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鐘山的詩句
(第一首)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第二首)一與鐘山別,山中得信稀。
經年求法后,及夏問安歸。野實充甘膳,池花當彩衣。
慈親莫返拜,外禮欲無為。——送道琚上人還金陵(皎然)(第三首)南國雋秀,合讓鐘山。
夫惟石頭虎踞,曾撼秦皇霸氣;鐘山龍蹯,堪當漢相嘉辭。晴日登覽,石級入云。
紫霞耀目,綠海翻波。煙含松老,樹大鵲鳴。
古梅蘚暗,新竹露瑩。曲徑幽迷,驚禪房之突兀;嬌音宛轉,羨情侶之年輕。
藍天湛湛,白云生生。張臂膀以歡呼,靈臺澄澈;深呼吸以胸臆,肺腑清泠。
或者漫步雨中,彩傘搖曳。淅淅瀝瀝,欲幻欲真。
群山吐翠,萬類生機競顯;高甍放彩,長虹情有獨鐘。數九寒梅,新春燕子,三夏碧荷,四季奇花。
王介甫留連于此,因筑半山;袁子才忘情于斯,遂購隨園。鐘山風景,得非人間仙境乎!鐘山者,位于南京之東北郊也。
背倚三吳,襟帶揚子。俯瞰東瀛,仰觀巴蜀。
勢比函淆,實金陵之保障;形同鎖鑰,關江左之存亡。立中山陵寢之上,東望棲霞,吳會,盡收眼底;西浴玄武,莫愁曾居水濱。
南起孝陵,興衰都付流水;北立名冢,事跡應留口碑。三國英雄,六朝粉黛。
新亭淚墮,秦淮魂飛。烏衣巷深,居非王謝之子;建業水淡,味勝武昌之魚。
紫竹調中,桃花扇底。商女歌亡國之音,詩人扼腕;條約簽敗軍之后,志士撫膺。
草草,民國匆匆。生靈涂炭,日寇猙獰。
滿目瘡痍,蕪城為之再現;天低吳楚,春夢豈得重溫?大江東去,白浪滔天。革命洪流,滾滾向前。
血雨腥風,二十七遍寒暑;天翻地覆,三千萬個英魂!紅旗映日,天塹一朝騰細浪;領袖揮手,雄師百萬過大江。(第四首)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間同曉夢,鐘山何處有龍盤。——詠史(李商隱)(第五首)系舟仙宅下,清磬落春風。
雨數芝田長,云開石路重。古房清磴接,深殿紫煙濃。
鶴駕何時去,游人自不逢。——游鐘山紫芝觀(耿湋)。
二、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詩句中的鐘山指什么
這是地理描寫,只為后面的主題鋪墊的京口就是今日的江蘇鎮江市,靠長江邊,瓜洲是對岸的一個小島(現在已經沒有了),因為這兒也是大運河的長江出口,所以水上交通很繁忙。
鐘山就是南京。南京城內有鐘山詩的意思是鎮江與瓜州只一水相隔,南京城也不過只隔了幾重山嶺。
南京鐘山風景名勝區位于江蘇省南京市東北郊,是我國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之一。它以中山陵為中心,包括紫金山、玄武湖兩大區域,總面積約45平方公里。
這里優美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古跡文物,有著“金陵毓秀”的稱譽。鐘山為江南茅山余脈,橫亙于南京中華門外,古名金陵山、圣游山,三國時東吳曾稱它為蔣山。
東西長7。4公里,南北寬3公里,周長約20多公里,蜿蜒起伏,拋若游龍,故古人稱“鐘阜龍蟠”。
山上有紫色頁巖層,在陽光照映下,遠看紫金生耀,故人們又稱它為紫金山。山有三峰:主峰北高峰,海拔468米,是金陵最高峰;第二峰偏于東南,名小茅山,海拔360米,中山陵在其南麓;第三峰偏于西南,由于太平天國曾在山上筑天堡城,故稱天堡山,海拔250米,著名的紫金山天文臺即建此山頂上。
