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現童趣的詩句
池上 白居易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宿新市徐公店》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所見》 袁枚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唐 - 施肩吾 - **詞**才六歲,未知巧與拙.向夜在堂前,學人拜新月.唐 - 胡令能 - 小兒垂釣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宋 - 楊萬里 - 桑茶坑道中晴明風日雨干時,草滿花堤水滿溪.童子柳陰眠正著,一牛吃過柳陰西.宋 - 楊萬里 - 舟過安仁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宋 - 楊萬里 - 稚子弄冰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鉦.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黎碎地聲.宋 - 楊萬里 - 閑居初夏午睡起二絕句松陰一架半弓苔,偶欲看書又懶開.戲掬清泉灑蕉葉,兒童誤認雨聲來.梅子留酸軟牙齒,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宋 - 葉紹翁 - 夜書所見蕭蕭榕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捉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清 - 高鼎 - 村居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宋 - 辛棄疾 - 清平樂·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唐 - 呂巖 - 牧童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
二、能表現童真童趣的詩句
唐 - 施肩吾 - **詞 **才六歲,未知巧與拙。
向夜在堂前,學人拜新月。 唐 - 胡令能 - 小兒垂釣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宋 - 楊萬里 - 桑茶坑道中 晴明風日雨干時,草滿花堤水滿溪。
童子柳陰眠正著,一牛吃過柳陰西。 宋 - 楊萬里 - 舟過安仁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宋 - 楊萬里 -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鉦。
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黎碎地聲。 宋 - 楊萬里 - 閑居初夏午睡起二絕句 松陰一架半弓苔,偶欲看書又懶開。
戲掬清泉灑蕉葉,兒童誤認雨聲來。 梅子留酸軟牙齒,芭蕉分綠與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宋 - 葉紹翁 - 夜書所見 蕭蕭榕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捉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清 - 高鼎 - 村居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宋 - 辛棄疾 - 清平樂·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唐 - 呂巖 - 牧童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
三、童趣詩大全
小兒垂釣 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宿新市徐公店》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村居》 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所見》 袁枚
牧童騎黃牛,
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
忽然閉口立。
辛棄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
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
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
溪頭臥剝蓮蓬。
四、有關于(描寫)童年童趣的文章或古詩
童趣 沈復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云白鶴觀,果如鶴唳云端,為之怡然稱快。
余常于土墻凹凸處,花臺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臺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見二蟲斗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譯文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時候,能睜大眼睛直視太陽,視力好極了,每遇見細小的東西,一定要仔細觀察它的紋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脫事物本身的樂趣。 夏夜里,蚊群發出雷鳴似的叫聲,我心里把它們比作群鶴在空中飛舞,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現了千百只白鶴;抬頭看著它們,連脖子也變得僵硬了。
我又留幾只蚊子在白色帳子里,慢慢地用煙噴它們,使它們沖著煙邊飛邊叫,構成一幅青云白鶴圖,果真像鶴群在青云邊上發出叫聲一樣,這使我感到高興極了。 我常在土墻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臺上雜草叢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臺子一般高,把叢草當成樹林,把蟲子、蚊子當成野獸,把土塊凸出部分當成丘陵,低陷部分當成山溝,我便憑著假想在這個境界中游覽,愉快而又滿足。
有一天,我看見兩只小蟲在草間相斗,(便蹲下來)觀察,興味正濃厚,忽然有個極大極大的獸拔山倒樹而來,原來是一只癩蝦蟆,舌頭一吐,兩只小蟲全被它吃掉。 我那時年紀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聲驚叫起來。
待到神智恢復,捉住癩蝦蟆,抽了它幾十鞭子,把它趕到別的院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