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0首有關山水田園的詩
詩歌鑒賞十二講:山水田園詩中國山水田園詩源遠流長,詩人眾多,風格各異.陶淵明等詩人形成我國東晉田園詩派,謝靈運、謝朓等詩人形成我國南朝山水詩派,王維、孟浩然等詩人形成我國盛唐山水田園詩派.詩人們以山水田園為審美對象,把細膩的筆觸投向靜謐的山林,悠閑的田野,創造出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達對現實的不滿,對寧靜平和生活的向往.仔細品味,這些詩或多或少有著共同的特點.首先,都對山水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給予了其他詩人作家無法企及的關注,且不惜以濃墨重彩描寫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如孟浩然的《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詩作首聯交待了事情的緣由后,頷聯即寫詩人進村時所見的自然風景.詩人好似信手拈來農村常見的風景,但平淡之中可見深厚的功力和精心的錘煉.這兩句不僅準確生動地描繪了村邊棵棵濃密的綠樹,村外坡坡橫斜的青山,為我們呈現出一幅清新鮮明的山村風景畫;而且一個“合”字,一個“斜”字,更將綠樹環抱山村,青山橫斜村外的神態點化出來,仿佛自然景物同山村人家融洽和諧,依依相合,洋溢著濃厚的情韻,極富親切感和感染力.頸聯寫進屋后主客暢談的情景.如果說,頷聯是描繪整個村莊大環境的話,頸聯即是勾畫故友農家的小環境:室外是打谷的曬場和菜園,室內是農家的酒菜和農事的談吐,一股濃洌的田家風味和盤托出.詩人面對窗外典型的農家風光,屋內豐盛的農家飯菜,內心怡然歡快;加上主客知交,情味相投,頻頻舉杯對飲,聲聲暢談桑麻,心境是何等暢快溫暖.尾聯則述他日之約,情韻深長.詩作的人情物景都融入了一片天籟之中.其次,詩人筆下的山水草木、鳥語花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構成了一個和諧的整體,形成了充滿生命意識的畫面.且看杜甫以詩為畫之作—《絕句》: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詩句一開始,就從大處著筆,描繪出在初春燦爛的陽光照耀下,浣花溪一帶明凈絢麗的春景.第二句詩人進一步以和煦的春風、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來展現明媚的大好春光.第三句詩人選擇初春最常見、也最具特征的動態景物來勾畫.春暖花開,泥融土濕,秋去春歸的燕子,正繁忙地飛來飛去,銜泥筑巢.第四句是勾勒靜態景物.春日融融,日麗沙暖,鴛鴦也要享受這春天的溫暖,在溪邊的沙洲上靜睡不動.從景物的描寫來看,這一句和第三句動態的飛燕相對照,動靜相間,相映成趣.三、四兩句又以工筆細描銜泥飛燕、靜睡鴛鴦,與一、二兩句粗筆勾畫闊遠明麗的景物相配合,使整個畫面和諧統一,構成一幅色彩鮮明、生意勃發、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圖,從而反映了詩人經過長期的顛簸流離后,暫時得到安寧生活的暢淡心情,也是詩人對初春時節自然界的一派生機、欣欣向榮的歡愉情懷的表露.再者,也是更重要的,詩人筆下的所有山水說到底還是為了其中人物感情的抒發服務的.如杜甫的即景小詩《絕句》: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這是一首安史之亂平定后,杜甫得知故友嚴武還鎮成都消息后寫的一首小詩.詩的上聯是一組對仗句.草堂周圍多柳,新綠的柳枝上有成對黃鸝在歡唱,一派歡愉景象,有聲有色,構成了新鮮而優美的意境.“兩個黃鸝鳴翠柳”,鳥兒成雙成對,呈現出一片生機,具有喜慶的意味.次句寫藍天上的白鷺在自由飛翔.這兩句連用四種鮮明的顏色,構成一幅絢麗的圖景.首句還有聲音的描寫,這些都傳達出無比歡快的感情.詩下聯也由對仗句構成,上句寫憑窗遠眺雪嶺.嶺上積雪終年不化,所以積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只有在空氣澄清的晴日才能清晰看見.觀賞到如此難得見到的美景,詩人心情的舒暢不言而喻.下句寫向門外一看,可見到停泊在江邊的船只.江船本是很常見的,但“萬里船”卻意味深長.因為它們來自“東吳”.多年戰亂,水陸交通為兵戈所阻,船只一般是不能航行萬里的.而戰亂平定,交通恢復,才看到來自東吳的船只,詩人如何不喜上心頭呢?這兩句一言空間之廣,一言時間之久,詩人身在草堂,卻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胸次是何等的開闊! 