玄武湖在鐘山以西,南京城北,古名桑泊,又稱后湖。湖光山色,景色佳麗。
現建有玄武湖公園,占地面積4。7平方公里,其中水面約占3。
7平方公里,繞湖一周長約10公里,湖中有島,稱為洲,有橋相連。湖水碧波蕩漾,島上綠樹蔥蘢,周圍青山如黛,美景如畫,亦是金陵風光旅游“寶地”。
附近還有古臺城遺址、雞鳴寺、北極閣等古跡名勝。詳細地址:南京鐘山風景名勝區位于江蘇省南京市東北郊。
三、【詩句中的“鐘山”指什么
這是地理描寫,只為后面的主題鋪墊的 京口就是今日的江蘇鎮江市,靠長江邊,瓜洲是對岸的一個小島(現在已經沒有了),因為這兒也是大運河的長江出口,所以水上交通很繁忙. 鐘山就是南京.南京城內有鐘山 南京鐘山風景名勝區位于江蘇省南京市東北郊,是我國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之一.它以中山陵為中心,包括紫金山、玄武湖兩大區域,總面積約45平方公里.這里優美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古跡文物,有著“金陵毓秀”的稱譽. 鐘山為江南茅山余脈,橫亙于南京中華門外,古名金陵山、圣游山,三國時東吳曾稱它為蔣山.東西長7.4公里,南北寬3公里,周長約20多公里,蜿蜒起伏,拋若游龍,故古人稱“鐘阜龍蟠”.山上有紫色頁巖層,在陽光照映下,遠看紫金生耀,故人們又稱它為紫金山.山有三峰:主峰北高峰,海拔468米,是金陵最高峰;第二峰偏于東南,名小茅山,海拔360米,中山陵在其南麓;第三峰偏于西南,由于太平天國曾在山上筑天堡城,故稱天堡山,海拔250米,著名的紫金山天文臺即建此山頂上. 玄武湖在鐘山以西,南京城北,古名桑泊,又稱后湖.湖光山色,景色佳麗.現建有玄武湖公園,占地面積4.7平方公里,其中水面約占3.7平方公里,繞湖一周長約10公里,湖中有島,稱為洲,有橋相連.湖水碧波蕩漾,島上綠樹蔥蘢,周圍青山如黛,美景如畫,亦是金陵風光旅游“寶地”.附近還有古臺城遺址、雞鳴寺、北極閣等古跡名勝.。
四、詩句中的“鐘山”指什么
這是地理描寫,只為后面的主題鋪墊的 京口就是今日的江蘇鎮江市,靠長江邊,瓜洲是對岸的一個小島(現在已經沒有了),因為這兒也是大運河的長江出口,所以水上交通很繁忙。
鐘山就是南京。南京城內有鐘山 南京鐘山風景名勝區位于江蘇省南京市東北郊,是我國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之一。
它以中山陵為中心,包括紫金山、玄武湖兩大區域,總面積約45平方公里。這里優美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古跡文物,有著“金陵毓秀”的稱譽。
鐘山為江南茅山余脈,橫亙于南京中華門外,古名金陵山、圣游山,三國時東吳曾稱它為蔣山。東西長7.4公里,南北寬3公里,周長約20多公里,蜿蜒起伏,拋若游龍,故古人稱“鐘阜龍蟠”。
山上有紫色頁巖層,在陽光照映下,遠看紫金生耀,故人們又稱它為紫金山。山有三峰:主峰北高峰,海拔468米,是金陵最高峰;第二峰偏于東南,名小茅山,海拔360米,中山陵在其南麓;第三峰偏于西南,由于太平天國曾在山上筑天堡城,故稱天堡山,海拔250米,著名的紫金山天文臺即建此山頂上。
玄武湖在鐘山以西,南京城北,古名桑泊,又稱后湖。湖光山色,景色佳麗。
