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鄉懷遠類詩歌2~3首,經典的
【長相思】清 納蘭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獨望驛臺】唐 白居易
靖安宅里當窗柳,望驛臺前撲地花。
兩處春光同日盡,居人思客客思家。
【秋思】唐 張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 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 行人臨發又開封。
【春夜洛城聞笛】唐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逢入京使】唐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人日思歸】隋 薛道衡
人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
【八聲甘州】宋 柳永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
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
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妝樓颙望,
誤幾回、天際識歸舟?
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
【漁家傲】宋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憶江南】唐 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又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望日懷遠 全詩意思
作者:張九齡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注解1、滅燭兩句:刻劃相思時心神恍惚,不覺從室內走到室外。
愛月滅燭,露涼披衣,寫盡無眠。譯文一輪皎潔的明月,從海上徐徐升起;和我一同仰望的,有遠在天涯的伊。
有情人天各一方,同怨長夜之難挨;孤身徹夜不成眠,輾轉反側起相思。滅燭欣賞明月呵,清光淡淡瀉滿地;起身披衣去閑散,忽覺露珠侵人肌。
月光雖美難采擷,送它給遠方親人;不如還家睡覺,或可夢見相會佳期。賞析此乃望月懷思的名篇,寫景抒情并舉,情景交融。
詩人望見明月,立刻想到遠在天邊的親人,此時此刻正與我同望。有懷遠之情的人,難免終夜相思,徹夜不眠。
身居室內,滅燭望月,清光滿屋,更覺可愛;披衣出戶,露水沾潤,月華如練,益加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雖美卻不能采擷以贈遠方親人,倒不如回到室內,尋個美夢,或可期得歡娛的約會。
詩的意境幽靜秀麗,情感真摯。層層深入不紊,語言明快鏗鏘,細細品味,如嘗橄欖,余甘無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為千古佳句,意境雄渾豁達。
求思親懷遠詩
望月懷遠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注釋] (1)懷遠:懷念遠方的親人。(2)生:這里是升起的意思。(3)天涯:天邊,遙遠的地方,指遠方的親人。共此時:是說自己和遠在天涯的親人,因望月而互寄相思之情。(4)情人:指懷有深厚情意的人,這是詩人自稱。怨:愁怨。遙夜:溫長的夜。(5)竟夕:整夜。(6)憐:愛。光滿:指月色分外皎潔。謝靈運《怨曉月賦》:“臥洞房兮當何悅,滅華燭兮弄曉月。”此用其語,表示長夜將曉。(7)滋:這里是沾濕的意思。連上兩句是說,室內望月,因熄滅了燭光,更覺月色皎潔可愛;披衣出門,因望月直到夜深,感到露水已沾濕了衣襟。(8)不堪:不能。盈手:滿手,意即捧滿手。陸機擬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輝,攬之不盈手。”此用其語,寄寓相思之情。(9)還:回到。寢:臥室。夢佳期:在夢中去得到美好的約會吧。連上兩句是說,月色雖美,卻不能捧了它去贈給你啊;倒不如回臥室去,在夢中得到和親人的歡會。
[簡要評析] 張九齡是當時一位著名的賢相。這首詩所表達的思親之情,可能寄寓著封建時代的君臣關系,從而反映了他對理想的渴望和追求。詩的開頭兩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發調高唱,情韻悠長,搖曳生姿,已成為思親懷人的千古名句。它通過皎潔的月色和望月這一生動而幽美的懷景,把對遠方的親的思念這一美好而感人的情意,鮮明地烘托了出來。所以,這兩句就成為了會詩的關鍵和核心,以下寫的,都是從這一情景和情意出發而展開的具體描繪。因望月懷遠,思念親人,使得詩人而兼“情人”的詩中主人公,“竟夕”不眠,深深地愁怨著這漫漫長夜,明確地表達了“相思”之情,進一步加強了這“天涯共此時”的真摯憶念。這就是三四兩句的內容和意義就著重于這種感情所激發出來的行為了。“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這兩句從室內到室外,通過描繪寫出了“情人”的“相思”。“滅燭”,是夜已深,而情懷愈益惆悵,準備去睡了。但滅燭之后,只見清輝滿室,更加引起對遠方親人的思念,而這寄托著詩人無限情意的皎潔月色,也就格外地叫人憐愛了。于是詩人披衣出門,徘徊于寂靜的天宇之下,沐浴在皓月的光輝之中,神思凝想,倍感親切,竟不知不覺讓露水打濕了衣襟,這形象是何等的動人,它充滿了深情的傾訴了詩人的真摯思念和一片忠貞。詩人雖徹夜無眠,竟夕相思,這終于只是一種奢望,而無法達到這相思所希望的目的。因此,詩人才唱出了“不堪盈手贈”這樣纏綿悱惻的歌聲,并轉而求之于夢寐:“還寢夢佳期”,這憶念該是何等的執著。這用進一層的寫法,使望月懷遠的情意,在夢幻中翻出新的境界,婉轉不盡,情致深長。從張九齡的生平遭遇和這首詩所表達的情意來看,它不是一般的情詩,而是一首政治抒情詩,強烈地抒發了他在政治上的渴望和追求,所以前人曾稱它“是五律中《離騷》”。《望月懷遠》,就是這樣一首情韻深厚而寄興深遠的具有清新明凈風格的詩歌。"
《望日懷遠》張九齡,這首詩的內容
張九齡《望月懷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賞析〕 這首詩的首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前句寫景:遼闊無邊的大海上升起一輪明月;后句即景生情:詩人想起了遠在天涯海角的友人,此時此刻他也和我望著同一輪明月。
這與謝莊《月賦》“美人邁兮音塵絕,隔千里兮共明月”意思相近,但卻脫口而出、自然渾成,意境也更加雄渾壯闊。前句寫“望月”,后句寫“懷遠”,緊扣詩題,但卻絲毫不露痕跡。
頷聯“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直抒對遠方友人的思念之情。“情人”,多情的人,有懷遠之情的人。
這里指詩人自己。“遙夜”,長夜。
“竟夕”,通宵。詩人思念遠方的友人,以至于徹夜難眠,埋怨長夜漫漫。
這首詩是五言律詩,按照律詩的格律,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這一聯是流水對,一氣呵成、自然流暢。
頸聯“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承接頷聯,具體描繪了徹夜難眠的情境。 “憐”,愛憐。
“滋”,沾濕。上句寫詩人徘徊于室內。
吹滅蠟燭,更加愛憐灑滿一地的銀色月光。下句寫流連于庭院中。
夜色已深,更感到露水沾濕了披在身上的衣服。這就把徹夜難眠的情境形象傳神地描繪出來。
這一聯對仗工整,描繪細致。 尾聯“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進一步抒寫了對友人的一片深情。
“不堪”,不能。“盈手”,滿手、一滿把。
“佳期”,重逢之期、歡會之期。我不能捧一把月光贈給遠方的友人,只希望能在夢中與你重相聚。
這里暗用陸機《擬明月何皎皎》“照之有馀輝,攬之不盈手”詩意,并且進一步升發,表現出綿綿不盡的情思。 這首詩抒寫了對遠方友人的深摯的思念之情,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
對月懷遠的唯美宋詞
江城子 密州出獵 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
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
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蝶戀花 蘇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