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窗外下雨的詩句有哪些
1、《夜雨寄北》
唐代: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譯文:您問歸期,歸期實難說準,巴山連夜暴雨,漲滿秋池。何時歸去,共剪西窗燭花,當面訴說,巴山夜雨況味。
2、《約客》
宋代: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譯文:梅子黃時,家家都被籠罩在雨中,長滿青草的池塘邊上,傳來陣陣蛙聲。時間已過午夜,已約請好的客人還沒有來,我無聊地輕輕敲著棋子,震落了點油燈時燈芯結出的疙瘩。
3、《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
五代:李煜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譯文:門簾外傳來雨聲潺潺,濃郁的春意又要凋殘。即使身蓋羅織的錦被也受不住五更時的冷寒。只有迷夢中忘掉自身是羈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時的歡愉。
不該獨自一人登樓憑欄遠望,引起對故國的無盡思念和感慨。離開容易再見故土就難了。過去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紅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今昔對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間。
4、《烏夜啼·昨夜風兼雨》
五代:李煜
昨夜風兼雨,簾幃颯颯秋聲。燭殘漏斷頻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醉鄉路穩宜頻到,此外不堪行。
譯文:昨天的夜晚,風雨交加, 遮窗的帳子被秋風吹出颯颯的聲響,窗戶外傳來了令人心煩的風聲雨聲,整整響了一夜。蠟燭燃燒的所剩無幾,壺中水已漏盡,我不停的多次起來斜靠在枕頭上。 躺下坐起來思緒都不能夠平穩。
人世間的事情,如同流水東逝,說過去就過去了,想一想我這一生,就像做了一場大夢,以前的榮華富貴生活已一去不復返了。醉鄉道路平坦,也無憂愁,可常去,別的地方不能去。
5、《長相思·雨》
宋代:萬俟詠
一聲聲,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燈,此時無限情。
夢難成,恨難平。不道愁人不喜聽,空階滴到明。
譯文:雨一直下著,聽著窗外的雨滴聲,直到深更都難以入睡。雨中的芭蕉和屋里的油燈此時似乎也變得多情起來,安慰孤獨的我。好夢難成,此恨難消,窗外的雨可不管憂愁的人喜不喜歡聽,仍是不停地下著,雨滴一直滴到天明才停了下來。
二、關于傾聽下雨時的句子
逢雨季,想起屋檐聽雨,別有美感,雖不似小河旋渦的戲水,沙灘趕海的涉足,小城胡同的幽藏,但也有細雨淺唱低吟,中雨呼東道西,暴雨飛沙走石之快感。
且不說,那涓涓細流給我的,雨的梳妝,雨的詳和;且不說,那滾滾蕩蕩給我的,雨的玩耍,雨的火暴,讓我目不接暇,情感四溢。雨是我兒時的驚喜,雨是我兒時的歡樂,我就在這雨的天地,尋覓童趣的皈依,我就在這雨的視野,銘記龍江成長如許。
時間的味道彌漫我的家鄉。時間剝蝕我的家鄉。
