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做人的古詩名句】
1、墨梅王冕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2、石灰吟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3、竹石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4、蜂羅隱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 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黃瓊傳)) 山氣早晚佳,飛鳥相與還.(陶淵明《飲酒》)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宋·李清照《夏日絕句〉)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禍. 蓋世功勞,當不得一個矜字.彌天罪惡,當不得一個悔字. 大著肚皮容物,立定腳根做人. 事當快意處須轉,言到快意時須住. 殃咎之來,未有不始于快心者.故君子得意而憂,逢喜而懼. 物忌全勝,事忌全美,人忌全盛.有關做人的古詩名句盡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寬. 花繁柳密處撥得開,方見手段.風狂雨驟時立得定,才是腳跟. 人當變故之來,只宜靜守,不宜躁動.即使萬無解救,而志正守確,雖事不可為,而心終可白.否則必致身敗,而名亦不保,非所以處變之道. 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擠之.事事爭勝者,必有人以挫之. 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詩詞名句行己恭,責躬厚,接眾和,立心正,進道勇.擇友以求益,改過以全身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陸游〈游山西村〉)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唐劉禹錫〈陋室銘〉)。
二、求詩一首,高人請進無意中發現這里,看了很多老師做的詩,真是很喜
粵京遠隔云路遙 銀燕來去載良宵 好在新浪有通道 否則誰人受得了 青絲細結網上意 紅淚常?牌林薪? 惟愿郎君多保重 莫讓小妹睡不著 前程遠大須奮斗 身體安康更重要 吃飯穿衣成人化 作息鍛煉請記牢 何時王母賜天恩 金風玉露會鵲橋 羞歌一曲阮郎歸 甜言蜜語將我包 在京一方 (按《在水一方》侃訴。)
紅塵攘攘 情愫茫茫 有位佳人 在京一方 華景熙熙 心思迷離 有位佳人 孤獨而居 我愿乘雁北上 找尋她的方向 無奈關山相隔 云路又遠又長 我愿乘車北去 與她輕言細語 只見仿佛依稀 她在默默低泣 人海攘攘 相思牽腸 有位佳人 想念愛郎。
三、李賀做詩的完整翻譯
原文:李賀字長吉,系出鄭王后.七歲能辭章,韓愈、皇甫(氵是)始聞未信,過其家,使賀賦詩,援筆輒就如素構,自目曰高軒過,二人大驚,自是有名.為人纖瘦,通眉,長指爪,能疾書.每旦日出,騎弱馬,從小奚奴,背古錦囊,遇所得,書投囊中.未始先立題然后為詩,如他人牽合課程者.及暮歸,足成之.非大醉、吊喪日率如此,過亦不甚省.母使婢探囊中,見所書多,即怒曰:“是兒要嘔出心乃已耳!” 翻譯:李賀,字長吉,為唐宗室鄭王李亮的后裔,七歲就能寫出好的辭章,韓愈、皇甫湜開始聽說還不相信,就去造訪他家,讓他寫詩,提筆一揮而就,就象預先構思、草擬過的,自己取名字叫《高軒過》,他們兩個大吃一驚,從此李賀出了名.李賀長得纖瘦,兩個眉毛相連,手指細長,能運筆如風.每天早晨出門,騎著瘦小的馬,跟著一個小男仆,背著古錦囊,一有好的作品,寫好放到錦囊里.李賀沒有先想好題目再去做詩的,就象赴會別人的任務題目.到了傍晚回家,積累而成.只要不是喝得大醉或者吊喪這樣特殊的日子,他每天都這樣,等過去也就不怎么理.母親讓丫鬟看他的錦囊,見他寫的詩很多,就生氣地說:“這孩子啊,要嘔出心了才罷休啊” “怒”表現了她對兒子的疼愛。
四、《紅樓夢》中林黛玉做的詩——《葬花吟》全篇詩的內容
《葬花吟》 花榭花飛飛滿天,紅綃香斷有誰憐?游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處訴;手把花鋤出繡簾,忍踏落花來復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桃李明年能再發,明歲閨中知是誰? 三月香巢初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殺葬花人;獨把花鋤偷灑淚,灑上空枝見血痕.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怪儂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語去不聞. 昨宵庭外悲歌奏,知是花魂與鳥魂?