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禱亡詩懷念妻子
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月夜》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五律,是作者被禁于長安時望月思家之作。
此詩借助想象,抒寫妻子對自己的思念,也寫出自己對妻子的思念。首聯想象妻子在鄜州望月思念自己,說透詩人在長安的思親心情;頷聯說兒女隨母望月而不理解其母的思念親人之情,表現詩人懸念兒女、體貼妻子之情;頸聯寫想象中的妻子望月長思,充滿悲傷的情緒;尾聯寄托希望,以將來相聚共同望月,反襯今日相思之苦。
全詩構思新奇,章法緊密,明白如話,情真意切,深婉動人。
杜甫緬懷妻子的詩
《月夜》
作者: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
月夜》這首詩作于至德元年八月,杜甫攜家逃難鄜州,自己投奔靈武的肅宗行在,被叛軍擄至長安。詩是秋天月夜的懷妻之作。 但詩人不寫自己望月懷妻,卻設想妻子望月懷念自己,又以兒女年幼,襯出妻子“孤獨”凄然,進而盼望聚首相倚,雙照團圓。反映了亂離時代人民的痛苦之情。詞旨婉切,章法緊密,寫離情別緒,感人肺腑。
譯文:今晚圓圓的秋月多么皎潔美好,你在鄜州閨中卻只能一人獨看。我遙想那些可愛的小兒**們,還不理解你望月懷人思念長安!夜深露重你烏云似的頭發濕了?月光如水你如玉的臂膀可受寒?何時能依偎共賞輕紗般的月華?讓月華照干我倆滿是淚痕的臉!
杜甫寫給妻子的詩.急
杜甫《月夜》
欄目:唐詩鑒賞 作者:情詩網 2004-9-13 7:55:16 瀏覽:587 相關信息
今夜鄜州月, 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 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 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 雙照淚痕干?
天寶十五載(756)六月,安史叛軍攻進潼關,杜甫帶著妻小逃到鄜州(今陜西富縣),寄居羌村。七月,肅宗即位于靈武(今屬寧夏)。杜甫便于八月間離家北上延州(今延安),企圖趕到靈武,為平叛效力。但當時叛軍勢力已膨脹到鄜州以北,他啟程不久,就被叛軍捉住,送到淪陷后的長安;望月思家,寫下了這首千古傳誦的名作。
題為《月夜》,作者看到的是長安月。如果從自己方面落墨,一入手應該寫“今夜長安月,客中只獨看”。但他更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處境,而是妻子對自己的處境如何焦心。所以悄焉動容,神馳千里,直寫“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這已經透過一層。自己只身在外,當然是獨自看月。妻子尚有兒女在旁,為什么也“獨看”呢?“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一聯作了回答。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賞自然風光,而是“憶長安”,而小兒女未諳世事,還不懂得“憶長安”啊!用小兒女的“不解憶”反襯妻子的“憶”,突出了那個“獨”字,又進一層。
在一二兩聯中,“憐”字,“憶”字,都不宜輕易滑過。而這,又應該和“今夜”、“獨看”聯系起來加以吟味。明月當空,月月都能看到。特指“今夜”的“獨看”,則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未來的“同看”。未來的“同看”,留待結句點明。往日的“同看”,則暗含于一二兩聯之中。“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這不是分明透露出他和妻子有過“同看”鄜州月而共“憶長安”的往事嗎?我們知道,安史之亂以前,作者困處長安達十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時間,是與妻子在一起度過的。和妻子一同忍饑受寒,也一同觀賞長安的明月,這自然就留下了深刻的記憶。當長安淪陷,一家人逃難到了羌村的時候,與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共“憶長安”,已不勝其辛酸!如今自己身陷亂軍之中,妻子“獨看”鄜州之月而“憶長安”,那“憶”就不僅充滿了辛酸,而且交織著憂慮與驚恐。這個“憶”字,是含意深廣,耐人尋思的。往日與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憶長安”,雖然百感交集,但尚有自己為妻子分憂;如今呢,妻子“獨看”鄜州之月而“憶長安”,“遙憐”小兒女們天真幼稚,只能增加她的負擔,哪能為她分憂啊!這個“憐”字,也是飽含深情,感人肺腑的。
第三聯通過妻子獨自看月的形象描寫,進一步表現“憶長安”。霧濕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憶念愈深,甚至會擔心她的丈夫是否還活著,怎能不熱淚盈眶?而這,又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當想到妻子憂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時候,自己也不免傷心落淚。兩地看月而各有淚痕,這就不能不激起結束這種痛苦生活的希望;于是以表現希望的詩句作結:“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雙照”而淚痕始干,則“獨看”而淚痕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
這首詩借看月而抒離情,但所抒發的不是一般情況下的夫婦離別之情。作者在半年以后所寫的《述懷》詩中說:“去年潼關破,妻子隔絕久”;“寄書問三川(鄜州的屬縣,羌村所在),不知家在否”;“幾人全性命?盡室豈相偶!”兩詩參照,就不難看出“獨看”的淚痕里浸透著天下亂離的悲哀,“雙照”的清輝中閃耀著四海升平的理想。字里行間,時代的脈搏是清晰可辨的。
題為《月夜》,字字都從月色中照出,而以“獨看”、“雙照”為一詩之眼。“獨看”是現實,卻從對面著想,只寫妻子“獨看”鄜州之月而“憶長安”,而自己的“獨看”長安之月而憶鄜州,已包含其中。“雙照”兼包回憶與希望:感傷“今夜”的“獨看”,回憶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虛幌”(薄帷)、對月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時”的未來。詞旨婉切,章法緊密。如黃生所說:“五律至此,無忝詩圣矣!”