好多年過去,我總存有上世紀中葉的一個畫面:北國烏裕爾河畔矗立的北安小城,那連綿起伏的茅屋,那生滿綠苔豎著蒿草的屋檐下,一個小男孩,光著半截身子,穿著褲頭赤著腳,懷揣想象,依站門闌,聽著苔鮮底茅草尖兒淌下的雨滴,有時候象珠子成串,有時候象簾子搖擺,腳踩雨滴濺造的一趟小溝溝,瞧那副神態,一半是觀雨的美麗,演繹無窮的變幻,一半是等爸爸掌著的油紙傘,媽媽牽著的遮雨布,等那日子成為界碑留在雨中。這是一幅動人的“小城童子聽雨圖”?!究其實,在那憧憬寫滿的幼年,幽幽的深巷,宛若悠長悠長隧道,連通我走向四面八方的夢,惟獨這雨能守住我的心,讓我象讀懂古道,熱腸般的讀它,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直到我背起行囊遠離。
家鄉的雨,已然是澆在我生命的額頭的印痕。 迷戀雨就象那潺潺的流水徜徉于我的記憶。
還記得一連數日,聽雨上隱,老天爺仍是雨意不減,涼怨灑盡。那雨過了頭,水慢過門檻,沖進屋里沒及腰,時孤寂一人,想起岳飛與母逃逸洪水之事,沒有大缸,在漂浮的洗衣盆上打橫,兩手似槳滑翔屋外,蕩向街口,遇一好心的叔叔救起,我仍在喊笑不止并不覺怕。
甚而還狂想,雨大城溝子可以擺船;我的木艦,紙船,都會圍滿嬉戲。屋檐聽雨,竟似童年的篝火,忽燎忽燎迷人。
雖然雨大水大,淹牲畜淹房屋淹人總還有的,但我仍喜雨,表演的情趣,那就是大大的雨滴,瓢潑如注,嘩嘩作響,“倒”得滿街是“河”,隨處可見。瞧那,水面綻放朵朵翻卷的雨花,清一色的,亮麗可人,煞是好看,它們開開謝謝,明明滅滅,仿佛瞬間生瞬間死,生也壯烈死也壯烈,比那曇花更難撲捉,我滿心去收藏,卻數不清數兒。
借著興致,沖“河”伸出小手,摘采那雨花,可惜沒了花身,易碎,不能將其裝進花瓶。我捧起又放下,放下又捧起,雨花開開落落我的掌里,我的腳底,無窮無盡,開的遠遠的,直到迷茫望斷視野。
這份天地,天大浴缸無比的爽,透心的愜意,我不知一生能有幾回!然而我終生沒忘記,這雨的親切含有渾濁貧瘠。 我聽到時間,在我身邊刷刷地流過去。
客居它鄉,我沒了這樣的雨。也許是遇到了,我卻長斷了孩提時的夢。
我有了大廈聽雨,所在環境不同,感受也就不一。蟄居在鋼筋水泥框架叢中,混濁的空氣里聽雨,無非是喧囂的壓力尋求釋放,繁雜事物的一刻超脫,然鬧市的雨不那么清新。
那年,我到西雙版納旅游,佇立三星級賓館的門檐,傾聽熱帶的雨林,感到雨是熱的,雨是綿的,雨是甜的,來的快走的急。那洋洋灑灑的雨絲,挑戰了蒙蒙亮了的夢,紗罩霧籠了南國的熱帶植物,四周蓬蓬團團,冠層疊迭更顯神秘。
遠方,三五株兩人高的棕櫚挺拔偉巖,傲雨斗風;近處,七八棵椰樹點綴綠毯,相擁成傘。滿眼的披翠掛綠,雨乳般的詩情畫意,吟唱了欲說還羞的美,觀雨勝過觀景的爽,我在洗浴,大自然在洗浴。
其實,我們尋美不常在雨中嗎?那撐著花傘穿著花衣的導游,婀娜裊裊,輕步輕腳,襯有周圍的樓臺亭閣探出半邊的蔥郁,人景相宜水墨淡青,無不是種溫馨,沁入心脾。這云南的雨,象一首早已譜好的曲,哼得我記憶猶存。
國外聽雨也長眼力,我到了新加坡,那家酒店挺靜儀高雅,印刷獅子城的標記。我以一老外身份,在它豪華玻璃門窗站立。
這雨如城市一般干凈,沒有一絲纖塵。雨下多久,我站多久。
眼前的異國風情,著意藏躲雨中,任我猜任我想。新加坡是高度文明之國,地上沒有痰嘖,沒有煙頭,空氣有股綠茶般的清新。
這雨也就格外引我注意。我知道,穿幾天的白襯衫領口袖頭,仍不見塵痕,那雨經過云的升騰飄逸,在天空摸爬滾打幾個回合,幾聲悶雷掉下來,會不會有染變臟?可是,我潛心發現,大雨淌下的積水,仍是清亮如許。
我想,我家鄉的雨,何時凈化這樣程度? 家鄉屋檐聽雨,也罷。國外酒店聽雨,也罷。
走過的路,總有人記得。我弄不準哪天,我到其它地方聽雨,或到聯合國麾下聽雨,那雨肯定有一番感觸,不是嗎?!在不斷聽雨之中,時光那條大河,已經波瀾壯闊,從我眼前流過,青春轉瞬間就遠在彼岸。
