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字開頭的詞語
感慨 gǎn kǎi
感動 gǎn dòng
感恩 gǎn ēn
感觸 gǎn chù
感激 gǎn jī
感情 gǎn qíng
感嘆 gǎn tàn
感同身受 gǎn tóng shēn shòu
感悟 gǎn wù
感性 gǎn xìng
感覺 gǎn jué
感受 gǎn shòu
感念 gǎn niàn
感喟 gǎn kuì
感謝 gǎn xiè
感懷 gǎn huái
感召 gǎn zhào
感言 gǎn yán
感染 gǎn rǎn
感知 gǎn zhī
感傷 gǎn shāng
感人 gǎn rén
感冒 gǎn mào
感激涕零 gǎn jī tì líng
感官 gǎn guān
感人肺腑 gǎn rén fèi fǔ
感想 gǎn xiǎng
感佩 gǎn pèi
感化 gǎn huà
感應 gǎn yìng
感慰 gǎn wèi
感恩戴德 gǎn ēn dài dé
感荷 gǎn hè
感通 gǎn tōng
感概 gǎn gài
感戴 gǎn dài
感染力 gǎn rǎn lì
感奮 gǎn fèn
感格 gǎn gé
感思 gǎn sī
感慨系之 gǎn kǎi jì zhī
感慨萬千 gǎn kǎi wàn qiān
感發 gǎn fā
感切 gǎn qiē
感性認識 gǎn xìng rèn shi
感銘 gǎn míng
感恩圖報 gǎn ēn tú bào
感遇 gǎn yù
感興 gǎn xīng
感激不盡 gǎn jī bù jìn
感時 gǎn shí
感慟 gǎn tòng
感悅 gǎn yuè
感情用事 gǎn qíng yòng shì
感戀 gǎn liàn
感天動地 gǎn tiān dòng dì
感極涕零 gǎn jí tì líng
感愴 gǎn chuàng
感招 gǎn zhāo
二、以“長”字開頭的詩句有哪些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關山月》 年代:唐 作者: 李白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年代:唐 作者: 李白長相思,在長安.——《長相思二首》 年代:唐 作者: 李白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大林寺桃花》 年代:唐 作者: 白居易 長記海棠開后,正是傷春時節.——《好事近》 年代:宋 作者: 李清照長江春水綠堪染,蓮葉出水大如錢.——《春別曲》 年代:唐 作者: 張籍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竹枝》 年代:唐 作者: 劉禹錫 長樂鐘聲花外盡,龍池柳色雨中深.——《贈闕下裴舍人》 年代:唐 作者: 錢起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臨江仙》 年代:宋 作者: 蘇軾長江風送客,孤館雨留人.——《句》 年代:唐 作者: 賈島長來枕上牽情思,不使愁人半夜眠. ——《秋泉》 年代:唐 作者: 薛濤長風從西來,草木凝秋聲.——《客路感秋寄明準上人》 年代:唐 作者: 白居易長風駕高浪,浩浩自太古.——《龍門閣》 年代:唐 作者: 杜甫長風起秋色,細雨含落暉.——《永城使風》 年代:唐 作者: 盧象長相思,長相思,若問相思甚了期.——《長相思》 年代:宋 作者: 晏幾道 長醉后方何礙,不醒時有甚思?——《寄生草 飲》 年代:元 作者: 白樸。
三、含有感字的詩句
答人寄吳箋
【作者:趙燕如】
感君寄吳箋,箋上雙飛鵲。
但效鵲雙飛,不效吳箋保
夜坐
【作者:王越】
感昔懷今坐夜深,悠悠身世任浮沉。
三緘已錮金人口,百煉難消鐵漢心。
春甕有天藏酒圣,草堂無地著書淫。
不知誰是鐘期耳,乘月時來一賞音。
張涪州出詩數軸皆紀用兵以來時事有感借其韻
【作者:趙蕃】
感時賦詠屬英游,又向涪江說去秋。
兵甲未休須壯士,閭閻乃敢問封侯。
頻年青坂陳陶恨,到處陽春白雪留。
誰道東歸窮徹骨,驪書落落照書舟。
送江秀才歸廬陵
【作者:余靖】
感君千里遠相過,晤語經旬接粹和。
上客杯盤祗炊黍,主人門巷正張羅。
海山霧暗紅塵少,嶺路梅黃細雨多。
日暮津亭送歸恨,唯知極目望煙波。
和汪提刑祈雨
【作者:葉適】
感格誰知汪仲舉,步虛未了龍來語。
會稽秦望都洗清,越人喚作提刑雨。
我慚老惰無精勤,累月喚龍龍不聞。
水南早禾貪結實,一夕爛死為泥塵。
四、各位高手幫忙我找以“文字開頭的詩句和以文”字結尾的詩句越多越
賚·詩經 文王既勤止,我應受之。
敷時繹思,我徂維求定。 時周之命,於繹思。
文章·陸游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粹然無疵瑕,豈復須人為。
君看古彝器,巧拙兩無施。 漢最近先秦,固已殊淳漓。
胡部何為者,豪竹雜哀絲。 后夔不復作,千載誰與期? 文杏館·王維 文杏裁為梁,香茅結為宇。