杜甫禱亡詩懷念妻子
月夜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月夜》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五律,是作者被禁于長安時望月思家之作。此詩借助想象,抒寫妻子對自己的思念,也寫出自己對妻子的思念。首聯想象妻子在鄜州望月思念自己,說透詩人在長安的思親心情;頷聯說兒女隨母望月而不理解其母的思念親人之情,表現詩人懸念兒女、體貼妻子之情;頸聯寫想象中的妻子望月長思,充滿悲傷的情緒;尾聯寄托希望,以將來相聚共同望月,反襯今日相思之苦。全詩構思新奇,章法緊密,明白如話,情真意切,深婉動人。
乞求杜甫寫妻子的詩共有哪些
月 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注釋] (1)鄜(fu膚)州:今陜西省富縣。(2)閨中:原意是指內室,這里即閨中的人,指妻子。看(kan刊):注視著。(3)憐:憐惜。(4)未解:不懂得。快長安:即想念在長安的父親;小女兒不懂得母親看月是在想念長安的丈夫。《瀛奎律髓》中紀昀批云:“言兒女不解憶,正言閨人相憶耳。故下文直執著香霧云鬟一聯。”(5)香霧:霧本來沒有香氣,因香氣從涂有膏沐的云鬟中散發出為,所以說“香霧”。云鬟:指女子稠密而蓬松的頭發。(6)清輝:指月光。玉臂:象玉一樣的潔白的手臂。(7)倚:靠。虛幌:指閨中透明的帷幕,這里指窗簾。(8)雙照:雙雙在月光的映照下。這是說,待到聚首之時,兩人并肩相倚。(8)雙照:雙雙在月光的映照下。這是說,待到聚首之時,兩人并肩相倚,對月傾談,所以說“淚痕干”。這是對未來的一種希望。
[簡要評析] 這是杜詩中傳誦較廣的一首愛情詩。作者在特殊的歷史背景下,在特殊的人生遭際中創作的這首詩,情深語工,頗耐品味。詩題為《月夜》,全詩便緊圍月色來寫,“獨看”、“雙照”為全詩之眼。“獨看”是現實,雖全從對方落筆落墨,而作者的“獨看”自然包含其中。“雙照”兼包回憶與希望,而更多的是希望詩一開頭,就出點了詩人思念鄜州親人這個主題。但詩人并不直說,而是從對面設想著筆:“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一往情深,寫出了對妻子的親切思念。在這戰亂的年頭,弱妻幼子,不能不使詩人的懸念。這里的一個“獨”字,既把妻子孤單寂寞的心境刻畫了出來,也寓有詩人的眷戀深情。第二聯通過“未解憶長安”的小兒女,進一步襯托出妻子的孤寂,也深深地包含了對未能為母親分愁解憂的小兒女的憐愛。所以接著的第三聯,筆鋒一轉,從想象中下面描寫了妻子月下久佇的動人形象,加重了感情的色彩。“香霧去鬟濕,清輝玉臂寒。”夜深霧重,大概頭發打濕了吧;月色清涼,大概手臂也映的關切和思念。因此,在這一聯的映照下,詩的末聯就以熱切和激動的心情,表達了詩人的美好愿望:“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尾聯以美好的愿望作結,使全詩之情味雖纏綿悱惻而不衰颯頹唐。這不僅寄托著詩人的美好愿望,也反映了詩人對國事的憂慮。什么時候啊,我們才不這樣兩地望月,舉目生愁,而能夠共倚窗前,同賞這靜夜明月呢。這樣,便把夫妻的聚散和時局的安危結合了起來,使這一思想主題獲得了更為深刻的現實意義。全詩想象豐富,結構緊密,語言清麗,詞旨婉切。詞旨深婉,章法細密。誠如黃生所云:“五律至此,無忝詩圣矣。”
唐 - 杜甫 - 自閬州領妻子卻赴蜀山行三首
2007-5-2 來源:生活報 作者:網友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題目】:自閬州領妻子卻赴蜀山行三首
【內容】:
汩汩避群盜,悠悠經十年。
不成向南國,復作游西川。
物役水虛照,魂傷山寂然。
我生無倚著,盡室畏途邊。
長林偃風色,回復意猶迷。
衫裛翠微潤,馬銜青草嘶。
棧懸斜避石,橋斷卻尋溪。
何日干戈盡,飄飄愧老妻。
行色遞隱見,人煙時有無。
仆夫穿竹語,稚子入云呼。
轉石驚魑魅,抨弓落狖鼯。
真供一笑樂,似欲慰窮途。
杜甫思念友人的詩句
他寫了《贈衛八處士》。