我想到“逝者如斯夫”,我心在戰栗,含淚聆聽,聆聽我生命深處,始終不曾變易的,對愛和美的等待和追求。如果眼前有個比較具象的畫面,我的筆耕應該就是那,在無星無月的夜里,在山林中艱難尋路的旅人,期盼天際出現明亮的閃光,只為靈感潛存熱望的,屋檐聽雨 3.最喜歡的自然景色就是雨了,準確的說是毛毛雨.記得是從98年8月的第一場雨開始的吧,那天剛好家里停電,于是坐在窗前開始看小雨,聽小雨,感受小雨,一時靈感而起,邊看邊把自己對雨的心情跟感觸寫了滿滿的一大篇,。
三、這句子誰寫的
風不懂云的漂泊,天不懂雨的落魄,眼不懂淚的懦弱,所以你不懂我的選擇,也可以不懂我的難過,不是每個人都一定快樂,不是每種痛都一定要述說,快樂要有悲傷作陪,雨過應該就有天晴。
如果雨后還是雨,如果憂傷過后還是憂傷,請讓我們從容面對這離別之后的離別。微笑的去尋找一個不可能出現的你,真正的寂寞是在人群中,當你面對許多熟悉的臉,突然之間失去了語言。
那才是真正的寂寞,深重如溺入藍色的海洋,無法呼吸,鳥的翅膀在空氣里振動,那是一種喧囂而凜裂的,充滿了恐懼的聲音,一種不確定的歸宿的流動,細數門前落葉,傾聽窗外雨聲,涉水而過的聲音此次想起,你被雨淋濕的心,是否依舊,你在雨中行走,你從不打傘,你有自己的天空,它從不下雨,那段歲月,無論從何種角度讀你,你都完美無缺,你所缺少的部分,也早已被我用想像的畫筆填滿,回首往事,日子里竟全是斑瀾的光影,記憶的屏障,曾經心動的聲音已漸漸遠去,往事是塵封在記憶中的夢,而你是我唯一鮮明的記憶,那綠葉上的水珠,是思念的淚滴,相信優美的生命,就是一曲無字的挽歌,漫過心際的孤獨,早已蔚然成冰,而你是這個季節里最美的音符,酒般的思念,一飲就醉,醉時就用全部的熱情讀這憂傷的月色,于是,月醉了,夜醉了,我也醉了,融入銀河,就安謐地和明月為伴照亮長天;沒入草莽,就微笑著同清風合力染綠大地,這樣才算善待生命,不負年華,人生不能缺乏的是雨夜--淅瀝地,獨自的雨夜。這樣的雨夜里,天有淚,燭有淚,天淚有聲,燭淚有形,唯有斯人面上簌簌流下的,是點點無聲無行的熱淚,別讓別人徘徊的腳步踩碎你明天美好的夢想,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也許這人間真的只有朦朦朧朧才是真,思念是一種幸福的憂傷,是一種甜蜜的惆悵,是一種溫馨的痛苦;思念是對昨天悠長的沉淀和對未來美好的向往,誰的指間滑過了千年時光;誰在反反復復中追問可曾遺忘;我等你用盡了所有的哀傷;而你眼中卻有我所不懂的凄涼,孤獨是一種無奈的選擇,孤獨是因為沒有找到合適的同行者,孤獨是為了孤獨背后的解脫,孤獨的過程,就是一個尋找真愛的過程,在時間里面我們什么也不能留下,包括痛苦,快樂和生命,我的眼淚流了下來,澆灌了下面柔軟的小草,不知道來年,會不會開出一地的記憶和憂愁,曾經一直想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心情,那些沉重,那些無法講述的悲傷和蒼涼,可是我要如何在淺薄的紙上為你畫上我所有的命輪?我要如何讓你明白?堅硬的城市里沒有柔軟的愛情,生活不是林黛玉,不會因為憂傷而風情萬種,十七歲怎么會有七十歲的憂傷,十八歲怎么會有八十歲的等待,我知道我不是一個很好的記錄者,但我比任何人都喜歡回首自己來時的路,我不但的回首,佇足,然后時光扔下我轟轟烈烈的向前奔去,在這個陽光明媚的三月,我從我單薄的青春里打馬而過,穿過紫堇,穿過木棉,穿過時影時現的悲喜和無常,那些曾經以為念念不忘的事情就在我們念念不忘的過程里,被我們遺忘了,片的時光如浮云般流過,我們的青春單薄的穿梭在藍天之上,寂寞的人總是記住生命中出現的每一個人,正如我總是意猶未盡的想起你,每當我看天的時候我就不喜歡再說話,每當我說話的時候我卻敢看天。
