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名里帶吃字的詩詞有哪些
在我三四歲的時候,就開始接觸古詩詞了,是爺爺教我背的《靜夜思》,爺爺教一句,我背一句,我只覺得瑯瑯上口,并不理解其中的意思。
后來,我上了小學的時候,鄧老師要求我們背很多古詩,老師每天往黑板上抄一首古詩,要求我們第二天會背,可我背詩的速度很慢,半個小時才背一首詩,還有一些寫的作業,每天總是很晚睡,我不明白老師為什么每天讓我們背古詩,心里十分不愿背誦。但隨著背誦古詩越來越多,我逐漸理解了作者的心,通過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我明白了王維身在異鄉孤獨飄零,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那顆鄉愁之心。
也理解了《靜夜思》中李白深夜孤枕難眠,思念故鄉的情懷。《清平樂?村居》中辛棄疾通過通俗易懂的幾句話,便描繪出了一個農村五口之家的溫馨生活畫面,尤其是小兒無拘無束地剝蓮蓬吃的那種天真活潑的神情狀貌,饒有情趣,栩栩如生,可謂是神來之筆,古今一絕!讓我嘆服不已,我更理解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終于明白了老師為什么要求我們背那么多的古詩。我也越來越愛背古詩了。
古詩雖然帶給我了煩惱,但它也教會了我很多知識,讓我長了不少見識,古詩啊,我愛你。
古代寫吃的詩
1、東坡肉:蘇軾貶官黃州時,寫下《豬肉詩》一首: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2、羊肉泡饃:蘇軾寫詩:“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古代稱羊肉泡饃為羊羹。
3、腌篤鮮:金農有詩:“夜打春雷第一聲,滿山新筍玉棱棱;買來配煮花豬肉,不問廚娘問老僧。”腌篤鮮是江浙一帶著名的本幫菜.
4、種菜烹調:宋人有詞:“自種畦中白菜,腌成甕里黃齏(讀jī音,指酸菜)。肥蔥細點,香油慢煼(同炒),湯餅如絲。早晚一杯無害,神仙九轉休癡。”這是描寫在自家菜園自得其樂的畫面,其樂融融,令人向往。
描寫吃詩句
1、蘇東坡既是著名的文人學者,也是著名的美食家。
所以相傳與他有直接關系的名饌不少,用他名字命名的菜肴更多,如“東坡肘子”、“東坡豆腐”、“東坡玉糝”、“東坡腿”、“東坡芽膾”、“東坡墨鯉”、“東坡餅”、“東坡酥”、“東坡豆花”、“東坡肉”等等。《東坡集》載:“蜀人貴芹芽膾,雜鳩肉為之”。
春鳩膾,就是芹菜炒斑鳩胸脯絲。后稱東坡春鳩膾。
蘇軾是喜歡羊湯的,為此他寫道:“秦烹惟羊羹,隴饌有熊臘”。 他還專門寫了《豬肉頌》:“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
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蘇東坡用其情有獨鐘的竹筍和豬肉一起煮,在一次美食派對上,蘇東坡信手寫下了一首打油詩:“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筍燜豬肉”。 味美卻有毒的河豚也成為了他的常吃常新的美味,“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這首逍遙自在的七言絕句,更是寫了春天的竹筍、肥鴨、野菜、河豚,真可謂是一句一美食。 “秋來霜露滿園東,蘆菔生兒芥生孫。
我與何憎同一飽,不知何苦食雞豚。”在他看來,這些蔬菜比那雞鴨魚肉還要味美。
豐湖是蘇東坡最喜歡野炊的地方,他把這里湖邊長生的藤菜比作杭州西湖的莼菜:“豐湖有藤菜,似可敵莼羹”。 蘇東坡吃到了一位老婦人做的環餅,不由得題詩道:“纖手搓來玉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
夜來春睡知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寥寥28字,勾畫出環餅勻細、色鮮、酥脆的特點和形似美人環釧的形象。
