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詩歌的意象
什么是詩歌的意象?詩歌意象是什么意思?推薦給你以下內容: (詩歌由意象構成、具備多義性、豐富的想象力、強烈的抒情性、高度的概括性、凝煉的語言) 意象一詞是中國古代文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古人以為意是內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體的物象;意源于內心并借助于象來表達,象其實是意的寄托物.中國傳統詩論實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藝術處理技巧.詩歌創作過程是一個觀察、感受、醞釀、表達的過程,是對生活的再現過程. 意象的運用自然因人、物、時、情的不同而不同.總體觀之,營構意向的方法可分為三類:賦、比、興. 賦,即平時所說的直寫其事,某一物象在作者看來已經具備了能夠表達他的情感的特質,便直接加以運用,使這一個意象直射出感情來. 比,即我們常說的打比喻,通過不同的方式將作者的感情比做它物,或明喻,或暗喻,或象征,把自己的情思直接喻為人或物,使之具有人或物的特征. 興,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興必須依附于某一事物,要有一個能引起興的具象,然后使這個具象滲透進作者的感情,從而營造一種意境. 詩歌鑒賞的三個層面? 一般來講文學作品都有三個層面,即語言層面、意象層面和意蘊層面.詩歌鑒賞也要從這三個層面入手.? 語言層面:毫無疑問,詩有很強的直覺性.詩歌語言高度概括、凝練,極富意蘊,它常常違背一般的語法規范,比一般的文學語言具有更強的陌生感,詩行間常留下許多空白,顯示出很強的跳躍性.正是這種跳躍性,才容納了詩歌更豐富的意象,從而在非常有限的篇幅里,構筑出使人耳目一新的詩歌意蘊. 意象層面:意象與美育有著不解之緣,具有美的意象的詩,才能給讀者以美感.能否創造出新穎獨特的美的意象,是衡量詩歌成功與否的標志之一.意象的形成主要用賦、比、興這三種方法,但只有用那些表面極不相關而實際又有聯系的事物的意象或比喻,才能準確、有效地表現自己,根據這個原則產生的意象才能有驚人的離奇、新鮮和驚人的準確. 意蘊層面:伴隨著意象在腦海的形成和語音節奏感的刺激,讀者已經產生了初步的美感,但是如何突破意象表層去體悟詩的意象內蘊即詩的意蘊,是詩歌鑒賞成敗的關鍵.詩的意蘊一般包括審美意蘊和智性意蘊. 意象派是20世紀初最早出現的現代詩歌流派,1908~1909年形成于英國,后傳入美蘇.代表人物有:休姆、龐德、艾米和葉賽寧等. 意象派的產生最初是對當時詩壇文風的一種反撥.首先,在19世紀后期英國文壇,象征主義、唯美主義與浪漫主義結成一體,形成新浪漫主義.意象派是在其基礎上演變而成的.到20世紀初,傳統詩歌,尤其是浪漫主義、維多利亞詩風蛻化成無病呻吟、多愁善感和倫理說教,只是“對濟慈和華茲華斯模仿的模仿”.龐德及其意象派提出“反常規”“革新”地進行詩歌創作的主張.其次,20世紀初柏格森熱流行,這是自叔本華以來非理性主義哲學思想在文學界影響的延伸.意象派的開創者休姆就直接受 問題:什么是詩歌意象?詩歌意象是什么意思? 教于柏格森.柏格森的直覺主義、生命哲學全盤為意象派所接受,成為其主要的理論依據和哲學基礎.意象派詩特別強調意象和直覺的功能.同時,象征主義詩歌流派為意象派開創了新詩創作新路,尤其是詩的通感、色彩及音樂性,給意象派以極大的啟發. 由于意象派詩人大多經歷了象征詩歌創作,所以理論界也有人將意象派看做象征主義的分支,實際上意象派和象征主義詩歌有極大的本質差異.意象派不滿意象征主義要通過猜謎形式去尋找意象背后的隱喻暗示和象征意義,不滿足于去尋找表象與思想之間的神秘關系,而要讓詩意在表象的描述中,一剎那間地體現出來.主張用鮮明的形象去約束感情,不加說教、抽象抒情、說理.因此意象派詩短小、簡練、形象鮮明.往往一首詩只有一個意象或幾個意象.雖然,象征主義也用意象,兩者都以意象為“客觀對應物”,但象征主義把意象當做符號,注重聯想、暗示、隱喻,使意象成為一種有待翻譯的密碼.意象派則是“從象征符號走向實在世界”,把重點放在詩的意象本身,即具象性上.讓情感和思想融合在意象中,一瞬間中不假思索、自然而然地體現出來. 另外,從詩歌意象的內在形式看,意象派受日本俳句和中國古詩的影響.意象派詩歌革新,首先是從模仿學習日本俳句開始的.中國的古詩完全浸潤在意象之中,是純粹的意象組合,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王維《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馬致遠《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中國詩歌完全由意象主導,貫穿全詩,猶如一幅掛于眼前的圖畫,情景交融,物與神游.中國魏晉唐代詩人的這種表現意象而不加評價的詩風,正與意象派主張相吻合.龐德從漢語文學的描寫性特征中,看到了一種語言與意象的魔力,從而產生對漢詩和漢字的魔力崇拜,長詩《詩章》中多處夾著漢字,以示某種神秘意蘊,主張尋找出漢語中的意象,提出英文詩創作中也應該力圖將全詩浸潤在意象之中. 意象派詩歌在創作中表現出的鮮明的藝術特征主要有三點. 第一,意象派要求詩歌直。
二、帶有意象的詩句大全
1、月。
①表達思鄉、思親念友之情,暗寓羈旅情懷,寂寞孤獨之感。例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②歷史的見證今昔滄桑感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石頭城》③冷寂、凄清的感覺(多用殘月來表達)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雨霖鈴》(柳永)④清新感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王維)2、柳。
“柳者,留也。”古人有折柳之習。
古詩中常用“柳”表依依不舍的離別之情, 游子思鄉之情。例句: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3、梅、松、竹、蘭及若干香草。
用來托物詠懷,表達高潔的內心世界或追求高尚的人格,或自比自喻,以物自況,暗寓詩人自己具有的高尚人格。例如:陸游的《卜算子?詠梅》,屈原的《離騷》。
4、桃、菊。隱士情懷,不落風塵,超脫凡俗。
例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5、子規、杜鵑、鷓鴣。
、思念故國之情。表達思鄉例句:楊花落盡子規啼。
/但聞子規啼月夜,十里樓臺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6、舟。小舟、輕舟表達輕松、隨意、自由之情。
例句: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7、春。
古詩中的意象很豐富。初春、新春表贊美自然新的生命力。
如“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暮春表傷春之情,暗寓春光雖美卻易逝,感嘆人生韶華易逝或國運不濟的也不少。8、秋。