在時光的激流中,我們總會長大,以前我是個愛仰望天空的人,蒼藍的天空總是給我求生的勇氣,而現在我喜歡深邃的夜空,包容一切的黑暗和隱忍,留下眼淚也沒人看見,當愛麗思丟失了通往仙境的鑰匙,她是應該難過的往回走,還是蹲下來哭泣?踮起腳尖,我們就能離幸福更近點嗎?記憶像是倒在手心里的水,不論是攤平還是握緊,終究還是會從指縫中一滴一滴流淌干凈,大把大把的時光從指縫間遛走,留下許多叫知識和情感的東西握在手里,躲在某一時間想念一段時光的掌紋,躲在某一地點,想念一個站在來路,也站在未路讓我牽掛的人,偶爾,我一個人站在黃昏的荒野,代替你主持夕陽的葬禮,其實每一朵花,都有它自己的生命,當花兒枯萎的時候,就是它生命終結的時候,而它的種子,就是它生命的延續,繼續承受風,經受雨,面對另一個輪回,路燈和我之間,究竟誰是誰的過客,誰是誰生命的點綴,一個人身邊的位置只有這么多,你能給的也只有這么多,在這個狹小的圈子里,有人要進來,有一些人不得不離開,原來和文字沾上邊的孩子從來都是不快樂的,他們的快樂像貪玩的小孩,游蕩到天光卻還不肯回來。
四、靜聽雨聲有關詩句
早晨醒來,推開窗子,一股清冷的氣息迎面而來,不由得打了個寒顫,這才看見天空中飄揚著如霧如絲的朦朦細雨,空氣顯得格外新鮮,樓下的垂柳沐雨臨風,輕搖曼舞.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云是雨的花,雨是云的蕾.都說春雨貴于油,今年的春雨可真的應驗了這句話,這場清純潔爽幽香溫馨的春雨可真的比油還金貴了,它瀟灑而無私的浸潤著潤澤大地,給潤澤大地的初春憑添了一片生機和峻美.它滌凈了塵世上的萬物,給我以無限的沉實,讓我感受生命的飽滿和快樂,心中又產生一種說不出的感慨.于是泡上一杯清香的碧螺春,放上一曲濃情的薩克斯,讓室內悠揚的曲調與春雨的“沙沙”聲融匯在一起,自己則靜靜的坐在那里,一邊品味著茶的清香,一邊用心體味著天簌之音與美妙樂曲融合的快慰和怡然,這大概就是“天人合一”的美妙吧! 淅瀝的春雨浸潤了山川和大地,浸潤了人們的心田,讓人感到格外的心清氣爽,讓這嘈雜紛擾的世界變得格外安靜,雨滴下落時那美妙動聽的聲音,即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般的壯美如畫,也有“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氣勢磅礴;既有“昨夜風疏雨驟,濃睡不消殘酒”般的凄清婉約,還有“柳絲長,春雨細,花外漏聲迢遞”般的纏綿悱惻;既有“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般的意味綿長,還有“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的清脆愉悅. 喜歡靜靜的觀賞春雨飄落時的美景.看著春雨從天上輕柔地飄下,這樣深沉,這般含蓄,別有一番韻致,不由不讓人陶醉于如詩如畫的煙雨朦朦之中,在雨的世界里,塵囂遠去,俗事暗淡,心清夢靜,物我兩忘,在春雨中生出的這份美麗的心境和旖旎的情緣是一種陶冶,亦是一種享受.所以,每到春雨飄來,總是喜歡一個人站在高處往遠方眺望或是往下方俯瞰,看春雨化作天地間的一道簾幕,是它讓天地合一;看著過來過往的人們頭頂上的各式各樣的雨傘,欣賞著雨滴落在傘上濺起的水花;欣賞著一對對戀人共擁一傘,相依相偎的走過,讓塵世間的柔情蜜意和人間至愛在雨中得到升華,那是一道多么靚麗的風景啊.此時,自己仿佛變成了一粒膨脹待破的種子,一株泛綠抽枝的新苗,一朵含苞待放的蓓蕾,對未來充滿全新的希望,從心底生出追求生命燦爛與輝煌的壯美,在這片柔和、典雅的詩境中,緩緩地流淌出一曲悠揚曼妙的韻調.所以,賞雨是一種休閑和調節,更是一種情懷和意境,會使你在享受那種生命在驛動的同時,心靈獲得極大的審美愉悅,消去郁悶、煩躁、疲憊和冷漠,體味到人生難得的那份欣然,由此說來,春雨化作的這分怡人的情調比春雨更珍貴了. 喜歡一個人靜靜的聆聽著春雨滴落的聲音.