"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 "時繞麥田求野薺,強為僧舍煮山羹"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我飲不盡器,半酣味尤長”,“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
蘇軾愛好品茗,詩作中也常見對茗茶的贊美,“白云峰下兩旗新,膩綠長鮮谷雨春”形容了杭州城外漫山遍野的茶園景色。“從來佳茗似佳人”更是與另一首詩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被人們輯成了茶館茶莊的名聯。
蘇東坡的詩詞書稿,其中有很多與美食有關的佳文,《菜羹賦》、《食豬肉詩》、《豆粥》、《鯨魚行》以及著名的《老饕賦》。 2、陸游是南宋著名的詩人,他還是一位精通烹飪的專家,在他的詩詞中,詠嘆佳肴的足足有上百首。
“人間定無可意,怎換得玉膾絲莼”的句子,這“玉膾”指的就是隋煬帝譽為“東南佳味”的“金齏玉膾”。“膾”是切成薄的魚片;“齏”就是切碎了的腌菜或醬菜,也引申為“細碎”。
“金齏玉膾”就是以霜的后白色的鱸魚為主料,拌以切細了的色澤金黃的花葉菜。“絲莼”則是用莼花絲做成的莼羹,也是吳地名菜。
“天上蘇陀供,懸知未易同”即是說自己用蔥油做成的面條是天上蘇陀(即酥)一樣。 他在《山居食每不肉戲作》的序言中記下了“甜羹”的做法:“以菘菜、山藥、芋、菜菔雜為之,不施醢醬,山庖珍烹也。”
并詩日:“老住湖邊一把茅,時話村酒具山肴。年來傳得甜羹法,更為吳酸作解嘲。”
“東門買彘骨,醢醬點橙薤。蒸雞最知名,美不數魚鱉。”
“彘”即“豬”,“彘骨”是豬排。排骨用加有橙薤等香料拌和的酸醬烹制或蘸美至極。
此外在詩中稱道了四川的韭黃、粽子、甲魚羹等食品。 “霜余蔬甲淡中甜,春近錄苗嫩不蘞。
采掇歸來便堪煮,半銖鹽酪不須添。”他總結了選取用蔬菜不要調味,吃起來也很新鮮。
“初游唐安飯薏米,炊成不減雕胡美。大如莧實白如玉,滑欲流匙香滿屋”把大如莧實(雞頭肉)的薏米的白、滑、香的特點都寫得非常生動。
《食粥》:“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仙人名)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
“鱸肥菰脆調羹美,(麥喬)熟油新作餅香。自古達人輕富貴,倒緣鄉味憶回鄉。”
"色如玉版貓頭筍,味抵駝峰牛尾猩"。 "新津韭黃天下無,色如鵝黃三尺余,東門彘肉更奇絕,肥美不減胡羊酥" “祖國山河無限好,家鄉父老不患貧。
淡云出岫刪發何日,也味爭如鄉味醇。” "何時一飽與子同,更煎士茗浮甘菊" “山暖已無梅可折,江清獨有蟹堪持。”
3、唐代詩人杜甫雖不是美食家,但他有許多關于美食的詩。 《麗人行》中有"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犀箸饜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黃門飛鞚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的詩句,即為"八珍" 。
"青青竹筍迎船出,白白紅魚入饌來"。 "蜀酒濃無敵,江魚美可求"。
"無聲細下飛碎雪","放箸未覺全盤空"描寫唐代廚師加工魚生的高超刀功和食客們爭食的熱烈場面。 "春日春盤細生菜" "鮮鯽食絲膾,香芹碧澗羹"。
問答未及已 兒女羅酒漿 夜雨剪春韭 新炊間黃梁(《贈衛八處士》) 甲第紛紛厭梁肉 廣文先生食不足(《醉酒歌》) 饔子左右揮雙刀 膾飛金盤白雪高 徐州禿尾不足憶 漢陰槎頭遠遁逃 魴魚肥美知第一 既飽歡娛亦蕭瑟(《觀打魚歌》) 4、鄭板橋不僅是有名的畫家,而且 對吃也有一定的研究。 鄭板橋有"夜半酣酒江月下,美人纖手炙魚頭", "揚州鮮筍趁鰣魚,爛煮春風三月初。
" "惟。
含飯字的古詩詞
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返。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
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作者: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有關吃的古詩詞
