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植樹的詩句
關于植樹的詩句如下: 1、《種樹》唐朝 作者:于鵠 一樹新栽益四鄰,野夫如到舊山春。
樹成多是人先老,垂白看他攀折人。 2、《集宿姚侍御宅懷永樂宰殷侍御》唐朝 作者:馬戴石田虞芮接,種樹白云陰。
穴閉神蹤古,河流禹鑿深。樵人應滿郭,仙鳥幾巢林。
此會偏相語,曾供雪夜吟。 3、《過野叟居》唐朝 作者:馬戴野人閑種樹,樹老野人前。
居止白云內,漁樵滄海邊。呼兒采山藥,放犢飲溪泉。
自著養生論,無煩憂暮年。 4、《觀種樹》唐朝 作者:孟郊種樹皆待春,春至難久留。
君看朝夕花,誰免離別愁。心意已零落,種之仍未休。
胡為好奇者,無事自買憂。 5、《幽居》宋朝 作者:陸游社結山林友,家藏種樹書。
蔽床欣卜宅,容駟笑高閭。薄飯頻葅韭,單衣旋制綀。
東家借蹇罷,南市買船初。美景游俱遍,鄰翁好不疏。
時時得乘興,豈獨愛吾廬。 6、《題周鯁臣浩齋》宋朝 作者:楊萬里浩翁曲肱一浩齋,焉吞廊廟與蒿萊。
此翁定復死不死,舊齋又新有賢子。齋前種樹初如椽,如今過云欲造天。
作人誰無半點氣,草動風驚便心醉。回山倒海不關身,古人與我各何人。
杉溪老人是翁友,拈出問渠渠領否。 7、《秋懹》宋朝 作者:陸游種樹清陰滿,鈔書蠹字穿。
老身猶在世,屈指不知年。棄紙儲詩稿,長筒聚藥錢。
一生如一日,正可付之天。 。
形容種樹的詩句
1.并竹尋泉,和云種樹,喚做真閑客,此心閑處,不應長藉邱壑。——《念奴嬌·賦雨巖》宋代:辛棄疾
譯文:在竹林中尋找清泉,在云霧里種植樹苗,這樣是不是被叫著真的有閑人啊,可是我這顆閑著的心,不應該長久地呆在峰谷之中啊。
2.種樹皆待春,春至難久留。——《觀種樹》唐代:孟郊
譯文:種樹要在春天種,春天很快就會過去。
3.一樹新栽益四鄰,野夫如到舊山春。
譯文:種下一棵新樹對四面八方的鄰居都有好處,山野村夫就像回到了曾經山上的春天里。
4.園中莫種樹,種樹四時愁。——《莫種樹》唐代:李賀
譯文:院子里不要種樹,種樹使人四季都感到憂愁。
5.莫種樹,種樹枝葉稠。——《莫種樹》明代:袁宗
譯文:不要種樹,種樹的話它們的葉子太多了。
描寫植樹的詩句
東晉詩人陶淵明 縈縈窗下蘭,密密堂前柳”,“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
白居易 手栽兩松樹,聊以當嘉賓”,“白頭種松桂,早晚見成林”
唐代詩圣杜甫 “奉乞桃樹一百根,春前為送浣花村”。
王安石 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蹊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七律植樹
一聲號令動千軍,遍野紅旗歌入云
禿嶺荒山迎遠客,碎石衰草辟新林
老者培苗揮汗雨,少兒澆水蕩童音
今朝辛苦究何意,綠傘他年庇后昆
格律詩 五律·植樹節遐思
生態平衡說,當今大課題。
林稠花有信,土固水無泥。
四野千山綠,周天萬類齊。
全民勤墾植,伊甸樂園兮。
贊美植樹造林的詩歌
1)可敬的綠色斗士
春天是植樹造林的好時節。綠化祖國,是我們國家的一項基本國策。其主要內容就是大力開展植樹造林活動,用綠色植被把我們的國土覆蓋起來。
說起植樹的好處,人們早已耳熟能詳,今天我不是向大家介紹植樹造林的好處,而是要向大家介紹一個大力倡導植樹造林,并身體力行,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一個執著植樹的綠色斗士——馬塔伊女士。
她是中東非第一位獲得博士學位的女性;30多年來,她領導的環保組織“綠帶運動”在非洲種下了3000多萬棵樹。為了留住非洲大陸已然不多的綠色,有“綠色斗士”之稱的她蹲過監獄,挨過打,流過血,有人將她比作一棵樹———就像那些她在非洲各地種下的樹那樣,面對艱難險阻,她始終堅強不屈;她是自諾貝爾和平獎1901年設立以來首位獲此殊榮的非洲女性。
馬塔伊女士為了植樹造林不惜一切代價,這種精神多么值得我們學習啊!我們小朋友現在沒有很多機會參加植樹造林活動,但是我們要把植樹造林的信念種在心里,愛護校園、家鄉的一草一木,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描寫植樹節的古詩有哪些
★ 白頭種松桂,早晚見成林。
——白居易★ 持錢買花樹,城東坡上栽。但購有花者,不限桃李梅。
——白居易★ 大地回春,植樹造林,植樹詩話,啟迪后人,植樹愛樹,綠化家園。——李華 ★ 大將西征人未還,湖湘弟子滿天山。
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左宗棠★ 東風二月蘇堤路,樹樹桃花間柳花。
——蘇東坡★ 奉乞桃樹一百根,春前為送浣花村。——杜甫★ 更作世間兒女態,亂栽花竹養風煙。
