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讀書的詩句古詩大全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 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 王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 顏真卿《勸學詩》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 顏真卿《勸學詩》
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元來不讀書。 —— 章碣《焚書坑》
幼敏悟過人,讀書輒成誦。 —— 歐陽修《畫地學書》
傷心秦漢,生民涂炭,讀書人一聲長嘆。 —— 張可久《賣花聲·懷古》
閑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 —— 劉昚虛《闕題》
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 —— 孟郊《勸學》
歸志寧無五畝園,讀書本意在元元。 —— 陸游《讀書》
二、關于讀書的詩句
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2、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9、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11、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12、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13、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
14、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1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16、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17、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18、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21、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陳壽《三國志》
22、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23、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24、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25、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26、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蒲松齡
27、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陶淵明
31、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33、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三、關于“讀書”的古詩
1. 《冬夜讀書示子聿》
宋代:陸游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2.《勸學》
唐代: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3. 《觀書有感二首·其一》
宋代: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4. 《勸學詩 / 偶成》
宋代:朱熹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5. 《讀書》
宋代:陸游
歸志寧無五畝園,讀書本意在元元。
燈前目力雖非昔,猶課蠅頭二萬言。
6. 《讀陸放翁集》
清代:梁啟超
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
集中什九從軍樂,亙古男兒一放翁。
7. 《白鹿洞二首·其一》
唐代:王貞白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8. 《和董傳留別》
宋代:蘇軾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
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
得意猶堪夸世俗,詔黃新濕字如鴉。
9. 《活水亭觀書有感二首·其二》
宋代:朱熹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10. 《讀書》
唐代:皮日休
家資是何物,積帙列梁梠。
高齋曉開卷,獨共圣人語。
英賢雖異世,自古心相許。
案頭見蠹魚,猶勝凡儔侶。
四、愛國的名言警句或詩句
愛國的名言警句與詩句
1、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 ——《管子·牧民》
2、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
3、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4、茍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
5、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6、烈士之愛國也如家。——葛洪《抱樸子·外篇·廣譬》烈士:有抱負.有作為的人。
7、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8、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9、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10、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11、精忠報國。——《宋史·岳飛列傳》
1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于今日》
13、唐·李夢陽: 向北望星提劍立,一生長為國家憂。
14、明·于謙: 一片丹心圖報國,兩行清淚為忠家。
15、宋·陸游: 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
16、三國志: 憂國忘家,捐軀濟難。
17、唐·李白: 中夜四五嘆,常為大國憂。
18、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19.《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20.《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
勤學的名言警句與詩句
1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崖苦作舟
2天才出自勤奮
3求知無捷徑,苦讀有奇功
4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5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6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7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8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9書讀百遍,其意自現
10少年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11欲得真學問,須下苦工夫。
12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1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4學然后能行,思然后有得。
15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16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
17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18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19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20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
季節的名言警句與詩句
1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2陽春二三月,草與水同色
3自然不斷地與我們談話,卻不把秘密告訴我們.我們時常想改造自然,然而卻沒有能力支配它.(歌德)
4大自然是神的藝術.(但丁)
5天寒色青蒼,北風叫枯桑。厚冰無裂文,短日有冷光
6嚴冬不肅殺,何以見陽春
7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8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精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9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10清風無力屠得熱,落日著翹飛上山,人困已懼江海竭,天豈不惜河漢干。
11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12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1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14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15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16草色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17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18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19春江水暖鴨先知。
20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五、“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古詩詞是什么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總理年青時說過的話。
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有關的古詩詞有:
《雜詩》
東晉 陶淵明
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等人。
《讀書詩》
唐 韓愈
讀書患不多,思人患不明。
患足已不學,既學患不行。
《勸學》
唐 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閑居書事》
晚唐 杜荀鶴
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
少年辛苦終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冬夜讀書示子聿》
宋 陸游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參考資料
百度知道:https://**question/*?fr=iks&word=%22%CE%AA%D6%D0%BB%AA%D6%AE%E1%C8%C6%F0%B6%F8%B6%C1%CA%E9%22%B5%C4%B9%C5%CA%AB%B4%CA%CA%C7%CA%B2%C3%B4%3F&ie=gbk
六、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有關古詩詞
東晉詩人陶淵明,熱愛田園生活,喜愛讀書。他寫了一首《雜詩》:“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等人。”告誡人們要珍惜時光,好好讀書。
唐代文豪韓愈在一首讀書詩中寫道:“讀書患不多,思人患不明。患足已不學,既學患不行。”指出在治學的過程中,要“多讀、多思、虛心、躬行”。
唐代書法家顏真卿寫有一首留芳千古的《勸學》詩:“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他勸誡人們要勤奮學習,不要錯過讀書的好時光。