問劉十九 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江上漁者 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入風波里。
惠州一絕 蘇軾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做嶺南人。
【郊廟歌辭·五郊樂章·送神】 祀遵五禮,時屬三秋。人懷肅敬,靈降禎休。
奠歆旨酒,薦享珍羞。載張送樂,神其上游。
陳嘉言 【晦日重宴】 高門引冠蓋,下客抱支離。綺席珍羞滿,文場翰藻摛。
蓂華雕上月,柳色藹春池。日斜歸戚里,連騎勒金羈。
姚合 【宴光祿田卿宅】 竹里開華館,珍羞次第嘗。春風酒影動,晴日樂聲長。
久坐難辭醉,衰年亦暫狂。殷勤還繼燭,永夕夢相妨。
李白 【過汪氏別業二首】 游山誰可游,子明與浮丘。疊嶺礙河漢,連峰橫斗牛。
汪生面北阜,池館清且幽。我來感意氣,捶炰列珍羞。
掃石待歸月,開池漲寒流。酒酣益爽氣,為樂不知秋。
李白 【雜曲歌辭·行路難三首】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暗天。閑來垂釣坐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岐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李白 【行路難三首】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李治 【太子納妃太平公主出降】 龍樓光曙景,魯館啟朝扉。艷日濃妝影,低星降婺輝。
玉庭浮瑞色,銀榜藻祥徽。云轉花縈蓋,霞飄葉綴旗。
雕軒回翠陌,寶駕歸丹殿。鳴珠佩曉衣,鏤璧輪開扇。
華冠列綺筵,蘭醑申芳宴。環階鳳樂陳,玳席珍羞薦。
蝶舞袖香新,歌分落素塵。歡凝歡懿戚,慶葉慶初姻。
暑闌炎氣息,涼早吹疏頻。方期六合泰,共賞萬年春。
王建 【留別舍弟】 孤賤相長育,未曾為遠游。誰不重歡愛,晨昏闕珍羞。
出門念衣單,草木當窮秋。非疾有憂嘆,實為人子尤。
世情本難合,對面隔山丘。況復干戈地,懦夫何所投。
與爾俱長成,尚為溝壑憂。豈非輕歲月,少小不勤修。
從今解思量,勉力謀善猷。但得成爾身,衣食寧我求。
固合受此訓,墮慢為身羞。歲暮當歸來,慎莫懷遠游。
李夐 【恒岳晨望有懷】 二儀均四序,五岳分九州。靈造良難測,神功匪易酬。
恒山北臨岱,秀崿東跨幽。澒洞鎮河朔,嵯峨冠嵩丘。
禋祠彰舊典,壇廟列平疇。古樹侵云密,飛泉界道流。
從官叨佐理,銜命奉珍羞。薦玉申誠效,鏘金諒有由。
郊原照初日,林薄委徂秋。塞近風聲厲,川長霧氣收。
他鄉饒感激,歸望切祈求。景福如光愿,私門當復侯。
唐彥謙 【索蝦】 姑孰多紫蝦,獨有湖陽優。出產在四時,極美宜于秋。
雙箝鼓繁須,當頂抽長矛。鞠躬見湯王,封作朱衣侯。
所以供盤餐,羅列同珍羞。蒜友日相親,瓜朋時與儔。
既名釣詩釣,又作鉤詩鉤。于時同相訪,數日承款留。
厭飲多美味,獨此心相投。別來歲云久,馳想空悠悠。
銜杯動遐思,口涎空流。封緘托雙鯉,于焉來遠求。
慷慨胡隱君,果肯分惠否。 杜甫 【陪王侍御同登東山最高頂宴姚通泉,晚攜酒泛江】 姚公美政誰與儔,不減昔時陳太丘。
邑中上客有柱史,多暇日陪驄馬游。東山高頂羅珍羞,下顧城郭銷我憂。
清江白日落欲盡,復攜美人登彩舟。笛聲憤怨哀中流,妙舞逶迤夜未休。
燈前往往大魚出,聽曲低昂如有求。三更風起寒浪涌,取樂喧呼覺船重。
滿空星河光破碎,四座賓客色不動。請公臨深莫相違,回船罷酒上馬歸。
人生歡會豈有極,無使霜過沾人衣。 李白 【古風】 天津三月時,千門桃與李。
朝為斷腸花,暮逐東流水。前水復后水,古今相續流。
新人非舊人,年年橋上游。雞鳴海色動,謁帝羅公侯。
月落西上陽,馀輝半城樓。衣冠照云日,朝下散皇州。
鞍馬如飛龍,黃金絡馬頭。行人皆辟易,志氣橫嵩丘。
入門上高堂,列鼎錯珍羞。香風引趙舞,清管隨齊謳。
七十紫鴛鴦,雙雙戲庭幽。行樂爭晝夜,自言度千秋。
功成身不退,自古多愆尤。黃犬空嘆息,綠珠成釁仇。
何如鴟夷子,散發棹扁舟。 水神 【霅溪夜宴詩(屈大夫歌)】 鳳鶱鶱以降瑞兮,患山雞之雜飛。
玉溫溫以呈器兮,因碔砆之爭輝。當侯門之四辟兮,墐嘉謨之重扉。
既瑞器而無庸兮,宜昏暗之相微。徒刳石以為舟兮,顧沿流而志違。
將刻木而作羽兮,與超騰之理非。矜孑孑于空江兮,靡群援之可依。
血淋淋而滂流兮,顧江魚之腹而將歸。西風蕭蕭兮湘水悠悠,白芷芳歇兮江蘺秋。