這首詩描寫了在一個沉沉的暗夜,為溫馨友誼的燈光照亮生活的一角。又一次,杜甫全家逃難山中,遇到大雨,饑寒交迫,狼狽不堪,當深夜路過彭衙、來到朋友孫宰家時,我們看到了一個令人感動的場面: 延客已曛黑,張燈啟重門。
暖湯濯我足,剪紙招我魂。從此出妻孥,相視涕闌干。
眾雛爛漫睡,喚起沾盤飧。 杜甫的《夢李白》二首,是懷念李白作品中最杰出的篇章。
詩中不僅寫出了對友人的思念,更表達了他對李白的理解。如“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
讀者在一片朦朧的月色中,仿佛見到了李白憂郁的目光;“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可以說是悲劇人物李白的小像,其中飽含著拍攝者同情;“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是李白一生的定評。 《病后過王倚飲贈歌》 麟角鳳觜世莫識,煎膠續弦奇自見。
尚看王生抱此懷,在于甫也何由羨。且遇王生慰疇昔,素知賤子甘貧賤。
酷見凍餒不足恥,多病沈年苦無健。王生怪我顏色惡,答云伏枕艱難遍,瘧癘三秋孰可忍,寒熱百日相交戰。
頭白眼暗坐有胝,肉黃皮皺命如線。惟生哀我未平復,為我力致美肴膳。
遣人向市賒香粳,喚婦出房親自饌。 長安冬菹酸且綠,金城土酥靜如練。
兼求富豪且割鮮,密沽斗酒諧終宴。故人情義晚誰似,令我手腳輕欲旋。
老馬為駒信不虛,當時得意況深眷。但使殘年飽吃飯,只愿無事常相見。
想念老婆的詩句
一場寂寞憑誰訴。
算前言,總輕負。-柳永《晝夜樂》 魚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間別離苦。
-戴叔倫《相思曲》 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宋.黃庭堅<<寄黃幾復>> 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顧敻《訴衷情》 江碧鳥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杜甫《絕句》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唐.宋之問<<度大庾嶺>>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唐.王維<<雜詩三首>>。
.。
杜甫思念友人的詩句
他寫了《贈衛八處士》。
這首詩描寫了在一個沉沉的暗夜,為溫馨友誼的燈光照亮生活的一角。又一次,杜甫全家逃難山中,遇到大雨,饑寒交迫,狼狽不堪,當深夜路過彭衙、來到朋友孫宰家時,我們看到了一個令人感動的場面: 延客已曛黑,張燈啟重門。
暖湯濯我足,剪紙招我魂。從此出妻孥,相視涕闌干。
眾雛爛漫睡,喚起沾盤飧。 杜甫的《夢李白》二首,是懷念李白作品中最杰出的篇章。
詩中不僅寫出了對友人的思念,更表達了他對李白的理解。如“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
讀者在一片朦朧的月色中,仿佛見到了李白憂郁的目光;“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可以說是悲劇人物李白的小像,其中飽含著拍攝者同情;“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是李白一生的定評。 《病后過王倚飲贈歌》 麟角鳳觜世莫識,煎膠續弦奇自見。
尚看王生抱此懷,在于甫也何由羨。且遇王生慰疇昔,素知賤子甘貧賤。
酷見凍餒不足恥,多病沈年苦無健。王生怪我顏色惡,答云伏枕艱難遍,瘧癘三秋孰可忍,寒熱百日相交戰。
頭白眼暗坐有胝,肉黃皮皺命如線。惟生哀我未平復,為我力致美肴膳。
遣人向市賒香粳,喚婦出房親自饌。 長安冬菹酸且綠,金城土酥靜如練。
兼求富豪且割鮮,密沽斗酒諧終宴。故人情義晚誰似,令我手腳輕欲旋。
老馬為駒信不虛,當時得意況深眷。但使殘年飽吃飯,只愿無事常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