晚唐詩人杜荀鶴,酷愛學習,他寫有一首優美的《閑居書事》詩:“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少年辛苦終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宋代愛國詩人陸游,對讀書情有獨鐘,他寫過多首關于讀書的詩。其中有千古流傳的《冬夜讀書示子聿》詩:“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告誡兒子,只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還是片面的,更重要的是要親身實踐。
七、為祖國驕傲的名人名言或詩詞
中考必備[語文]---中國古代名人名言2007年02月24日 10:39 俗話說的好:"博古通今"也就是說博古才可以通今,我專門去雅虎搜了這篇勵志大作。
引言 名人在當今社會總保持著一定的權威,而名人對世界的看法往往也是最深刻、最真實的。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由他們的“名言”反映出來。
為了使大家對讀書有更深的理解,我們特意制作了這張網頁來記錄讀書方面的名人名言。 一志向·事業 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也。
——孔丘(春秋時代思想家、教育家)引自《論語。子罕》 天下之難事,必作于易; 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細。
——韓非(戰國末期哲學家)引自《韓非子·喻志》 德不優者,不能懷遠;才不大者,不能博見。 ——王充(東漢哲學家)引自《論衡·別通篇》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曹操(三國時代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引自《步出夏門行·龜雖壽》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引自《岳陽樓記》 立志欲堅不欲銳,成功在久不在速。
——張孝祥(南宋詞人)引自《論治體子·甲申二月九日》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軻(戰國時代思想家,教育家)引自《孟子·滕文公下》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大也;不臨深谷,不知地之厚也。
——荀況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林則徐(清代政治家)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 ——鄭板橋(清代書畫家、文學家)引自《鄭板橋集》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南宋女詩人)引自《烏江>>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孔丘(春秋時代思想家,教育家)引自《禮記。學記》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
——劉向(西漢經學家,文學家)引自〈說苑〉 多見者博,多聞者智,拒諫者塞,專己者孤。 ——桓寬引自《鹽鐵論。
制議》 人若志趣不遠,心不在焉,雖學不成。 ——張載(北宋哲學家)引自《經學理窟。
義理篇》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曹雪芹(清代文學家)引自《紅樓夢》第5回 好問,是好的。
……如果自己不想,只隨口問,即能得到正確答復,也未必受到大益。所以學問二字,“問”放在“學”的下面。
二讀書·求知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
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剛。
——孔丘引自〈禮記·中庸·博學〉 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韓愈引自《進學解》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口到、眼到。
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朱熹引自《訓學齋規》 讀書,始讀,未知有疑;其次,則漸漸有疑;中則節節是疑。過了這一番,疑漸漸釋,以至融會貫通,都無所疑,方始是學。
——朱熹 道成于學而藏于書,學進于振而廢于窮。 ——王符(東漢思想家、哲學家)引自《潛夫論·贊學》 看文字須大段精彩看,聳起精神,豎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劍在后一般。
就一段中須要透,擊其首則尾應,擊其尾則首應,方始是。不可按冊子便在,掩了冊子便忘。
——朱熹引自《朱子語類大全》第10卷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 ——荀況引自《荀子·勸學篇》 境遇休怨我不如人,不如我者尚眾;學問休言我勝于人,勝于我者還多。
——李惺(清代作家)引自《西漚外集·藥言剩稿》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崖苦作舟。 ——韓愈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王之渙(唐代詩人)引自《登鸛雀樓》 三更燈火五更雞, 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 白首方悔讀書遲。 ——顏真卿(唐代書畫家)引自《勸學》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罔不經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界也。“眾里尋他千白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
此第三境界也。 ——王國維(清代學者)轉引自《人間詞話新注》 三天才·勤奮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聃引自《老子·道德經》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荀況引自《荀子,勸學》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周易·乾》(秦漢前儒家經典) ******************************** 春秋戰國時期: 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易經》[《周易·乾》(秦漢前儒家經典)] 2.發奮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論語》 3.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 4.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大學》 5.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6.生于憂患,死于安。
八、有關讀書的古詩
國古代的“勸學詩”
古代的“勸學詩”,按其內容大體可以分為六類:
一、立志
少小多才學,平生志氣高。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神童詩》)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神童詩》)
讀律看書四十年,烏紗頭上有青天。男兒欲畫凌煙閣,第一功名不愛錢。(明 楊繼盛《言志詩》)
二、勤學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唐 顏真卿《勸學》)
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但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宋 劉過《書院》)
三、惜時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
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晉 陶淵明《雜詩》)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唐 《金縷衣》)
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過去了,今日徒煩惱。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覺今日又過了。水去汩汩流,花落日日少。萬事立業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佚名《昨日歌》)
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為,此事何時了?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為君聊賦今日詩,努力請從今日始。(明 文嘉《今日歌》)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朝看東流水,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清 錢泳《明日歌》)
四、方法
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未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宋 陸九淵《讀書》)
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患足己不學,既學患不行。(唐 韓愈《勸學詩》)
五、體會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月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宋 朱熹《觀書有感》)
昨夜江邊春水生,蒙沖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 朱熹《觀書有感》)
六、樂趣
木落水盡千崖枯,迥然吾亦見真吾。坐對韋編燈動壁,高歌夜半雪壓廬。地爐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稱讀書者。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元 翁森《四時讀書樂》冬)
春讀書,興味長,磨其硯,筆花香。讀書求學不宜懶,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語鶯歌希領悟,桃紅李白寫文章。(民國 熊伯伊《四季讀書歌》春)
九、有關讀書的詩句
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2、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9、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11、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12、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13、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
14、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1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16、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17、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18、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21、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陳壽《三國志》
22、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23、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24、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25、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26、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蒲松齡
27、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陶淵明
31、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33、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