歸田園居 【魏晉】陶淵明 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 時復墟曲中,拔草共來往.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 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歸園田居 【魏晉】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田園.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椋,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田園言懷 【唐】李白 賈誼三年謫,班超萬里侯. 何如牽白犢,飲水對清流. 田園作 【唐】孟浩然 弊廬隔塵喧,惟先養恬素.卜鄰近三徑,植果盈千樹. 粵余任推遷,三十猶未遇.書劍時將晚,丘園日已暮. 晨興自多懷,晝坐常寡悟.沖天羨鴻鴣,爭食羞雞鶩. 望斷金馬門,勞歌采樵路.鄉曲無知己,朝端乏親故. 誰能為揚雄,一薦甘泉賦. 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
二、舉個清新自然的詩句``解析下`
一片暈紅才著雨,幾絲柔綠乍和煙。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都是描寫景物之美,心情的舒暢,其實這些的意思都不難,閉上眼睛想象一下,領路其中的意境,比誰的解釋都好。
三、求一些溫婉美麗,清新自然的宋詞
浣溪沙 (李 璟) 手卷真珠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
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②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③雨中愁。 回首綠波三楚暮④,接天流。
【作者簡介】 李璟字伯玉,史稱南唐中主。好讀書,多才藝。
“時時作為歌詩,皆出入風騷”, 具有較高的文學藝術修養。經常與其寵臣如韓熙載、馮延已等飲宴賦詩,于是適用于歌 筵舞榭的詞,便在南唐獲得了發展的機會。
他的詞,感情真摯,風格清新,語言不事雕 琢,對南唐詞壇產生過一定的影響。存詞五首,其中《南唐二主詞》收四首,《草堂詩 余》收一首。
【注釋】 ①真珠:即珠簾。 ②青鳥:傳說曾為西王母傳遞消息給武帝。
這里指帶信的人。 云外,指遙遠的地 方。
③丁香結·丁香的花蕾。此外詩人用以象征愁心。
④三楚:指南楚、東楚、西楚。三楚地域,說法不一。
這里用《漢書·高帝紀》注: 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帶)為南楚。吳(今江蘇吳縣一帶)為東楚。
彭城(今江蘇銅山縣 一帶)為西楚。“三楚暮”,一作“三峽暮”。
【評解】 這首詞借抒寫男女之間的悵恨來表達作者的愁恨與感慨。上片寫重樓春恨,落花無 主。
下片進一層寫愁腸百結,固不可解。有人認為這首詞非一般的對景抒情之作,可能 是在南唐受后周嚴重威脅的情況下,李璟借小詞寄托其彷徨無措的心情。
李璟的詞,已擺脫雕飾的習氣,沒有晦澀之病。辭語雅潔,感慨深沉。
浣溪沙 (李 璟) 菡萏①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 還與韶光②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④玉笙寒。 多少淚珠何限恨,倚闌干。
【注釋】 ①菡萏:荷花的別名。 ②韶光:美好的時光。
③夢回:夢醒。 雞塞:即雞鹿塞,漢時邊塞名,故址在今內蒙古。
這里泛指邊塞。 ④吹徹:吹到最后一曲。
徹,大曲中的最后一遍。 【評解】 這首詞,寫一個女子的悲秋念遠之情,充滿了感傷和哀怨,從而反映了封建時代夫 妻遠離給婦女帶來的痛苦。
全詞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前寫悲秋,后寫念遠。構思新穎, 自然貼切。
體現了南唐詞壇清新自然、不事雕琢的特色。 謁金門 (馮延巳) 風乍①起,吹縐一池春水。
閑引②鴛鴦香徑里,手挼③紅杏蕊。 斗鴨④闌干獨倚,碧玉搔頭⑤斜墜。
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 【作者簡介】 馮延巳,一名延嗣,字正中,廣陵(今江蘇揚州人)。
多才藝,工詩詞。仕南唐, 李璟時為宰相。
他的詞雖也寫婦女、相思之類的題材,但不象花間派那樣雕章琢句。他 能用清新的語言,著力刻畫人物內心的活動和哀愁,他運用“托兒女之辭,寫君臣之事” 的傳統手法,隱約流露出對南唐王朝國勢的關心與憂傷,對溫庭筠以來的婉約詞風有所 發展。
【注釋】 ①乍:忽然。 ②閑引:無聊地逗引著玩。
③挼:揉搓。 ④斗鴨:以鴨相斗為歡樂。