不知棟里云,去作人間雨。 春日憶李白 杜甫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謝公山下留詩仙——李白墓 【標題】:李白墓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采石江邊李白墳,繞田無限草連云。
可憐荒壟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 但是詩人多薄命,就中淪落不過君。
宋 晏殊 澹澹梳妝薄薄文。 唐 黃幡綽 可憐好個劉文樹,髭須共頦頤別住。
文樹面孔不似猢猻,猢猻面孔強似文樹。 宋 張順之 照我胸中筆,吐出江淹文。
宋 陽枋 文章不數向歆輩,姓字須教班馬香。 宋 無名氏 文章卻似呼延贊,風貌全同富相公。
宋 王化基 文章換桂一枝秀,清白傳家兩弟貧。 宋 蘇紳 一篇此日?ず柙澹逕?暝》鏤摹? 宋 史化堯 文仙亭與遠峰齊,縱目憑欄似此稀。
宋 李?D 文林換卻山林興,誰道山人索價高。 宋 晃? 文昭豈異天垂象,澤布還同雨灑溟。
宋 吳濤 文書堆裹形骸苦,竹木陰中日月閑。 唐 鄭仁表 文章世上爭開路,閥閱山東拄破天。
宋 真宗 噫我大君,嗣世修文。 宋 姚勉 文獻風流想故家,玉川室邇已人遐。
宋 汪元量 文園多病厭文君,恨入金徽不忍聞。 宋 林訪 文士相輕自古然,堪嗟嘲詠費雕鐫。
唐 岑參 文公不可見,空使蜀人傳。 唐 趙嘏 青娥埋沒此江濱,江樹颼溜慘暮云。
文字在碑碑已墮,波濤辜負色絲文 宋 宋度宗 文窺先漢,詩到盛唐。 宋 釋達觀 良玉不雕,美言不文。
宋 龔開 龍數肖九,汝有九文。 蓋從東皇,駕五色云。
唐 王維 文杏裁為梁,香茅結為宇。不知棟里云,去作人間雨。
宋 張耒 我雖不知文,嘗聞于達者。 文以意為車,意以文為馬。
宋 喻良能 文章無正體,源浚流乃深。 唐 戴叔倫 文案日成堆,愁眉拽不開。
偷歸甕間臥,逢個楚狂來。 唐 王魯復 文字元無底,功夫轉到難。
苦心三百首,暫請侍郎看。 唐 劉叉 文王久不出,賢士如土賤。
妻孥從餓死,敢愛黃金篆。 唐 劉禹錫 文苑振金聲,循良冠百城。
不知今史氏,何處列君名 唐 李端 文章似揚馬,風骨又清羸。江漢君猶在,英靈信未衰。
宋 梅堯臣 毛氏穎出中山中,衣白兔褐求文公。 文公嘗為穎作傳,使穎名字存無窮 。
太多了,這個網址可以查 。
五、是 字開頭的詩句
是離愁 —— 五代 · 李煜《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是非成敗轉頭空 —— 明 · 楊慎《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是氣所磅礴 —— 宋 · 文天祥《正氣歌》是殆有養致然爾 —— 宋 · 文天祥《正氣歌》是處紅衰翠減 —— 宋 · 柳永《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是以見放 —— 先秦 · 佚名《漁父》【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煜 【作品】:相見歡 【內容】: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1]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2]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3] 【注釋】:[1]鎖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籠罩.[2]離愁:指去國之愁.[3]別是一般:亦做“別是一番”,另有一種之意.詞名《相見歡》詠的卻是離別愁.此詞寫作時期難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詞中的繚亂離愁不過屬于他宮庭生活的一個插曲,如作于歸宋以后,此詞所表現的則應當是他離鄉去國的錐心愴痛.起句“無言獨上西樓”,攝盡凄惋之神.“無言”者,并非無語可訴,而是無人共語.由作者“無言”、“獨上”的滯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見其孤獨之甚、哀愁之甚.本來,作者深諳“獨自莫憑欄”之理,因為欄外景色往往會觸動心中愁思,而今他卻甘冒其“險”,又可見他對故國(或故人)懷念之甚、眷戀之甚.“月如鉤”,是作者西樓憑欄之所見.一彎殘月映照著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著他視線難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陣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憶?而俯視樓下,但見深院為蕭颯秋色所籠罩.“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還是作者,已無法、也無須分辨,因為情與景已妙合無垠.