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語花自羞; 愿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杯凈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詩詞鑒賞】《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嘆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這一藝術形象,表現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它和《芙蓉女兒誄》一樣,是作者出力摹寫的文字.這首風格上仿效初唐體的歌行,在抒情上淋漓盡致,藝術上是很成功的. 這首詩并非一味哀傷凄惻,其中仍然有著一種抑塞不平之氣.“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就寄有對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的憤懣;“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豈不是對長期迫害著她的冷酷無情的現實的控訴?“愿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杯凈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則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時,所表現出來的那種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頭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這些,才是它的思想價值之所在. 這曾詩的另一價值在于它為我們提供了探索曹雪芹筆下的寶黛悲劇的重要線索.甲戌本有批語說:“余讀《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凄楚憾慨,令人身世兩忘,舉筆再四,不能下批.有客日:‘先生身非寶主,何能下筆?”即字字雙圈,批詞通仙,料難遂顰兒之意,俟看玉兄之后文再批.’噫唏!阻余者想亦《石頭記》來的,散停筆以待.” 值得注意的是批語指出:沒有看過“玉兄之后文”是無從對此詩加批的;批書人“停筆以待”的也正是與此詩有關的“后文”.所謂“后文”毫無疑問的當然是指后半部佚稿沖寫黛玉之死的文字.如果這首詩中僅僅一般地以落花象征紅顏薄命,那也用不著非待后文不可;只有詩中所寫非泛泛之言,而大都與后來黛玉之死情節聲切相關時,才有必要強調指出,在看過后面文字以后,應回頭來再重新加深對此詩的理解. 由此可見,《葬花吟》實際上就是林黛玉自作的詩讖.這一點,我們從作者的同時人、極可能是其友人的明義《題紅樓夢》絕句中得到了證明.詩曰;傷心一首葬花詞,似讖成真自不如.安得返魂香一縷,起卿沉痼續紅絲?“似讖成真”,這是只有知道了作者所寫黛玉之死的情節的人才能說出來的話. 以前,我們還以為明義未必能如脂硯那樣看到小說全書,現在看來,他讀到過后半部部分稿子的可能性極大,或者至少也聽作者交往的圈子里的人比較詳盡地說起過后半部的主要情節.如果我們說,明義絕句中提到后來的事象“聚如春夢散如煙”、“石歸山下無靈氣”之類,還可由推測而知的話;那么,寫寶王貧窮的“王孫瘦損骨嶙峋”,和寫他因獲罪致使他心中的人為他的不幸憂忿而死的“慚愧當年石季倫”等詩句,是再也無從憑想象而得的. 上面所引之詩中的后兩句也是如此:明義說,他真希望有起死回生的返魂香,能救活黛玉,讓寶、黛兩個有情人成為眷屬,把已斷絕的月下老人所牽的紅絲繩再接續起來.試想,只要“沉痼”能起,“紅絲”也就能續,這與后來續書者想象寶、黛悲劇的原因在于婚姻不自主是多么的不同!倘若一切都如程偉元、高鶚整理的續書中所寫的那樣,則寶玉已有他屬,試問,起黛玉“沉痼”又有何用?難道“續紅絲”是為了要她做寶二姨娘不成? 此詩“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等末了數句,書中幾次重復,特意強調,甚至通過寫鸚鵡學吟詩也提到.可知紅顏老死之日,確在春殘花落之時,并非虛詞作比.同時,這里說“他年葬儂知是誰”,前面又說“紅消香斷有誰憐”、“一朝飄泊難尋覓”等等,則黛玉亦如晴雯那樣死于十分凄慘寂寞的境況之中可以無疑.那時,并非大家都忙著為寶玉辦喜事,因而無暇顧及,恰恰相反,寶玉、鳳姐都因避禍流落在外,那正是“家亡莫論親”、“各自須尋各自門”的日子,詩中“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或含此意. “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幾句,原在可解不可解之間,憐落花而怨及燕子歸去,用意甚難把握貫通.現在,倘作讖語看,就比較明確了.大概春天里寶黛的婚事已基本說定了,即所謂“香巢已壘成”,可是,到了秋天,發生了變故,就象梁間燕子無情地飛去那樣,寶玉被迫離家出走了.因而,她悲嘆“花魂鳥魂總難留”,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