日晼晼兮川云收,棹四起兮悲風幽。羈魂汩沒兮我名永浮,碧波雖涸兮厥譽長流。
向使甘言盛行于曩昔,豈今日居君王之座頭。是知貪名徇祿而隨世磨滅者,雖正寢之死乎無得與吾儔。
當鼎足之嘉會兮,獲周旋于君侯。雕盤玉豆兮羅珍羞,金卮瓊斝兮方獻酬。
敢寫心兮歌一曲,無誚余持杯以淹留。 李白 【感時留別從兄徐王延年、從弟延陵】 天籟何參差,噫然大塊吹。
玄元包橐龠,紫氣何逶迤。七葉運皇化,千齡光本支。
仙風生指樹,大雅歌螽斯。諸王若鸞虬,肅穆列藩維。
哲兄錫茅土,圣代羅榮滋。九卿領徐方,七步繼陳思。
伊昔全盛日,雄豪動京師。冠劍朝鳳闕,樓船。
常用語或熟語中帶【吃】字的
1.吃飽了撐著
2.吃一塹,長一智
3.吃不了兜著走
4.好漢不吃眼前虧
5.癩蛤蟆想吃天鵝肉
6.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
7.吃著碗里瞧著鍋里
8.看菜吃飯,量體裁衣
9.吃人不吐骨頭
10.死了張屠夫,不吃混毛豬
11.豬八戒吃人參果,全不知滋味
12.敬酒不吃吃罰酒
13.啞子吃黃連
14.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15.吃力不討好
關于吃飯的詩句
1、《行行重行行》漢代:佚名
原文: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
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譯文:他鄉的游子不想回還。只因為想你使我都變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關。還有許多心里話都不說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饑寒。
2、《游山西村》宋代:陸游
原文: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譯文:不要笑農家臘月里釀的酒渾濁不醇厚,豐收的年景農家待客菜肴非常豐盛。山巒重疊水流曲折正擔心無路可走,忽然柳綠花艷間又出現一個山村。
3、《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宋代:蘇軾
原文: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譯文:冬天早晨細雨斜風天氣微寒,淡淡的煙霧和稀疏的楊柳使初晴后的沙灘更嫵媚。洛澗入淮后水勢一片茫茫。乳色鮮白的好茶伴著新鮮如翡翠般的春蔬,這野餐的味道著實不錯。而人間真正有滋味的還是清淡的歡愉。
4、《立春前七日聞有預作春盤邀客者戲作》宋代:陸游
原文:
蓼芽蔬甲簇青紅,盤箸紛紛笑語中。
一餅不分空恨望,暮年知有幾春風?
譯文:蓼菜嫩芽鮮嫩翠綠,飯桌上歡聲笑語。望著那人沒有把餅分出來,老了不知道還有幾年春風。
5、《煮粥行》清代:尤侗
原文:
去年散米數千人,今年煮粥才數百。
去年領米有完衣,今年啜粥見皮骨。
譯文:去年送米的時候有數千人,今年煮粥才有幾百人。去年領米的有完整的衣服,今年看見領粥的都瘦的皮包骨了。
含“吃”字的成語
比喻經濟困難。比喻憑空的大量收獲,全不知滋味 比喻吃東西狼吞虎咽。也指將自己方面的情況告訴對方,長一智 塹。
吃啞巴虧 自己遭受暗算或受損吃虧:嬜,爭奪。能經受困苦的生活,暫時躲開不利的處境。比喻少了某人或某種條件。同“缺吃少穿”。
吃不了兜著走 比喻不能承受或擔當
吃閉門羹
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 羊肉沒吃上:風韻。
省吃儉用 形容生活簡樸。
吃著不盡 吃的穿的,收入不夠支出。
靠天吃飯 謂依賴自然條件來過日子。
看菜吃飯、貪于,不同一般。
幫虎吃食 比喻幫助惡人做壞事。
吃里爬外 接受這一方面的好處。
吃里扒外 比喻受這一方好處,照樣能辦好事情。
看菜吃飯 比喻根據具體情況辦事,不怕強硬,吞不下又吐不出。形容個性頑強、爭吵,山也要空。
吃現成飯
吃軟不吃硬 對態度強硬者。比喻生活富裕。
自討苦吃 討,享用不盡。貪于吃喝,就依靠什么條件生活。比喻工作不負責:熟食:裁剪。指光是消費而不從事生產,山也要空,也要耗盡:求得。費了好大力氣,絕不屈從,吃用節儉。
啞子吃黃連 歇后語。
穩吃三注 四人賭博;風,增長一分見識。形容事情棘手難辦,不吃混毛豬 俗語。指因男女關系而妒忌。多指在男女關系上,反倒沾了一身羊膻氣,也禁得起勞累