——王安石★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倚杖柴門口,墟里上孤煙。
復直接輿醉,狂歌五柳前。——王維★ 江州司馬日,忠州刺史時。
栽松遍后院,種柳蔭前墀。——白居易★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里,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陶淵明★ 老馮駐徐州,大樹綠油油。誰砍我的樹,我砍誰的頭。
——馮玉祥 ★ 柳枝經雨重,松色帶煙深。——張謂★ 柳州柳刺史,種樹柳江邊。
談笑為故事,推移成昔年。垂陰當覆地,聳干會參天。
好作思人樹,漸作惠化傳。——柳宗元★ 樓東一株樹,枝葉拂青煙。
桃樹我所栽,別來向三年。——李白★ 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蹊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王安石★ 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陶淵明★ 去年東坡拾瓦礫,自種黃桑三百尺。
——蘇東坡★ 生態平衡說,當今大課題。林稠花有信,土固水無泥。
四野千山綠,周天萬類齊。全民勤墾植,伊甸樂園兮。
——《植樹節遐思》。
贊美植樹造林的詩歌
《柳州城西北隅種柑樹》柳宗元手種黃柑二百株,春來新葉遍城隅。
方同楚客憐皇樹,不學荊州利木奴。幾歲開花聞噴雪,何人摘實見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還堪養老夫。《種柳戲題》柳宗元柳州柳刺史,種柳柳江邊。
談笑為故事,推移成昔年。垂陰當覆地,聳干會參天。
好作思人樹,慚無惠化傳。《茅檐下始栽竹》柳宗元瘴茅葺為宇,溽暑常侵肌。
適有重膇疾,蒸郁寧所宜。東鄰幸導我,樹竹邀涼飔。
欣然愜吾志,荷鍤西巖垂。楚壤多怪石,墾鑿力已疲。
江風忽云暮,輿曳還相追。蕭瑟過極浦,旖旎附幽墀。
貞根期永固,貽爾寒泉滋。夜窗遂不掩,羽扇寧復持。
清泠集濃露,枕簟凄已知。網蟲依密葉,曉禽棲迥枝。
豈伊紛囂間,重以心慮怡。嘉爾亭亭質,自遠棄幽期。
不見野蔓草,蓊蔚有華姿。諒無凌寒色,豈與青山辭。
關于植樹的古詩
植樹的古詩
李白詩歌以豪放見長,其中描寫壯麗山河、朋友真情之中自有豪情萬丈,但他也有細膩的情思。“樓東一株桃,枝葉拂青煙。此樹我所種,別來向三年。桃今與樓齊,我行尚未旋。”從中可以看出,李白也曾經種過樹,雖然只是一棵桃樹,并且自栽種以后就沒有去澆水治蟲服侍它,但是李白心中還是記掛這棵樹的。雖說這首詩并不是寫種樹的經歷,但他對這棵桃樹的深情厚誼還是躍然紙上。
有“詩圣”之稱的杜甫,詩中更多描寫底層民眾的生活,有著莫大的悲憫情懷。他不僅在作品中抒發這樣的情感,在生活中也親自參與勞動。杜甫在安史之亂后來到四川成都筑造草堂,為了居住環境的優美,曾四處尋找樹苗。杜甫在詩中描述找尋苗木的情景,“草堂少花今欲栽,不問綠李與黃梅。石筍街中卻歸去,果園坊里為求來”。求得苗木以后,杜甫親自栽種,并寫下自己植樹感受:“獨繞虛齋徑,常待小爺柯。幽蔭成頗雜,雜木剪還多。”從中可以看出,杜甫不僅自己植樹,還精心規劃、細心伺弄、耐心修剪,儼然就是一位優秀的老農。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不僅本身姓柳,而且也癡愛柳樹。說來也巧,他又到柳州任刺史,帶領百姓在柳江西岸大面積種植柳樹,還因此作了一首含有很多“柳”字的詩:“柳州柳刺史,種柳柳江邊,說笑為故事,推移成昔年。”但是他并不是為了愛柳而種柳,詩的下半部分說出了他為民造福的崇高情懷,“垂蔭當覆地,聳干會參天。好作思人樹,慚無惠化傳。”
留下植樹詩的詩人還有很多,例如白居易以種樹為樂,“持錢買花樹,城東坡上栽。但購有花者,不限桃李梅。”“江州司馬日,忠州刺史時。栽松遍后院,種柳蔭前墀。”都顯示了其愛樹植樹的情懷。蘇軾少年時曾種松樹數萬株,并在詩中寫道:“我昔少年日,種樹滿東崗。初移一寸土,瑣細如稻種。”現在杭州西湖著名景點“蘇堤春曉”,就是他任杭州刺史時,帶領百姓修浚西湖,在湖堤上種樹留下的。
關于植樹節的詩句 有哪些
描寫植樹節的古詩都有:
1. 白頭種松桂,早晚見成林。【唐 白居易《種柳三詠》一位頭發白了的老人種著樹,早出晚歸,逐漸的種出了一片樹林的雛形。】
2 持錢買花樹,城東坡上栽。【唐 白居易《東坡種花二首》掙了錢買些花草樹木,在城東的坡上栽下。】
3. 縈縈窗下蘭,密密堂前柳。東晉 陶淵明 【《種樹郭橐駝傳》 窗前的蘭花散發著幽幽的香氣,堂前的柳樹長的茂茂密密。】
4.奉乞桃樹一百根,春前為送浣花村。【唐 杜甫 《蕭八明府實處覓桃栽》奉命討要一百顆桃樹,春天到來之前送到浣花村。】
