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最快的馬的詩句
1. 夜闌臥聽風吹雨,
鐵馬冰河入夢來。
(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2. 竹馬踉蹌沖淖去,
紙鳶跋扈挾風鳴。
(陸游《觀村童戲溪上》)
3. 亂花漸欲迷人眼,
淺草才能沒馬蹄。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4. 草枯鷹眼疾,
雪盡馬蹄輕。
(王維《觀獵》)
5.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6. 馬寅識路真疲路,
蟬到吞聲尚有聲。
(黃景仁《雜感》)
7. 揮手自茲去,
蕭蕭班馬鳴。
(李白:《送友人》)
8. 好山好水看不足,
馬蹄催趁月明歸。
(岳飛《池州翠微亭》)
9. 云橫秦嶺家何在?
雪擁南關馬不前。
(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10. 山回路轉不見君,
雪上空留馬行處。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
11.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
玉壺光轉,
一夜魚龍舞。
(辛棄疾《青玉案》)
12.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王翰《涼州詞》)
13. 射人先射馬,
擒賊先擒王。
(杜甫《前出塞》)
14.春風得意馬蹄疾,
一日看盡長安花。
(孟郊《登科后》)
15. 還似舊時游上苑,
車如流水馬如龍,
花月正春風。
(李煜《望江南》)
16. 郎騎竹馬來,
繞床弄青梅。
(李白《長干行》)
17.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昌齡《出塞》)
18. 胡馬依北風,
越鳥巢南枝。
(《古詩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
19. 牧人驅犢返,
獵馬帶禽歸。
(王績《野望》)
20. 馬作的盧飛快,
弓如霹靂弦驚。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二、誰能告訴我一些關于馬的古詩
原文 王績 東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 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 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 長歌懷采薇。 二、作者簡介 王績:(585-644) 隋末唐初詩人。
字無功。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
曾仕隋,唐初任太樂丞,后期官歸隱家鄉東皋山,自號東皋子。思想受莊、老及魏晉玄學影響,贊美嵇康、阮籍、陶潛,嘲諷儒教。
一生惟以飲酒為樂,鄙棄功名富貴。詩歌既表達對現實社會的不滿,也流露出頹放棄世的情調。
《野望》、《秋夜喜遇王處士》等,以樸素自然的語言表現自己的生活和感情。 《野望》抒寫詩人在社會變革時的彷徨苦悶以及尋求解脫的心情,寫景工致,沖淡疏朗,是一首成熟的五言律詩。
《秋夜》寫與朋友相逢的喜悅,語言清新平淡,是一首成功的五絕。他的詩沒有沾染宮體詩的脂粉氣,樸素自然,風格澹遠,一掃六朝靡麗之色。
原有集,已佚。 今存明人輯《東皋子集》3卷。
三、創作背景 《野望》寫的是山野秋景,在閑逸的情調中,帶幾分彷徨和苦悶,是王績的代表作。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邊地。東皋,指他家鄉絳州龍門的一個地方。
他歸隱后常游北山、東皋,自號“東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現了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下面四句寫薄暮中所見景物:“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舉目四望,到處是一片秋色,在夕陽的余暉中越發顯得蕭瑟。
在這靜謐的背景之上,牧人與獵馬的特寫,帶著牧歌式的田園氣氛,使整個畫面活動了起來。 這四句詩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圖,光與色,遠景與近景,靜態與動態,搭配得恰到好處。
然而,王績還不能象陶淵明那樣從田園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說:“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說自己在現實中孤獨無依,只好追懷古代的隱士,和伯夷、叔齊那樣的人交朋友了。
讀熟了唐詩的人,也許并不覺得這首詩有什么特別的好處。 可是,如果沿著詩歌史的順序,從南朝的宋、齊、梁、陳一路讀下來,忽然讀到這首《野望》,便會為它的樸素而叫好。
南朝詩風大多華靡艷麗,好象渾身裹著綢緞的珠光寶氣的貴婦。從貴婦堆里走出來,忽然遇見一位荊釵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樸素美就會產生特別的魅力。
王績的《野望》便有這樣一種樸素的好處。這首詩的體裁是五言律詩。