聽雨是一種情懷和享受,喜歡春雨的最高境界莫過于聽雨了,聽雨可以聽出屬于自己的超凡脫俗,聽出自己的惆悵低迷,更可聽到自己豪情滿懷的心聲,從這個意義上說,聽雨實際上是在傾聽自己的心聲.如果說“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這首詩把聽雨的境界寫的酣暢淋漓的話,那么,“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這首詩可是把雨寫的更是淋漓盡致出神入畫了,好在是一首詩是寫春雨,一首詩是寫秋雨,但讓我嘆服的是,詩人竟然能把水的美麗通過雨飄落過程讓人感悟到大自然的藝術之美,真的是神來之筆啊!正因為春雨有一種神奇,它能彌漫成一種情調,營造成一種氛圍,銘刻成一種記憶,滋潤成一種感動,所以,當我們倚窗憑欄,靜觀雨姿、靜聽雨聲時才真正感覺到每場春雨其實都是一首動人的詩,是一篇波瀾壯闊耐人尋味的詞賦!難怪從古到今有那么多人和我一樣喜歡聽雨:聆聽雨滴灑落到樹上的“沙沙”聲,聆聽那晶瑩的水珠從樹枝上流落在地上的滴嗒聲,聆聽花草接收雨滴的咝咝聲,聆聽美妙動聽的雨聲中又傳來一陣悠揚的笛聲,雨聲竟然比貝多芬交響樂的更加雄壯瑰麗,比舒伯特小夜曲還清婉迷離.一個人靜靜的品味,一個人靜靜感悟,一個人靜靜的思索,才會感悟到:細雨如絲,心境如水,嬌嫩迷人的春雨,它帶著柔順細長的雨絲,輕輕的來,無私的滋潤著山川和大地,傳遞的是春的喜訊,喚醒了沉睡的萬物,那才是春雨是對大自然的傾訴,是一曲美妙的音韻和鏗鏹的語言,蘊涵著豐富的思緒和情愫. 喜歡春雨帶來的純凈.“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春雨讓整個世界都變得清新自然,因此,情愿將身心全部交付于春雨,沐浴在春雨中,任春雨包裹著,滋潤著,呼吸著清新的空氣,身心也一點一點的豐盈,真切地感到了一種愉悅、幸福.有人說春雨是綿綿的情思,可我說春雨是悠遠而激蕩的琴聲,是比琴聲更悠遠的心聲.“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春雨是幽靜的山谷,飄逸的年華.正因為此,開心快樂時喜歡一個人撐起把傘漫步在春雨中,讓自己和雨點共舞,讓心情與雨滴共同享受快樂;憂郁時也喜歡一個人持著把傘漫無目的的走在春雨中,在春雨的飄舞中,愉悅著自己不爽的身心,讓春雨那幽雅的氣息洗去心中的不快,驅散凝結在心中的煩惱的抑郁,讓心中的塊壘迅速的溶化掉.看看現實生活中那些為了些許。
五、描寫“窗外的雨”經典語句
有以下幾句:
1、雨淅瀝,那是我在思念你; 大雨嘩嘩,那是我在祝福你; 無論是大雨小雨,溫馨問候永遠傳遞,愿你雨天心情好,生活一切順利。
2、眼前一片昏暗,只有烏云籠罩著天空,有在閃電時劃出一線亮光,掃去昏暗帶來的沉悶。閃電過后便是隆隆的雷聲,從頭頂滾過,然后重重地一響,炸了開來,好怕人。
3.雨水,從雨傘間隙里化作天使般的淚,濕了一地。
4.在一個寧靜的晚上,人們正在床上做夢時,突然發出一聲巨響,跟著便聽到檐前滴水的聲音,滴滴答答的節奏就像一首催眠曲,響個不停,越響越快,我好像被催眠一樣,跟著便睡著了。
5.我一生有兩個夢想一,始終可以做夢,二是,別醒
《窗外的雨》歌詞:
窗外下著蒙蒙細雨
好像我的心兒在哭泣
不知是淚滴還是雨滴
點點滴流在我心里
我兩在雨中分離
如今別離已有三今
為什么沒有你的消息
為什么沒有你的蹤跡
我還在癡癡
等你
心愛的人你在哪里
過去的恩情難道已忘記
就這樣悄悄的離我而去
我還在癡癡等你
心愛的人 你在哪里
過去的恩情難道已忘記
就這樣悄悄的離我而去
六、靜靜的聽著窗外的雨聲,此時我心情怎么形容
1. 我喜歡下雨。喜歡站在雨里淋濕了自己,因為這樣就算你哭了也沒人知道。