古詩中秋的意象常表現為悲秋,表悲愁之情,暗寓韶華即逝、前途渺茫,國運即衰。例句: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三、【古詩詞中的意象都有哪些】
古詩的意象,大都有相對固定的寓意.把握了這些寓意,對我們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以及正確解答詩歌鑒賞題目很有益處.一、動物類1、蟬 感身世,訴悲涼:唐駱賓王《詠蟬》:"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以寒蟬高唱,渲染自己在獄中深深懷想家園之情,句句都可以找到詩人對自己遭遇的不平和人格自信的影子.痛別離,苦遠游:宋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息."還未直接描寫別離,就釀造了一種足以觸動離愁別緒的氣氛.唐盧殷《晚蟬》:"深藏高柳背斜暉,能軫孤愁感昔圍.猶畏旅人頭不白,再三移樹帶聲飛."寫蟬以聲引愁,旅人行一程,飛蟬跟著鳴一程,似乎專與行人為難,寫出了詩人一路走去一路愁苦的沉重心情.2、鴻雁 鴻雁是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游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如唐李益《春夜聞笛》:"洞庭一夜無窮雁,不待天明盡北飛."也有以鴻雁來指代書信.如"鴻雁幾時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懷李白》). 3、杜鵑 杜鵑,又名杜宇、子規,叫聲凄切,在古典詩歌中它往往和哀怨、思歸相關."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秦觀詞里借杜鵑之聲,渲染孤館的哀怨之情,傳達出詩人的哀怨思鄉之情."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李商隱詩中借杜鵑表達殷切的思念."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白居易借杜鵑啼血渲染江洲的荒涼,表達自己被貶江洲的哀怨之情.4、鷓鴣 鷓鴣的鳴聲讓人聽起來像"行不得也哥哥",極容易勾起旅途艱險的聯想和滿腔的離愁別緒.如 "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宮女如花滿春殿,如今只有鷓鴣飛"(李白《越中覽古》)這里它又充當衰敗之景的象征,它的悲啼,往往預示著傷感和沒落. 5、黃鶯 善于歌唱,是春天的象征."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杜牧《江南春》),杜牧用黃鶯歌唱寫出江南美麗的春景;"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用黃鶯鳴啼、燕子輕飛來說明春天的來到.二、植物類 1、柳 "柳","留"的諧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因此"柳"帶有傷離別的意味,《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柳永《雨霖鈴》中有"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來表達別離的傷感之情.李白《憶秦娥》中有"秦樓月,年年柳色,霸陵傷別."也是表達傷離別的情感. 2、梅"梅"有 "性耐寒"的特點,詩人借以表達孤高,不諧流俗的品格,陸游的《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和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都是以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質.梅花在嚴寒中最先開放,然后引出爛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宋人陳亮《梅花》:"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后香."詩人抓住梅花最先開放的特點,寫出了不怕打擊挫折、敢為天下先的品質,既是詠梅,也是詠自己.3、菊菊,傲霜之花,它品格堅強,氣質清高.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詩人以飲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純潔.唐人元稹《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表達了詩人對堅貞、高潔品格的追求. 4、蓮 "蓮"與"憐"音同,詩句借以表達愛情.如南朝樂府《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蓮子"即"憐子","青"即"清".這里是實寫也是虛寫,語意雙關,采用諧音雙關的修辭,表達了一個女子對所愛的男子的深長思念和愛情的純潔.5、梧桐 梧桐是凄涼悲傷的象征.元人徐再思《雙調水仙子?夜雨》:"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以梧桐葉落和雨打芭蕉寫盡愁思.其他如"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唐人溫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等.6、芳草 以芳草喻離恨,李煜《清平樂》:"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讓人看到離情的生生不息,草的無窮體現出情的彌漫與更生.以芳草喻所思之人: "知音少,人間何處尋芳草"(朱敦儒《漁家傲》),"天涯何處無芳草"(蘇軾《蝶戀花》)中芳草即知音的別說.由芳草年年復如引起時間匆匆、人生短暫、年華寶貴的惜時感嘆."可憐春光閑了,陰多晴少.江南江北水連云,問何處,尋芳草"(朱敦儒《一落索》)惜芳草就是惜人生.三、自然現象類1、明月 明月蘊涵思鄉之愁.如"磧里征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唐?李益《從軍北征》)的抑制不住悲苦的思鄉之情;"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李白《靜夜思》)望月思鄉的異常感傷;"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表現了亡國之君特有的傷痛.明月是情感的寄托. 如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希冀和渴盼.2、流水 流水常常能引起人對時光流逝 ,愁緒綿長,歷史變遷的感嘆."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樂府詩集?相和歌辭》)詩人見流水思年華易逝;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