中,不僅把春天描繪得生氣勃勃,而且蘊含了深刻的道理,給人以理性的思考,是這首詩的主要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