2. 雨點,有時輕盈,有時沉重,柔柔的飄過發絲卻渾然不知,或者屋頂上的青瓦敲擊出清脆的音符。
3. 雨濺衣衫,輕撫臉龐,獨立山巔,為誰不知,已淚千行,或淚或雨,無意在意,只愿遠方,聽聞他心。
4. 當灰色的云朵從天邊飄移過來的時候,緊隨其后的雨點便從那座云朵里簌簌地掉落下來了。靜靜地看著雨落,整個人的生活都悠閑下來了。
5. 夏天的雨兒,在烏云滾滾的蒼幕下,舒開蓄久的緒結和著隆隆的雷鳴,在大風嗚嗚的驅迂下,瀝瀝凄凄,如泣如訴,鄉間四處,鋪天蓋地的盡情渲泄。
6. 雨,是最尋常的,它是天空的眼淚,是天空釋放心情的表現。
7. 你住的城市下雨了,很想問你有沒有帶傘。可是我忍住了,因為我怕你說沒帶,而我又無能為力,就像是我愛你卻給不到你想要的陪伴。
8.或雨中聽絲弦,江南風情曲中論,大弦小弦皆有意。
9. 雨中,流逝著淺淺淡淡的思念,曾經的雨中同行,卻早已成為了過眼云煙。
10. 雨天更宜躲進小樓,隱于陋室,約三五知己,或品茶敘舊,議論風發,談大俠之傳奇,侃世道之滑稽。
11. 下雨了。天黑了。有一個人害怕了。你在哪里。
12. 天上人間,瀟瀟共雨。曼珠紅遍,流水忘川。
13. 你到底隱身在哪里,是不是,我追隨著落在雨水里的花瓣,才可以達到。
14. 雨越下越大,往遠處看去,好象一塊灰幕遮住了視線,灰蒙蒙一片,樹啊,房子啊,什么也看不見。
15. 不知道為何,真特么喜歡下雨天,也許是因為能洗刷我那痛苦的心吧。
七、描寫雨聲的句子
細雨落在老屋的瓦楞上,那是春天在低聲細語,講述一路走來的故事。
滴水檐望著地上的石縫,用精心積攢的一滴滴水珠在石板上奏出一串串的平平仄仄。樹影搖曳,張開一片片葉子迎接緊一陣慢一陣梳理。
菩薩蠻(雨聲不斷垂檐竹) 年代:宋 作者:趙彥端 作品:菩薩蠻 雨聲不斷垂檐竹。清歌喚起清眠熟。
洞戶有馀花。同傾細細霞。
酒行如過雨。雨盡風吹去。
吹去復盈杯。一春能幾回。
聽 聽 那 冷 雨 余光中 驚蟄一過,春寒加劇。先是料料峭峭,繼而雨季開始,時而淋淋漓漓,時而淅淅瀝瀝,天潮潮地濕濕,即連在夢里,也似乎有把傘撐著。
而就憑一把傘,躲過一陣瀟瀟的冷雨,也躲不過整個雨季。連思想也都是潮潤潤的。
每天回家,曲折穿過金門街到廈門街迷宮式的長巷短巷,雨里風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這樣子的臺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個中國整部中國的歷史無非是一張黑白片子,片頭到片尾,一直是這樣下著雨的。
這種感覺,不知道是不是從安東尼奧尼那里來的。不過那—塊土地是久違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紀,即使有雨,也隔著千山萬山,千傘萬傘。
二十五年,一切都斷了,只有氣候,只有氣象報告還牽連在一起,大寒流從那塊土地上彌天卷來,這種酷冷吾與古大陸分擔。不能撲進她懷里,被她的裾邊掃一掃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
這樣想時,嚴寒里竟有一點溫暖的感覺了。這樣想時,他希望這些狹長的巷子永遠延伸下去,他的思路也可以延伸下去,不是金門街到廈門街,而是金門到廈門。
他是廈門人,至少是廣義的廈門人,二十年來,不住在廈門,住在廈門街,算是嘲弄吧,也算是安慰。不過說到廣義,他同樣也是廣義的江南人,常州人,南京人,川娃兒,五陵少年。
杏花春雨江南,那是他的少年時代了。再過半個月就是清明。
安東尼奧尼的鏡頭搖過去,搖過去又搖過來。殘山剩水猶如是,皇天后土猶如是。
紜紜黔首、紛紛黎民從北到南猶如是。那里面是中國嗎?那里面當然還是中國永遠是中國。
