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花襲人的詩句
1)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 陶淵明《飲酒?其五》
2)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 崔護《題都城南莊》
3)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
4)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 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5)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6)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 楊萬里《小池》
7) 朔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 崔道融《梅花》
二、花氣襲人知晝暖,最先是誰寫的詩句
村居書喜
----宋·陸游
紅橋梅市曉山橫,白塔樊江春水生.
花氣襲人知驟暖,鵲聲穿樹喜新晴.
坊場酒賤貧猶醉,原野泥深老亦耕.
最喜先期官賦足,經年無吏叩柴荊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詩人。少年時即受家庭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但收復中原信念始終不渝。創作詩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風格雄渾豪放;抒寫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虜的愛國主義精神。楊慎謂其詞纖麗處似秦觀,雄慨處似蘇軾。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
三、有關菡萏的詩句
菡萏,荷花的別稱,古人稱未開的荷花為菡萏,即花苞。荷花是蓮科蓮屬多年生草本挺水植物,又稱蓮花,古稱芙蓉、菡萏、芙蕖。荷花原產于中國。
詩:
《詩·陳風·澤陂》:“彼澤之陂,有蒲菡萏。”
李璟【浣溪沙】: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何限恨,倚闌干。"
宋 歐陽修 《西湖戲作示同游者》詩:“菡萏香清畫舸浮,使君寧復憶 揚州 。” 清 洪升 《長生殿·窺浴》:“悄偷窺,亭亭玉體,宛似浮波菡萏,含露弄嬌輝。”
四、描寫沐浴的詩句
1、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宋代李清照《漁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譯文:白雪皚皚,滿眼銀色世界。就在這銀色的世界里,一樹寒梅點綴其間。那覆雪懸冰的梅枝,晶瑩剔透,別在枝頭的梅花,豐潤姣潔。
就是從這傲雪而放的梅花,人們才知道了春天就要到來的消息。梅花含苞初綻,嬌美可憐,芳氣襲人,就像庭院里剛剛出浴,換了新妝的美人。
大自然可能也有偏愛,她憐愛這嬌艷的梅花,作為陪襯,才讓月光這樣皎潔清澈,玲瓏剔透,灑滿大地。
2、浴罷華清第二湯。紅棉撲粉玉肌涼。娉婷初試藕絲裳。鳳尺裁成猩血色,螭奩熏透麝臍香。水亭幽處捧霞觴。——宋陸游《浣沙溪·南鄭席上》
譯文:從華清池沐浴完畢出來,用紅棉粉撲為肌膚打粉裝扮,然后穿上如藕絲潔白的衣裳,點上盛放麝香的熏香銅匣,最后到水亭較幽靜的地方,捧著盛滿美酒的酒杯(像是在等著某人赴約)。
3、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云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唐白居易《長恨歌》
譯文:她回眸一笑時,千姿百態、嬌媚橫生;六宮妃嬪,一個個都黯然失色。春寒料峭時,皇上賜她到華清池沐浴,溫潤的泉水洗滌著凝脂一般的肌膚。侍女攙扶她,如出水芙蓉軟弱娉婷,由此開始得到皇帝恩寵。
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經亂離后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譯文:像那剛出清水的芙蓉花,質樸明媚,毫無雕琢裝飾。
5、媚眼隨羞合, 丹唇逐笑分。風卷蒲萄帶 ,日照石榴裙。——《南苑逢美人》南朝梁·何思澄
美麗的眼睛中帶著一絲羞澀,丹紅的雙唇,笑逐言開,微風將她衣服上的絲帶吹卷起來,陽光映著她的血色羅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