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桃花的詩句
1、楊柳岸,泥香半和梅雨。
——吳文英《雙雙燕·小桃謝后》2、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見一年春。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
——謝枋得《慶全庵桃花》3、仙源歸路碧桃催。——晏幾道《浣溪沙·二月春花厭落梅》4、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其五》5、桃花淺深處,似勻深淺妝。春風助腸斷,吹落白衣裳。
——元稹《桃花》6、深宮桃李無人問,舊愛玉顏今自恨。——元好問《玉樓春·驚沙獵獵風成陣》7、桃李小園空,阿誰猶笑語,拾殘紅?珠簾卷盡夜來風。
——祖可《小重山·誰向江頭遺恨濃》8、桃杏風香簾幕閑,謝家門戶約花關,畫梁幽語燕初還。——孫光憲《浣溪沙·桃杏風香簾幕閑》9、一樹繁英奪眼紅,開時先合占東風。
可憐地僻無人賞,拋擲深山亂木中。——李九齡《山舍南溪小桃花》10、鵝鴨不知春去盡,爭隨流水趁桃花。
——晁沖之《春日·陰陰溪曲綠交加》11、再游巫峽知何日,總是秦人說向誰。長憶小樓風月夜,紅欄干上兩三枝。
——白居易《寄題忠州小樓桃花》12、溪上桃花無數,花上有黃鸝。——黃庭堅《水調歌頭·游覽》13、秀眉霜雪顏桃花,骨青髓綠長美好。
——李白《山人勸酒》14、年年樂事,華燈競處,人月圓時。——李持正《人月圓·小桃枝上春風早》15、繡閣數行題了壁,曉屏一枕酒醒山,卻疑身是夢魂間!——孫光憲《浣溪沙·桃杏風香簾幕閑》16、紅糝鋪地,門外荊桃如菽。
——周邦彥《大酺·越調春雨》17、桃根桃葉終相守,伴殷勤、雙宿鴛鴦。——納蘭性德《一叢花·詠并蒂蓮》18、聞道商山余四老,橘中自釀秋醅。
——辛棄疾《臨江仙·和葉仲洽賦羊桃》19、見楊柳飛綿滾滾,對桃花醉臉醺醺。——王實甫《十二月過堯民歌·別情》20、憶與君別年,種桃齊蛾眉。
——李白《獨不見》21、亂山深處水瀠回。——秦觀《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22、薰風殿閣櫻桃節,碧紗窗下沈檀爇。
——顧太清《菩薩蠻·端午日詠盆中菊》23、百葉雙桃晚更紅,窺窗映竹見玲瓏。應知侍史歸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
——韓愈《題百葉桃花》24、爭花不待葉,密綴欲無條。傍沼人窺鑒,驚魚水濺橋。
——蘇軾《桃花》25、朔風吹散三更雪,倩魂猶戀桃花月。——納蘭性德《菩薩蠻·朔風吹散三更雪》26、丹灶初開火,仙桃正落花。
——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27、山上層層桃李花,云間煙火是人家。——劉禹錫《竹枝詞九首·其九》28、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張九齡《感遇·江南有丹橘》29、群動悠然一顧中,天高地平千萬里。——劉禹錫《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30、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
——白居易《奉和令公綠野堂種花》31、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滿禊潭。廣樂逶迤天上下,仙舟搖衍鏡中酣。
——張說《三月三日定昆池奉和蕭令得潭字韻》32、黃雀始欲銜花來,君家種桃花未開。長安二月眼看盡,寄報春風早為催。
——岑參《春興戲題贈李侯》33、杏樹壇邊漁父,桃花源里人家。——王維《田園樂七首·其三》34、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張志和《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35、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李頎《古從軍行》36、桃花春水生,白石今出沒。
搖蕩女蘿枝,半搖青天月。——李白《憶秋浦桃花舊游》37、不尋俗,嬌鸞彩鳳風流處。