吃驚受怕 受驚駭,強自忍耐:壕溝,反壞了名
不吃煙火食 煙火食,靠水吃水 比喻自己所在的地方有什么條件,欺軟怕硬。
幫狗吃食 〖解釋〗比喻幫壞人作壞事。
吃肥丟瘦
吃大鍋飯
吃穿用度 指日常衣食費用。
豬八戒吃人參果,預先支用了以后的進項:招惹,免得吃虧受辱,態度一強硬。
癩蛤蟆想吃天鵝肉 比喻人沒有自知之明。同“張公吃酒李公醉”。
少吃儉用 省吃儉用,一個人贏三個人的賭注,可以聽從。
多吃多占
短吃少穿 指衣食困乏
大吃一驚 形容對發生的事感到十分意外
大吃大喝
吃著碗里瞧著鍋里 比喻貪心不足,或工作方法笨拙。
吃硬不吃軟 好言好語不聽從。比喻有苦難言。
吃喝玩樂 謂過恣意享樂的生活。道教以為仙人可以不吃熟食,比喻困難,懶于做事。裁:用尺量身材的大小長短。自己找苦吃。
張公吃酒李公醉 比喻由于誤會而代人受過,多指女子。舊時用來稱贊詩文立意高超,卻暗為另一方效勞
吃苦耐勞 耐,也要耗盡。也比喻看書做事貪多務得。
好吃懶做 好。
吃一塹。比喻根據具體情況辦事。
拈酸吃醋 產生嫉妒情緒,反使屈從了,只好自認吃虧。
吃人不吐骨頭
吃糧不管事 只拿錢不做事。
死了張屠夫。比喻干了某事沒撈到好處,言詞清麗。
張公吃酒李公顛 〖解釋〗后有移花接木或頂缸之義,實則無所收獲
中看不中吃
爭鋒吃醋 見“爭風吃醋”,入不敷出。
撩蜂吃螫 猶言撩蜂剔蝎。
敬酒不吃吃罰酒
好漢不吃眼前虧 俗語。
爭風吃醋 爭。比喻指經濟困難,也得不到稱贊。
缺吃短穿 〖解釋〗指衣食困乏。
坐吃山崩 只坐著吃。比喻有苦說不出,一心想謀取不可能到手的東西。
吃力不討好 討。
貪吃懶做 謂又饞又懶。亦作“缺吃短穿”,卻為那一方面賣力,量體裁衣 〖解釋〗量體,不敢聲張或無法申訴,禁得起。
缺吃少穿 指衣食困乏,不對頭。
狼吃幞頭 狼銜去人的幞頭。形容人的外強中干。指光是消費而不從事生產,對好言好語。指聰明人能識時務、挫折。
寅吃卯糧 這一年吃了下一年的糧。受一次挫折:受得起,即使有堆積如山的財富坐吃山空 只坐著吃:喜歡。
靠山吃山。同“幫虎吃食”,即使有堆積如山的財富,來不及細嘗
文言文中帶“食”字的句子,急
1.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與食。嫌淡無味。主人聞之,更為益鹽。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緣有鹽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曰:“有鹽乎?有鹽乎?”母出鹽而怪之,但見兒惟食鹽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鹽中。”愚人食鹽不已,味敗,反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過則非惟無益,反害之。
2. 國朝尚書劉南垣公,告老家居。有直指使者,以飲食苛求屬吏,郡縣患之。 公曰:“此吾門生,當開諭之。” 俟(sì)其來款之,曰:“老夫欲設席,恐妨公務,特留此一飯。但老妻他往,無人治具,家常飯,能對食乎? ”直使以師命,不敢辭。 自朝(zhāo)過午,飯尚未出,直指饑甚。比食至,惟脫粟飯、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覺過飽。 少頃,佳肴美醞,羅列盈前,不能下箸。 公強之,對曰:“已飽甚,不能也。” 公笑曰:“可見飲饌原無精細,饑時易為食,飽時難為味,時使然耳。” 直指使諭其訓,后不敢以盤饗(sūn)責人。
3. 齊大饑。 黔敖為食于路,以待餓者而食之。 良久,有餓者,蒙袂輯屨,貿貿然來。 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 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 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 曾子聞之,曰:“微與!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
文言文中帶“食”字的句子還有很多,以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