過片后“剪不斷”三句,以麻絲喻離愁,將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歷來為人們所稱道,但更見作者獨詣的還是結句:“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詩詞家借助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來表現離愁時,或寫愁之深,如李白《遠離別》:“海水直下萬里深,誰人不言此愁古”;或寫愁之長,如李白《秋浦歌》:“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或寫戀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雙溪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或寫愁之多,如秦觀《千秋歲》:“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李煜此句則寫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卻根植于作者的內心深處,無法驅散,歷久彌鮮;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訴諸人們的視覺,而直接訴諸人們的心靈,讀后使人自然地結合自身的體驗而產生同感.這種寫法無疑有其深至之處.《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1、“無言獨上西樓”:“無言”,無盡思緒,無可傾訴;“獨上西樓”:登高問月,無人傾訴、心境落寞的行為觀照;“月如鉤”:寂寞清愁的意象,月圓必缺,載荷著人生的無常之悲.2、“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種著梧桐樹的寂靜庭院為秋色籠罩(梧桐,古有“梧桐樹,三更雨”、“疏雨滴梧桐”等句),“寂寞梧桐”,似有人樹泯合之感;“深院”,庭院深深,音訊隔絕杳無;“清秋”:背景,為通篇充溢的“離愁”愁起之由.全句摹畫了一幅意境朦朧、浸染著哀愁的圖畫.3、“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表現了心宇深處深深的寂寞、萬般的無奈和無法排遣的離愁.4、“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別是一般滋味”指離愁,即“離愁在心頭”之意.如果說前文還用“剪”和“理”的動作對離愁加以形象摹刻,本句則將離愁寫得無可形狀、無以陳述,為更深一層的寫法。
【原文】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注釋】 淘盡:蕩滌一空。漁樵:漁父和樵夫。
渚:水中的的小塊陸地。【鑒賞】 這是楊慎所做《廿一史彈詞》第三段《說秦漢》的開場詞,后毛宗崗父子評刻《三國演義》時將其放在卷首。
詞的開首兩句令人想到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和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以一去不返的江水比喻歷史的進程,用后浪推前浪來比喻英雄叱咤風云的豐功偉績。然而這一切終將被歷史的長河帶走。
“是非成敗轉頭空”是對上兩句歷史現象的總結, 從中也可看出作者曠達超脫的人生 觀。“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青山和夕陽象征著自然界和宇宙的亙古悠長,盡管歷代興亡盛哀、循環往復,但青山和夕陽都不會隨之改變,一種人生易逝的悲傷感悄然而生。
下片為我們展現了一個白發漁樵的形象,任它驚駭濤浪、是非成敗,他只著意于春風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談笑間,固守一份寧靜與淡泊。而這位老者不是一般的漁樵,而是通曉古今的高士,就更見他淡泊超脫的襟懷,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全詞似懷古,似物志。開篇從大處落筆,切入歷史的宏流,四、五句在景語中富哲理、意境深邃。
下片則具體刻畫了老翁形象,在其生活環境、生活情趣中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從而表現出一種大徹大悟的歷史觀和人生觀。此句甚為豪邁、悲壯,其中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獨感,又含高山隱士對名利的澹泊、輕視。
臨江豪邁的英世偉業的消逝,像滾滾長江一樣,洶涌東逝,不可拒,空留偉業。而我認為此句比起東坡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更有悲壯和凄婉之情。
盡管當初英雄們意氣風發,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