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遙指已不再,劍門細雨渭城輕塵也都已不再。然則他日思夜夢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 在報紙的頭條標題里嗎?還是香港的謠言里?還是傅聰的黑鍵白鍵馬思聰的跳弓撥弦?還是安東尼奧尼的鏡底勒馬洲的望中?還是呢,故宮博物院的壁頭和玻璃柜內,京戲的鑼鼓聲中太白和東坡的韻里? 杏花,春雨,江南。
六個方塊字,或許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無論赤縣也好神州也好中國也好,變來變去,只要倉頡的靈感不滅,美麗的中文不老,那形象磁石般的向心力當必然長在。
因為一個方塊字是一個天地。太初有字,于是漢族的心靈他祖先的回憶和希望便有了寄托。
譬如憑空寫一個“雨”字,點點滴滴,滂滂沱沱,淅淅瀝瀝,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視覺上的這種美感,豈是什么rain也好pluie也好所能滿足?翻開一部《辭源》或《辭海》,金木水火土,各成世界,而一入“雨”部,古神州的天顏千變萬化,便悉在望中,美麗的霜雪云霞,駭人的雷電霹雹,展露的無非是神的好脾氣與壞脾氣,氣象臺百讀不厭門外漢百思不解的百科全書。
聽聽,那冷雨。看看,那冷雨。
嗅嗅聞聞,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雨下在他的傘上這城市百萬人的傘上雨衣上屋上天線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海峽的船上,清明這季雨。
雨是女性,應該最富于感性。雨氣空蒙而迷幻,細細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點薄荷的香味,濃的時候,竟發出草和樹林沐浴之后特有的腥氣,也許那竟是蚯蚓和蝸牛的腥氣吧,畢竟是驚蟄了啊。
也許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許古中國層層疊疊的記憶皆蠢蠢而蠕,也許是植物的潛意識和夢,那腥氣。 第三次去美國,在高高的丹佛他山居住了兩年。
美國的西部,多山多沙漠,千里干旱,天,藍似安格羅薩克遜人的眼睛,地,紅如印第安人的肌膚,云,卻是罕見的白鳥,落基山簇簇耀目的雪峰上,很少飄云牽霧。一來高,二來干,三來森林線以上,杉柏也止步,中國詩詞里“蕩胸生層云”或是“商略黃昏雨”的意趣,是落基山上難睹的景象。
落基山嶺之勝,在石,在雪。那些奇巖怪石,相疊互倚,砌一場驚心動魄的雕塑展覽,給太陽和千里的風看。
那雪,白得虛虛幻幻,冷得清清醒醒,那股皚皚不絕一仰難盡的氣勢,壓得人呼吸困難,心寒眸酸。不過要領略“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的境界,仍須來中國。
臺灣濕度很高,最富云情雨意迷離的情調。兩度夜宿溪頭,樹香沁鼻,宵寒襲肘,枕著潤碧濕翠蒼蒼交疊的山影和萬賴都歇的俱寂,仙人一樣睡去。
山中一夜飽雨,次晨醒來,在旭日未升的原始幽靜中,沖著隔夜的寒氣,踏著滿地的斷柯折枝和仍在流瀉的細股雨水,一徑探入森林的秘密,曲曲彎彎,步上山去。溪頭的山,樹密霧濃,蓊郁的水氣從谷底冉冉升起,時稠時稀,蒸騰多姿,幻化無定,只能從霧破云開的空處,窺見乍現即隱的一峰半壑,要縱覽全貌,幾乎是不可能的。
至少上山兩次,只能在白茫茫里和溪頭諸峰玩捉迷藏的游戲。回到臺北,世人問起,除了笑而不答心自問,故作神秘之外,實際的印象,也無非山在虛無之間罷了。
云縈煙繞,山隱水迢的中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