自從南朝齊永明年間,沈約等人將聲律的知識運用到詩歌創作當中,律詩這種新的體裁就已醞釀著了。到初唐的沈?縉凇⑺沃適擲锫墑?於ㄐ突晌?恢種匾?氖?杼宀謾6纈諫頡⑺瘟嗄甑耐跫ǎ丫芐闖觥兌巴氛庋墑斕穆墑£得魎且桓鲇掠誄⑹孕灤問降娜恕U饈資ê孜擦攪?闈檠允攏屑淞攪?淳埃椹ぉぞ癌ぉで檎庖環錘矗μ囊饉幾罨艘徊恪U庹下墑μ囊恢只菊路ā? 四、解析 《野望》是王績的代表作之一。
寫秋日傍晚的山野景色,抒發隋唐易代的感觸。此時,作者雖已過著隱居生活,但反映在這首詩里的思想感情卻透露出彷徨無依的苦悶。
而這種思想感情又是借山野秋景,在閑逸的情調中流露出來的。 “東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
皋,水邊地。東皋,指他家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縣)北山的一個地方。
他歸隱后常游北山東皋,自號“東皋子”。薄暮,傍晚。
徒倚,徘徊的意思。依,依托,歸宿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語。流露了詩人失意后的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
此為首聯,抒情言事。 中間兩聯(頷聯,頸聯)寫景。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極目遠眺,高風送秋,黃葉飄落,滿目秋色在夕陽的余暉中愈顯得蕭瑟。而舉目四顧,“牧人驅犢,獵馬帶禽”與樹色山光構成了一幅山野晚秋圖。
空曠、遼遠、靜謐、清涼的北景之上,牧人與獵馬的特寫鏡頭,帶著田園式的牧歌氣氛使整個畫面活動了起來。 樹色山光、色調和諧,遠景近物、相映成趣,靜態動態,互為陪襯。
詩人筆下的景物中流露出了于淡淡的苦悶中夾雜著的安然恬靜的悠閑樂趣。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訴說自己在現實中孤獨無依,只能追懷古代的隱士柏夷、叔齊,表示自己在隋唐易代之際,懷有伯夷、叔劉那樣的心情。 尾聯“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孟浩然詩句)緣景抒情,情與景達到了和諧的統一。
詩歌在藝術上常常是抒情寫景兩相結合,交織成篇的。明代在《四溟詩話》中說:“作詩本乎情、景……景乃詩之媒,情乃詩之胚,合而為詩。”
這首詩的首、尾兩聯抒情,中兩聯寫景。 高風送秋,黃葉飄落,夕陽西沉,余暉漸息,這正是觸發詩人失意歸隱后彷徨苦悶的心境的媒介,而牧人驅犢、獵馬帶禽的田園景致,又逗起了詩人歸隱之后于恬淡悠閑的生活情趣中產生的淡淡的愉悅;懷著這樣復雜的心情,詩人登山臨水之際不能不以我觀物,執筆運思之時又不能不緣情寫景,因此中間兩聯所寫之景就必然是以詩人所懷之情為胚胎的。
詩人苦悶與愉悅交織在一起的復雜感情因無山野晚秋景致的點染得到了加深,而山野晚秋的景致也因詩人的這種復雜感情的注入增強了它的感染力。詩中的情。
三、含馬的詩句
詠馬 楊師道 玉鞍金絡過丹墀,骨相崢嶸毛亦奇。
世上殊多千里馬,老肥御苑未曾馳。 羸疲豈任鹽車重,伯樂見之不勝嗟。
此馬若遂千里志,追風猶可到天涯。 李賀 此馬非凡馬, 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 猶自帶銅聲。 李賀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 快走踏清秋。 李賀 武帝愛神仙, 燒金得紫煙。
廄中皆肉馬, 不解上青天。 《天馬歌》 漢武帝劉徹 太一貢兮天馬下,?赤汗兮沫流赭。
騁容與兮?萬里,今安匹兮龍為友。 《房兵曹胡馬》 杜甫 胡馬大宛名,鋒棱瘦骨成。
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 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
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
四、表示馬詞語請快點,10個
1【一馬當先】作戰或做事時,不畏艱難,勇敢地走在他人前面.2.【千軍萬馬】形容士兵眾多,聲勢壯大.3.【天馬行空】比喻才思豪放飄逸.4.【心猿意馬】形容心思意念飄浮不定.5.【犬馬之勞】謙稱自己微薄的服務像犬馬一般微不足道.6.【汗馬功勞】比喻為征戰奔走的功勞.7.【老馬識途】比喻老人經驗豐富.8.【兵荒馬亂】形容戰亂破壞之嚴重,秩序之紊亂.9.【走馬觀花】大略觀看事物外象,無暇細究其底蘊.10.【車水馬龍】形容繁華熱鬧.11.【招兵買馬】征招士兵,購買馬匹;指集結武力,預謀作戰.12【金戈鐵馬】表示軍隊裝備很好,作戰力非常強;或喻戰爭.13【青梅竹馬】指幼時游戲的伴侶.14【指鹿為馬】形容歪曲事實顛倒是非.15【秣馬厲兵】磨快武器,喂飽戰馬,準備戰斗;也泛指事前積極的準備.16【馬耳東風】形容一個人對別人所說的話漠不關心,聽過就忘.17【馬到成功】用以祝賀人成功迅速而容易.18【馬革裹尸】形容軍人英勇地戰死在沙場上.19【馬首是瞻】指完全聽從領導人的指揮來行動.20【馬齒徒長】比喻只是年齡徒然加大,但沒有大作為.21【塞翁失馬,焉知非福】(1)比喻人因禍得福.(2)形容禍福無常,不能遽下定論.(3)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為好事.22【一言既出 駟馬難追】話一說出口,難以收回.用以警告人言語謹慎,要信守諾言.23【龍馬精神】形容精神健旺、充沛.24【聲色犬馬】形容生活非常糜爛.25【懸崖勒馬】喻到了危險的邊緣,及時醒悟回頭.26【馬不停蹄】形容不停、飛快的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