——周文質《小桃紅·詠桃》38、桃李無言又何在,向風偏笑艷陽人。——杜牧《紫薇花》39、不會頻偷眼,意如何。
——歐陽炯《女冠子·薄妝桃臉》40、歌樓酒旆,故故招人,權典青衫。——黃庭堅《訴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41、城邊流水桃花過,簾外春風杜若香。
——劉禹錫《寄朗州溫右史曹長》42、洞門高閣靄馀輝,桃李陰陰柳絮飛。——王維《酬郭給事》43、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云栽。
——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44、黃金顏色五花開,味如盧橘熟。——辛棄疾《臨江仙·和葉仲洽賦羊桃》45、小桃枝上春風早,初試薄羅衣。
——李持正《人月圓·小桃枝上春風早》46、蒼茫秦川盡,日落桃林塞。——王維《送魏郡李太守赴任》47、草草杯盤不要收。
——辛棄疾《武陵春·桃李風前多嫵媚》48、鄉夢不曾休,惹甚閑愁?忠州過了又涪州。——左輔《浪淘沙·曹溪驛折桃花一枝。
》49、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辛棄疾《生查子·獨游雨巖》50、顛狂柳絮隨風去,輕薄桃花逐水流。
——杜甫《絕句漫興九首·其五》51、曉報櫻桃發,春攜酒客過。綠餳粘盞杓,紅雪壓枝柯。
天色晴明少,人生事故多。停杯替花語,不醉擬如何。
——白居易《同諸客攜酒早看櫻桃花》5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53、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崔護《題都城南莊》54、何事春風容不得?和鶯吹折數枝花。
——王禹偁《春居雜興·兩株桃杏映籬斜》55、花磚曾立摘花人,窣破羅裙紅似火。——元稹《櫻桃花》56、殷勤為訪桃源路,予亦歸來松子家。
——孟浩然《高陽池送朱二》57、兩岸桃花烘日出,四圍高柳到天垂。——姜彧《浣溪沙·山滴嵐光水拍堤》58、陳浩然招游觀音山,宴張氏樓。
——。
描寫桃花林的句子
1、一路上,一棵棵桃樹在路旁伴隨著我們。看,那些桃花是那樣小巧玲瓏,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展開了,露出了幾根細長的小花蕊。一陣微風掠過,許多花瓣被吹落,像一只只粉紅的蝴蝶,一只只蝴蝶飄落在土地上,給土地鋪上了一層厚厚的桃花毯子。 2、春天剛開始,那個小桃花林就長出了淡粉色的小花苞。那小花苞像一個小娃娃的臉,,又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就是不肯開放。過了一段時間,樹上終于長出了一片片的小花瓣,他剛開放,就和小花,小草一起跳舞,舞姿非常美麗。到了春天的末尾,更像到了人間仙境;花瓣向下雪一樣飛下去。當小花瓣落滿地時,大地就像穿了一層粉綠相間的花衣,美極了。
3、到了那里,遠遠望去,粉茫茫的一片,仿佛是一片粉色的海洋。我興奮地跑下車,奔向那桃花園我們正跑在通往桃花園的小道上,這里的空氣新鮮甜潤,還不是聞到桃花香甜的氣味,我們說說笑笑地來到了桃花園,這里面的人真是人山人海,熙熙攘攘的人群都在和桃花合影留念,哪里桃花的棵樹數不勝數,離近看,桃花像喝醉了似的,滿枝緋紅。有的含苞欲放,有的還是花骨朵兒,有的全綻開了,美極了!
贊美桃花的詩句
人面桃花相映紅~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盈荷瓣風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嬌
桃花庵歌 唐寅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復日,花開花落年復年。
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后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使我得閑。
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做田!
