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以從什么詩句中體會到詩人卓爾不群的品質
中國古典詩歌以其獨具特色、卓爾不群的品質和渾然天成、匠心獨運的形式,吸引著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的目光,也傲視著各領風騷、才人輩出的世界文壇。
意境優美使她令人神往,含蓄雋永使她魅力倍增;然而,含蓄和費解似乎是孿生兄弟,意境和想象從來就難以割舍。
怎樣掃清文字障礙,品味她的深邃底蘊看如何身臨其境感受她的博大精深看本文試圖以六點十八個字解答以上問題。
一、審標題
首先我們可以洞察她的眼睛——標題——來走進她的心靈。人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口,而標題便是文章的眼睛,因為標題不僅能吸引讀者,而且能揭示內容,揭示主題。
二、找動詞
這是掃清古詩文字障礙的關鍵,也是欣賞古詩六法中最重要的一法。這種方法不僅適用于理解標題,更適于理解詩句。
為什么要找動詞呢看
首先,詩歌作為一種文學樣式,具有觀照人類自身、觀照自然的特點。這種觀照體現在對自身和自然呈現狀態、發展變化的體驗上。而動詞是表示人或事物動作行為、心理活動或發展變化的詞,所以動詞是最能表現人類對自身和自然進行體驗的詞。
其次,古詩句的章法雖有別于古散文,但也有相同之處。這種相同之處在于,一般情況下,不省略謂語,而動詞是充當謂語的主力軍。所以在古詩中一般不省略動詞。
三、理句式
如果說逗找動詞地能幫助讀者快速掃清理解文字上的障礙,那么逗理句式地則能幫助讀者解決句式難通的問題。
在動詞的使用上古詩和古文有相同之處,但在句式問題上古詩和古文有很大差別。古文的特殊句式有自己的使用規律,古詩卻沒有,這是中國古詩的特點決定的。為了符合押韻、對仗、節奏、平仄等要求,詩人有時要打破正常的語言順序,新順序并不遵循古漢語特殊句式的規律,這就產生了令讀者費解的變式句。它是理解詩歌的又一障礙,必須把它整理成正常的句式,才能準確理解詩歌內容。
四、看背景
研究歷史,有逗知人論世地一說,理解古詩,何嘗不是這樣。白居易提出逗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地,其實,去掉這個逗合地字也未嘗不可,因為這是文學創作的規律。像任何詩作都有其社會基礎一樣,任何詩作也都有其個體的心理基礎。了解詩作的社會基礎可以使我們看得更廣,了解詩作的心理基礎可以使我們看得更深。
五、想小人
這里的逗小人地絕不是逗君子地的反義詞,讀作逗小人兒地比較恰當,這里用了借代的手法。
想小人兒是欣賞者通過聯想和想象將詩句的文字信息在頭腦中轉換成圖像信息的過程。這個圖像的焦點是人,這個人可以是詩人本人,可以是逗我化地的詩人,也可以是任意的人
六、品感情
怎樣品感情呢看
首先,不論唐詩宋詞,大體上講都有先景后情或先事后情的傾向,盡管景和情、事和情不是截然分開的,但側重點還是明顯的。這一事實已告知讀者感情該如何去品。
其次,詩中情多有隱蔽的特點,除少數直抒胸臆的句子,詩中的感情往往滲透在修飾語中,揣摩修飾語便可探知詩人的情感傾向,以《山居秋暝》為例,逗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二、表現卓爾不群的離騷名句
1"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是屈原《離騷》中的名句,其中所寓含了深沉的憂患意識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幾千年來一直感動并激勵著中國知識分子為國為民殫精竭智。
2《離騷》中的名句: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3《離騷》有“朝飲木蘭之墮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 4表現其堅持真理,獻身理想的句子是:亦作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5表現其嫉惡如仇,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 6表現其剛正不阿,一身正氣的句子是: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7表現其潔身自好,自我完善的句子是: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
8美人遲暮: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9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10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11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12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13瞻前顧后:瞻前而顧后兮,相觀民之計極。
14何所獨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
三、與天之驕子 卓爾不群同一個意思的詩句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李白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
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云錦張。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
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凌蒼蒼。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遙見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盧敖游太清。
四、有關“梅”的詩句
不知道你想問什么問題,還是從我可以理解的角度給出答案。
有關梅的詩句
憶梅 (唐·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后多。 絕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樹元同色,江風亦自波。 故園不可見,巫岫郁嵯峨。
雪里覓梅花 (唐·蕭綱)絕訝梅花晚,爭來雪里窺。 下枝低可見,高處遠難知。 俱羞惜腕露,相讓道腰羸。 定須還剪采,學作兩三技。
紅梅 (宋·蘇東坡)年年芳信負紅梅, 江畔垂垂又欲開。 珍重多情關伊令, 直和根撥送春來。
《墨竹圖題詩》、《蒼松怪石圖題詩》、《墨梅圖題詩》這三首詩有一個共同點,看起來是在寫歲寒三友實際上是在歌頌歲寒三友的那種品質。作者借竹子贊頌任風雨來襲,我自巋然不動的氣概,借蒼松怪石贊頌錚錚鐵骨的品格,借梅花贊頌卓爾不群的氣節和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