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科舉的古詩詞
《鶴沖天·黃金榜上》柳永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云便,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登科后》孟郊
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
《登第報家人》 董德元
御筆封題墨未乾,君恩重許拜金鑾。
故鄉若問登科事,便是當初老榜官。
《省試湘靈鼓瑟》錢起
善鼓云和瑟,常聞帝子靈。
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
苦調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瀟湘,愁風過洞庭。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二、關于科舉考試的詩句有哪些
1.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柳永《鶴沖天·黃金榜上》
2.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孟郊《登科后》
3. 御筆封題墨未乾,君恩重許拜金鑾。——董德《登第報家人》
4. 得意減別恨,半酣輕遠程。翩翩馬蹄疾,春日歸鄉情。——白居易《及第詩》
5. 金榜高懸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唐袁皓《及第后作》
6. 家園好在尚留秦,作明時失路人。——常建的《落第長安》
7. 年年下第東歸去,羞見長安舊主人。——豆盧復《落第歸鄉留別長安主人》
8. 花繁柳暗九門深,對飲悲歌淚滿襟。——錢起《長安落第》
知識延展:
送丘為落第歸江東
王維
憐君不得意,況復柳條春。
為客黃金盡,還家白發新。
五湖三畝宅,萬里一歸人。
知禰不能薦,羞為獻納臣。
譯文:
嘆息你又一次不能遂意,何況在這柳條新綠的初春。
客游京城黃金全部用盡,回家時只落得白發添新。
太湖邊只有你三畝的田宅,遙遙萬里外凄涼涼一個婦人。
深知你禰衡卻沒能推薦,慚愧我空作一名獻納之臣。
這首詩當作于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年)或開元二十四年(736年)。王維與丘為興味相投,交誼頗深,曾與他有詩唱和。作此詩時王維正在京城做官,對丘為落第表示同情和惋惜,并對自己雖為京官,但無力幫助丘為深表歉意。
三、關于“科舉”的詩句有哪些
1.《登科后》唐:孟郊
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
2.《放榜日作》唐:韋莊
一聲開鼓辟金扉,三十仙材上翠微。葛水霧中龍乍變, 緱山煙外鶴初飛。鄒陽暖艷催花發,太皞春光簇馬歸。 回首便辭塵土世,彩云新換六銖衣。
3.《及第后作》唐:袁皓
金榜高懸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蓬瀛乍接神仙侶,
江海回思耕釣人。九萬摶扶排羽翼,十年辛苦涉風塵。
升平時節逢公道,不覺龍門是嶮津。
4.《看榜日》唐:劉滄
禁漏初停蘭省開,列仙名目上清來。飛鳴曉日鶯聲遠, 變化春風鶴影回。廣陌萬人生喜色,曲江千樹發寒梅。 青云已是酬恩處,莫惜芳時醉酒杯。
5.《登第報家人》 宋:董德元
御筆封題墨未乾,君恩重許拜金鑾。故鄉若問登科事,便是當初老榜官。
四、科舉考試經典詩句或成語
獨占鱉頭 鰲,是神話中的海中的大龜(一說為淡水中的大鱉。
傳說上古時天塌地陷,女媧煉五色石補天,把天補好后,又砍下鰲的四條腿把天支撐起來,使天和地重新穩固(見《淮南子.覽冥訓》及《列子.湯問》)。《列子.湯問》中還記載了一個神話:渤海中有條大海溝,深得沒底,全世界的水都匯聚到這里,打著漩渦往下泄。
渤海中的蓬萊、方丈等五座仙山,也都隨著下泄的波浪上下顛簸。上帝派15只大鰲舉起頭來把大山頂住,這五座仙山從此才安然聳立。
唐宋時期的宮殿建筑者們把上述神話巧妙地與建筑藝術結合起來,在皇宮前面的石階的正中,鋪上一大塊雕刻著巨鰲的長方形巨石,象征皇帝的宮殿如同被巨鰲支撐著,永遠巍然屹立,而且有如神仙世界。在科舉考試最高級別的考試——殿試結束后宣布名次時,及第者都要站在皇宮前石階下面的兩側恭候。
名次宣布完畢后,主持儀式的官員引領著分別站在東西兩邊最前面的狀元(殿試第一名)和榜眼(殿試第二名)向前走到雕有巨鰲的石階的下面,而狀元還要再向前跨,站在雕有巨鰲的石階上,迎接殿試榜。因此,把中狀元稱為”獨占鰲頭”。
現在,該成語泛指名列第一或居于首位。 蟾宮折桂 《晉書.郗詵傳》記載,晉武帝有一次在東堂接見郗詵,問他:“卿自以為何如?”郗詵回答說:“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在這個故事中,郗詵以稀世的珍寶比喻出眾的才華。因為流傳著月亮中有桂樹、月亮是廣寒宮的神話,所以,此“桂林一枝”的“桂”被認為是月亮上的桂樹。
又因為神話中說月亮中有只金蟾,月亮也被稱為蟾宮,因而古代科舉考試中進士也稱登蟾宮。于是,后來就形成了“蟾宮折桂”這個成語,用來比喻應試得中。
金榜題名 “金榜”是封建科舉考試的最高一級考試——殿試的排名榜,因為它書寫在黃紙上,也稱黃榜。又因為它是由皇帝批準,并蓋有“皇帝之寶”的大印,所以金榜又稱皇榜。
后來,人們因其用紙的顏色,就美其名曰“金榜”。登上金榜,就意味著做官的開始,確實是捧上了金飯碗,從此就能步步高升,大富大貴。
從這個意義上說,黃榜又確實稱得上是金榜。這樣,人們自然就稱殿試的錄取榜上有自己或某人的名字為“金榜題名”了。