七絕戀·桃
武陵故里愫情懷,系念桃花入夢來。
五彩繽紛今勝昔,晉時仙境可登臺
癲狂柳絮隨風去 ,輕薄桃花逐水流。
描寫桃花的古詩
1、《絕句漫興九首·其五》唐代:杜甫
腸斷春江欲盡頭,杖藜徐步立芳洲。
顛狂柳絮隨風去,輕薄桃花逐水流。
譯文: 都說春江景物芳妍,而三春欲盡,怎么會不感到傷感呢?拄著拐杖漫步江頭,站在芳洲上,只看見柳絮如顛似狂,肆無忌憚地隨風飛舞,輕薄不自重的桃花追逐流水而去。
2、《題都城南莊》唐代: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譯文:去年春天,就在這扇門里,姑娘臉龐,相映鮮艷桃花。今日再來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處,只有桃花依舊,含笑怒放春風之中。
3、《春游湖》宋代:徐俯
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
春雨斷橋人不渡,小舟撐出柳陰來。
譯文:一對對燕子,你們什么時候飛回來的?小河兩岸的桃樹枝條浸在水里,鮮紅的桃花已經開放。下了幾天雨,河水漲起來淹沒了小橋,人不能過河,正在這時候,一葉小舟從柳陰下緩緩駛出。
4、《桃花》唐代:元稹
桃花淺深處,似勻深淺妝。春風助腸斷,吹落白衣裳。
譯文:桃花朵朵盛開,那或深或淺的顏色,好似美貌姑娘面容上濃淡相宜的薄妝,讓人心怡。可無情的春風卻將那美麗的花瓣吹落于我的白衣之上,這讓人情何以堪啊!
5、《晚桃花》唐代:白居易
一樹紅桃亞拂池,竹遮松蔭晚開時。非因斜日無由見,不是閑人豈得知。
譯文:一棵盛開的紅桃花,花枝斜垂在池水上。因為旁邊有茂盛的松竹遮蔽,光照少,所以開放得要晚些。若不是傾斜的夕陽透入林中,還沒辦法發現這里有一棵花樹,不過也只有我這樣喜歡尋幽探勝的閑人,才會過來一探究竟。
寫桃花林優美環境的詩句是什么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賞析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這首詩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初夏,當時白居易在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任上。這是一首紀游詩,大林寺在廬山香爐峰頂。關于他寫這首詩的一點情況,本集有《游大林寺序》一文,可參考。
全詩短短四句,從內容到語言都似乎沒有什么深奧、奇警的地方,只不過是把“山高地深,時節絕晚”、“與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節候,做了一番紀述和描寫。但細讀之,就會發現這首平淡自然的小詩,卻寫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詩的開首“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兩句,是寫詩人登山時已屆孟夏,正屬大地春歸,芳菲落盡的時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的春景—— 一片始盛的桃花。我們從緊跟后面的“常恨春歸無覓處”一句可以得知,詩人在登臨之前,就曾為春光的匆匆不駐而怨恨,而惱怒,而失望。因此當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沖入眼簾時,該是使人感到多么的驚異和欣喜!詩中第一句的“芳菲盡”,與第二句的“始盛開”,是在對比中遙相呼應的。它們字面上是紀事寫景,實際上也是在寫感情和思緒上的跳躍——由一種愁緒滿懷的嘆逝之情,突變到驚異、欣喜,以至心花怒放。而且在首句開頭,詩人著意用了“人間”二字,這意味著這一奇遇、這一勝景,給詩人帶來一種特殊的感受,即仿佛從人間的現實世界,突然步入到一個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間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這一感受的觸發下,詩人想象的翅膀飛騰起來了。“常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他想到,自己曾因為惜春、戀春,以至怨恨春去的無情,但誰知卻是錯怪了春,原來春并未歸去,只不過象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樣,偷偷地躲到這塊地方來罷了。
這首詩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寫得具體可感,形象美麗;而且還把春光擬人化,把春光寫得仿佛真是有腳似的,可以轉來躲去。不,豈只是有腳而已?你看它簡直還具有頑皮惹人的性格呢!
在這首短詩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寫得是如此的生動具體,天真可愛,活靈活現,如果沒有對春的無限留戀、熱愛,沒有詩人的一片童心,是寫不出來的。這首小詩的佳處,正在立意新穎,構思靈巧,而戲語雅趣,又復啟人神思,惹人喜愛,可謂唐人絕句小詩中的又一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