斗鴨闌和斗雞臺,都是官僚顯貴取樂的場所。 ⑤碧玉搔頭:即碧玉簪。
【評解】 馮延巳擅長以景托情,因物起興的手法,蘊藏個人的哀怨。寫得清麗、細密、委婉、含蓄。
這首膾炙人口的懷春小詞,在當時就很為人稱道。尤其“風乍起,吹縐一池春水”, 是傳誦古今的名句。
詞的上片,以寫景為主,點明時令、環境及人物活動。下片以抒情 為主,并點明所以煩愁的原因。
鵲踏枝 (馮延巳) 誰道閑情①拋擲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 日日花前長病酒②,不辭鏡里朱顏瘦。
河畔青蕪③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 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后。 【注釋】 ①閑情:閑愁。
實際指愛情、相思。 ②病酒:飲酒過量,醉酒。
③青蕪:叢生的青草。 【評解】 這首《鵲踏枝》,把“閑情”寫得纏綿悱惻,難以排遣。
詞的上片著重寫愛情。詞中人物為相思所苦,憔悴不堪;下片著重寫景。
而楊柳依 依牽愁,畔草青青惹恨。全詞情景交融,意蘊深婉。
這首詞并不著意刻畫人物的外在形 象,也不經心描寫具體景物或情事,而是把筆墨集中在創造纏綿凄惻的感情境界上,形 成了馮詞的獨特風格。
四、有哪些描寫自然風景的古詩、現代詩
有古體詩,律詩,絕句,近代詩,現代詩 古代詩歌的體裁常識 古代詩歌的分類 古代詩歌包括詩、詞、曲。
1. 從詩歌的形式可分為: ① 古體詩,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樂府詩。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詩體裁的詩歌也屬古體詩。
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古體詩的發展軌跡:《詩經》→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新樂府。
② 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 ③ 詞,又稱為詩余、長短句、曲子、曲子詞、樂府等。
其特點: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字數不同可分為長調(91字以上)、中調(59-90字)、小令(58字以內)。
詞有單調和雙調之分,雙調就是分兩大段,兩段的平仄、字數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單調只有一段。詞的一段叫一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闕、上闕、上片,第二段叫后闕、下闕、下片。
④ 曲,又稱為詞余、樂府。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
散曲興起于金,興盛于元,體式與詞相近。特點:可以在字數定格外加襯字,較多使用口語。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數(套曲)兩種。套數是連貫成套的曲子,至少是兩曲,多則幾十曲。
每一套數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須同一宮調。它無賓白科介,只供清唱。
2. 從詩歌的題材可分為: ① 寫景抒情詩,歌詠山水名勝、描寫自然景色的抒情詩歌。古代有些詩人由于不滿現實,常寄情于山水,通過描繪江湖風光、自然風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這類詩常將要抒發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寫的景物之中,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寓情于景。其風格清新自然。
② 詠物言志詩,詩人對所詠之物的外形、特點、神韻、品格進行描摹,以寄托詩人自己的感情,表達詩人的精神、品質或理想。 ③ 即事感懷詩,因一事由而引發詩人的感慨,如懷親、思鄉、念友等。
④ 懷古詠史詩,以歷史典故為題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諷今,或抒發滄桑變化的感慨。 ⑤邊塞征戰詩,描寫邊塞風光和戍邊將士的軍旅生活,或抒發們樂觀豪邁或相思離愁的情感,風格悲壯宏渾,筆勢豪放。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自然清新歡快風格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