現建有玄武湖公園,占地面積4.7平方公里,其中水面約占3.7平方公里,繞湖一周長約10公里,湖中有島,稱為洲,有橋相連。湖水碧波蕩漾,島上綠樹蔥蘢,周圍青山如黛,美景如畫,亦是金陵風光旅游“寶地”。
附近還有古臺城遺址、雞鳴寺、北極閣等古跡名勝。
五、古代詩詞中鐘山鵠一詞有什么來歷
《山海經?西山經》:“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鐘山《 其子曰詖,其狀如人面而龍身,是與欽孩殺葆江于昆侖之陽,帝乃戮之 鐘山之東曰峭崖,欽銷化為大鶚,其狀如雕,而黑文白首,赤喙而虎爪, 其音如晨鵠,見則有大兵;鼓亦化為 鶿鳥,其狀如鴟,赤足而直喙,黃文而白首淇音如鶴,見則其邑大旱。”
古代神話說鼓和欽鶴被帝殺于鐘山,二神化為鳥和大鶚,其叫聲如 鵠。二鳥出現,預示旱災和戰亂。
后因以“鐘山鵠”作為詠旱災和戰亂的 典故。唐?吳融《綿竹山四十韻》“但樂濠梁魚,豈怨鐘山鵠。”
六、王安石《游鐘山》詩句的意思
這首詩最突出的特色是在短短的四句二十八個字,“山”字出現了八次,一個字在如此短小的篇幅中出現得如此頻繁,在整個中國古典詩歌中是很罕見的。
可以說, 王安石正是借助于這個“山”的反復運用,不僅達到了回環反復的效果,在形式上取得了特殊的美感,而且在內涵上形成了特殊的意蘊。詩的一到四句構成了一個邏輯關系,即因為“終于看山不厭山”,所以才有“買山終待老山間”的想法與舉動;又因為“買山終待老山間”,可以更認真細致地看 山,所以又才有“山花落盡山長在,山水空流山自閑”的結果。
盡管無處不寫到山,但在這一邏輯關系中,作者始終是作品所要表現的重點。而在對作者思想感情及 人生境界的表現上,“山”字起著特殊的作用。
詩中的山有兩座山,第一座就是前二句所寫的山,那是一座華麗的山。“終日看山不厭山”,似乎暗用了李白“相看兩不厭山,唯有敬亭山”的詩意。
既然終日看都 不厭煩,那么由此可見鐘山是多么有魅力。第二句是用買山的行為來說明鐘山的魅力,而“終待老”三字更加突出了這種魅力。
在這種情況下,山還只是一個具有特 殊魅力的審美客體,詩人所看到的山還只是它的表層,吸引詩人的是山上的花這樣的表面的東西。第二座是詩的最后兩句所寫的山,那是一座進入了悠閑自在境界的 山。
山上的花全部凋零,山還依然還是那座山,但是,它已經是一座精神得到了升華的山了,豪華落盡見真醇,皮毛落盡,精神獨存。它就像一位得道的高人,去掉 了所有的浮躁與華美,進入了神完氣足,閑靜自在的境界。
這就更使詩人留連忘返了。這首詩表現上看來是在寫山,但實際上卻是在寫人,甚至可能寫的就是詩人自己。
早年的詩人,意氣風華,投身政治,銳意改革,在別人看來是多么輝煌榮耀。改革 失敗后,詩人隱居南京,多與鐘山為伴,輝煌不再,榮耀不存,沒有了從前的銳氣,也就沒有了從前的浮躁。
這山多像詩人自己!當然,山可能也未必就是詩人自 己,但是,它絕對表現了詩人的某種具有象征性的心路歷程。在表面的寫山過程中,暗含著極為深刻的寓意。
這使這首詩品味起來像寓言,又像偈語。詩中連用了八個“山”字,顯然不是隨意的行為,而是有意的安排。
八個“山”字在詩中形成了回環反復之美,而且對稱中有錯落,更有特殊的韻味。八個“山”字 平均分配在四句中,每一句中都是兩個“山”字。
但是,前二句中的“山”字分別出現在句子中的不同位置上,沒有一個的位置相同,這就說明這兩句是以錯落為 主,主要想造成一種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