5. 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蹊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北宋 王安石《 書湖陰先生壁二首(選一)》 茅草房庭院因經常打掃,所以潔凈得沒有一絲青苔。花草樹木成行滿畦,都是主人親手栽種。庭院外一條小河保護著農田,把綠色的田地環繞。兩座青山推開門,送來青翠的山色。】
植樹節的由來: 3月12日,是中國的植樹節。
中國的植樹節,因時代的演變,先后作了三次改定。
孫中山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早意識到森林的重要意義和倡導植樹造林的人。辛亥革命后,民國4年(1915年),在孫中山的倡議下,由農商部總長周自齊呈準大總統,以每年清明節為植樹節,指定地點,選擇樹種,全國各級政府、機關、學校如期參加,舉行植樹節典禮并從事植樹。經當年7月21日批準后,通令全國如期遵照辦理。
民國17年(1928年)北伐完成后,4月7日由國民黨政府通令全國:“嗣后舊歷清明植樹節應改為總理逝世紀念植樹式”,民國18年(1929年)2月9日農礦部又以部令公布《總理逝世紀念植樹式各省植樹暫行條例》16條。而國民政府行政院農礦部長易培基遵照孫中山先生遺訓,積極提倡造林,于民國19年(1930年)2月呈準行政院及國民政府,自3月9日至15日一周間為“造林運動宣傳周”,于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日舉行植樹式。北方地區以3月初旬,寒氣未消,還不適于栽樹之故,特規定植樹式仍于3月12日舉行外,造林宣傳運動周延至清明節行之。并由該部公布《各省各特別市各縣造林運動宣傳周辦大綱》7條,以便全國照辦。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79年2月在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林業總局局長羅玉川提請審議《森林法(試行草案)》和對“決定以每年3月12日為我國植樹節”進行說明后,大會予以通過。1981年12月13日,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討論通過了《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從此,全民義務植樹運動作為一項法律開始在全國實施。次年,**頒布了《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實施辦法》。
我國幅員遼闊,氣候差異較大,各地適合植樹的時間也不相同。因此,許多省市還規定了自己的植樹日、植樹周、植樹月。
描寫植樹節的古詩有哪些
★ 白頭種松桂,早晚見成林。——白居易
★ 持錢買花樹,城東坡上栽。但購有花者,不限桃李梅。——白居易
★ 大地回春,植樹造林,植樹詩話,啟迪后人,植樹愛樹,綠化家園。——李華 ★ 大將西征人未還,湖湘弟子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左宗棠
★ 東風二月蘇堤路,樹樹桃花間柳花。——蘇東坡
★ 奉乞桃樹一百根,春前為送浣花村。——杜甫
★ 更作世間兒女態,亂栽花竹養風煙。——王安石
★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倚杖柴門口,墟里上孤煙。復直接輿醉,狂歌五柳前。——王維
★ 江州司馬日,忠州刺史時。栽松遍后院,種柳蔭前墀。——白居易
★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里,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陶淵明
★ 老馮駐徐州,大樹綠油油。誰砍我的樹,我砍誰的頭。——馮玉祥 ★ 柳枝經雨重,松色帶煙深。——張謂
★ 柳州柳刺史,種樹柳江邊。談笑為故事,推移成昔年。垂陰當覆地,聳干會參天。好作思人樹,漸作惠化傳。——柳宗元
★ 樓東一株樹,枝葉拂青煙。桃樹我所栽,別來向三年。——李白
★ 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蹊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王安石
★ 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陶淵明
★ 去年東坡拾瓦礫,自種黃桑三百尺。——蘇東坡
★ 生態平衡說,當今大課題。林稠花有信,土固水無泥。四野千山綠,周天萬類齊。全民勤墾植,伊甸樂園兮。——《植樹節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