后泛指考試被錄取。 連中三元 科舉考試時鄉試(由各省在省城主持的考試,考中的稱為“舉人”)第一名稱解元,會試(由禮部在京城主持,考中的稱為“貢士”)第一名稱會元,殿試(在皇宮由皇帝主持的最高級別的考試,考中的稱為“進士”)第一名稱為狀元(也稱殿元)。
一個人在鄉試、會試、殿試中都獲得第一名,稱“連中三元”。現用來比喻在一項考試或比賽中接連取得三科或三次優異成績,或在三次考試或比賽中連續獲得優勝。
沆瀣(hàng xiè)一氣 北宋錢易的《南部新書.戊集》記載,唐僖宗乾符二年的科考,主考官崔沆發現考生中有個叫崔瀣的考生,認為他是本家人,盡管崔瀣的考試成績很差,仍然另眼相看,把他取為進士。于是一些考生嘲笑說,這場考試“座主門生,沆瀣一氣”。
沆瀣,本來是夜間的水氣,夜間的水氣是在黑暗中飄蕩的,考生們把這對座主門生的名與字的本意相扣,比喻暗中勾結,臭味相投,倒是非常貼切。后來就用這一成語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結在一起。
名落孫山 宋朝范公 的《過庭錄》記載:有個叫孫山的人參加鄉試,考中最后一名。回鄉后,一位老人向他打聽自己的兒子考中了沒有,孫山委婉地回答說:“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
原來,當時中舉后再去京城會試的,都由地方解送入試,所以鄉試第一名稱為解元,榜上的舉人名字都稱解名。這兩句詩的意思是:我是榜上最后一名,你的兒子還在我的后面,言下之意是說他落選了。
后來就用“名落孫山”作為沒有考取的委婉說法。
五、關于“科舉”的詩句有哪些
1.《登科后》唐:孟郊 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 2.《放榜日作》唐:韋莊 一聲開鼓辟金扉,三十仙材上翠微。
葛水霧中龍乍變, 緱山煙外鶴初飛。鄒陽暖艷催花發,太皞春光簇馬歸。
回首便辭塵土世,彩云新換六銖衣。 3.《及第后作》唐:袁皓 金榜高懸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
蓬瀛乍接神仙侶, 江海回思耕釣人。九萬摶扶排羽翼,十年辛苦涉風塵。
升平時節逢公道,不覺龍門是嶮津。 4.《看榜日》唐:劉滄 禁漏初停蘭省開,列仙名目上清來。
飛鳴曉日鶯聲遠, 變化春風鶴影回。廣陌萬人生喜色,曲江千樹發寒梅。
青云已是酬恩處,莫惜芳時醉酒杯。 5.《登第報家人》 宋:董德元御筆封題墨未乾,君恩重許拜金鑾。
故鄉若問登科事,便是當初老榜官。
六、關于科舉的古詩詞
唐代詩人朱慶余,在臨考前給水部員外郎張籍寫了一首七言絕句《近試上張水部》探聽虛實:“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眉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洞房花燭夜后,早晨要拜見公婆,精心梳妝,羞問夫婿,眉毛畫得深淺合不合時宜?此詩借新婚之后的脈脈情事,把自己比喻成即將拜見公婆的新媳婦,把張水部比喻成舅姑(公婆),探聽虛實。比喻通俗貼切,別出心裁。
張籍看過,大為賞識,回詩一首《酬朱慶余》:“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齊紈未是人間貴,一曲菱歌敵萬金。”詩歌仍以比喻作答,把朱慶余比作“越女”,把他的詩比作“菱歌”,用“一曲菱歌敵萬金”表明對其才華的賞識。
七、描寫“科舉制度”的詩句有哪些
1、水國寒消春日長,燕鶯催促花枝忙。風吹金榜落凡世, 三十三人名字香。遙望龍墀新得意,九天敕下多狂醉。 驊騮一百三十蹄,踏破蓬萊五云地。物經千載出塵埃, 從此便為天下瑞。——《及第謠》唐代:周匡物
2、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三冬今足用,誰笑腹空虛。自小多才學,平生志氣高;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學乃身之寶,儒為席上珍;君看為宰相,必用讀書人。莫道儒冠誤,詩書不負人;達而相天下,窮則善其身。遺子滿贏金,何如教一經;姓名書錦軸,朱紫佐朝廷。古有千文義,須知學后通;圣賢俱間出,以此發蒙童。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風;未去朝天子,先來謁相公。年紀雖然小,文章日漸多待看十五六,一舉便登科。大比因時舉,鄉書以類升;名題仙桂籍,天府快先登。喜中青錢選,才高壓俊英;螢窗新脫跡,雁塔早題名。年小初登第,皇都得意回;禹門三級浪,平地一聲雷。一舉登科目,雙親未老時;錦衣歸故里,端的是男兒。玉殿傳金榜,君恩賜狀頭;英雄三百輩,附我步瀛洲。慷慨丈夫志,生當忠孝門;為官須作相,及第必爭先。宮殿召繞聳,街衢競物華;風云今際會,千古帝王家。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太平無以報,愿上萬年書。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土脈陽和動,韶華滿眼新;一支梅破臘,萬象漸回春。——《神童詩》宋代:汪洙
3、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讀書示子聿》宋代:陸游
4、晨趨紫禁中,夕待金門詔。觀書散遺帙,探古窮至妙。片言茍會心,掩卷忽而笑。青蠅易相點,白雪難同調。本是疏散人,屢貽褊促誚。云天屬清朗,林壑憶游眺。或時清風來,閑倚欄下嘯。嚴光桐廬溪,謝客臨海嶠。功成謝人間,從此一投釣。——《翰林讀書言懷呈集賢諸學士》唐代:李白
5、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勸學》唐代:顏真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